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迅速转型,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的价值观念等都在变革。农村儿童群体的处境也因此明显改变,相应分化为留守儿童群体、流动儿童群体和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农村儿童群体三种类型,他们的具体境遇各不相同,新形势下的农村德育模式亟待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城务工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是农民工进城后的最大牵挂和未来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监护模式、成长过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解决或缓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种种问题,对维护社会安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峰 《文教资料》2010,(13):140-142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经商或打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出现的新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农民群众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国家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本文作者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调查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30年来唯经济论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和以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为表征的发展模式引发了农村人口流动深化、城乡教育政策剧烈调整、农村社会衰落等多重变迁后果,也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生态更加恶劣。在家庭层面,劳动力流动的代际更替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深远;在学校层面,农村教育的衰败与城市化取向使留守儿童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恶化;在社区层面,城乡快速变迁中的乡村价值失范加剧留守儿童的成长风险。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大龄留守儿童与后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留守女童和困境留守儿童面临更为突出的成长困境。本文结合四川、河南等地社区实地调查中的案例发现,由点及面地论述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伴随发展变迁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并对社会变迁背后的发展主义思维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不能在父母陪伴下成长,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二级错误信念发展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的研究。研究发现,8—10岁农村留守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存在着年龄差异,呈增长趋势;不同同伴接纳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二级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呈显著差异,受欢迎儿童二级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可以显著地预测他们的社会选择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反思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农村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是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主要社会矛盾的一个体现。由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变迁以及社会教育中的偏差,使得这一群体的儿童面临着严重的教育困境,甚至失教。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留守儿童家庭、农村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入手,但改变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无疑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今后的时间里,这个特殊群体还会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涉及教育问题,还涉及未来农村儿童的成长,是关系家庭、社会、民族的大事。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该从政府、学校、家庭等层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雪萍 《考试周刊》2013,(28):175-175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杜常胜 《辽宁教育》2013,(14):31+33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被留在农村上学,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从现实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将增多,留守家庭模式必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问题也必将延续。如何更为妥善地进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使其更加健康成长,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有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目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占较高的比例,在各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情况影响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都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地就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迫切需要培养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有所感知,所以,本篇文章通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数学学习习惯现状的研究,通过长期实践,分析出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合理渠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务经济的进一步盛兴,有力地促进了“三农”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进城务工,导致许多农村儿童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个独特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部分留守儿童因种种原因而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其自身成长、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4):11-12
社会的发展进步让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很多青壮年为了家庭生活而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乡给家里老人带或者让孩子自己生活,很多留守儿童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没有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缺失正常的父爱母爱,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农村学校很多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因此农村学校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灵教学,让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关心留守儿童是农村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让学生享受心灵的富足。本文通过探究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趋势,得出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实效性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创造关怀精神的学校管理文化、教学的教师参与进德育教学、教师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三种策略辅助学校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德育的教学工作,让农村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认知偏差、情绪消极、行为障碍、人格障碍、人际关系障碍、适应障碍等心理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心理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教育中父母亲情的缺失及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未深切到实处。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教育工作,需要学校、父母、监护人、社会、政府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少先队工作与普通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它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对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以在这样的学校想开展创新、高效的少先队工作复杂与艰难。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少先队工作存在的现状与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像这样有特殊性质的学校在今后开展少先队工作时,如何跳出困境,因地制宜地开展高效且有自我特色的活动,使少先队工作真正发挥德育助手的作用,真正帮助这个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5.
张红霞 《文教资料》2013,(12):135-136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多地选择进城务工,在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他们无法充分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引导,过早体会到生活的辛酸和压力,面临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受教育等多方面的隐忧。作者从诱发农村留守儿童的原因出发,着重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和国家体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他们普遍处于亲情缺失的状态。在制度化的学校里,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的需要也难以得到满足。关怀心灵成长是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诉求,所以学校要构建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灵成长的德育环境。这需要学校关注以下几方面: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学校管理文化;让全体教师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参与者;教师要注重与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缺乏父母监护、同辈群体诱导偏差和社会监管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留守儿童中出现了诸如网络依恋、沉迷游戏等状况,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探寻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针对其自身的环境,建议通过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导,实施综合家庭干预模式和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小组模式的介入,使农村沉溺网络的留守儿童重回健康成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孤独感、委屈难过和敏感自卑是留守儿童的“代表性”情绪体验,忧虑情绪主要表现在初中留守儿童中。随着留守时间的变化,留守儿童的情绪体验存在不同的变化模式。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适应既存在积极方面,也存在消极方面。违纪、攻击和退缩行为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偶尔或有时”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在农村随之产生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饥渴"、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易受伤害、犯罪率上升等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主要从家长的职责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对策,使社会及广大家长广泛关注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方面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浅析,接着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最后对德育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