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尔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创作经历了由传统小说向意识流小说的转换过程,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转换的历程,即:由前期作品中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逻辑性转换到后期小说意识流技巧的跳跃性;由前期作品使读间接进入人物心理,转换为后期作品使读直接进入人物心理;由前期人物心理描写的客观性,转换到后期人物心理描写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的成名及其代表作《伊豆的舞女》是川端高明创作技法成功运用的典范。以《伊豆的舞女》为研究对象,从背景设置、自然描写、肖像刻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结局设定等方面入手,可见《伊豆的舞女》的创作技法和一代文学巨匠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这个名称首先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后来又在《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gchology)一书第九章中加以发挥。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斩不断的“流”,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从他的观点以及他的书名不难看出意识流属于心理的范畴,是心理活动,说白了意识等于心理。 疑问接踵而来,作为文学流派的意识流与心理描写是否是同一种东西?答案是否定的。它们是两种东西,但它们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如皮与毛的关系,心理描写是皮,意识流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的联系又在哪里?使用了几千年的心理描写手法为何发展成为今日的意识流手法呢?笔者认为这是区别传统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关键,弄清了这一点,就能够分辨哪些属于传统的心理描写小说,哪些属于意识流小说,对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二重人格》的归类也就易如反掌了。  相似文献   

4.
论“意识流”的特征及其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意识流”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但“意识流”的特征到底是什么?说法却很多,其间也不乏种种误解。最常见的一种误解,便是望文生义,以为“意识”者,乃心理、精神、灵魂之意,于是或把“意识流”同心理描写等同起来,或把它看作是表现人们精神世界的唯一方法,甚至于把它当成塑造人的灵魂不可或缺的东西,由此得出要搞创作不用“意识流”不行的结论。我以为这种结论不符合“意识流”的实际,若不加以澄清,必然会给文学批评、文学研究造成混乱。下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创新,对于西方现代派的引进和借鉴,使得一些小说家,从创作观念到创作手法,都在发生变化,而最早将现代派的“意识流”手法与中国传统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进行着创作上的新探索。 一、探“流” “新时期”的心理小说有什么特征呢?通过比较,可以得到鉴别。 同西方“意识流”对比。 西方意识流强调心理的真实,这本无可非议,但他们同时却忽略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有为真实而真实的毛病。英国女作家弗吉尼娅·伍尔夫就认为文学不是社会批评,而是表现意识的精…  相似文献   

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奠基人.她的短篇小说标志着英语短篇小说进入现代成熟阶段.她以着力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注意心理表现和运用意识流技巧写作著名文坛.在她的小说里,情节退居次要地位,而细节描写得以突出.她常用细节描写揭示主题,描绘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以及用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她的细节描写在她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叙事角度入手对小说中出现的叙事技巧进行分析,发现洛奇极大程度上有意遵循小说人物麦信哲所设定的叙事规则,即对第一人称进行心理描写,对第三人称进行外部描写,但在学生的创作中及小说结末时却出现了第三人称的内部描写,这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洛奇叙事技法的矛盾,但实际是科学意识观与文学意识观在小说创作中的冲突,而洛奇却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共同为意识这一小说主题服务,真正做到了主题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弹词小说是盛行于中国明清时代的妇女文学,《再生缘》是其中的佼使者。《再生缘》的心理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异态”,与其他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诸多差异,具有“意识流”意味,但是它和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又有所不同。这种独特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了解了名著中动作描写的表达功能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学习动作描写的 多种技法。 一、综合法。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等其他描写有机结合,取得最佳的表达 效果。  相似文献   

10.
意识流小说有三种表现技法:内心独白、内心分析和感官印象,相应地便有三种意识流小说文体。施蛰存用内心分析的技法创作小说,刘呐鸥和穆时英用感官印象,因此,他们的小说应该属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意识流文学。  相似文献   

11.
及物性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从词汇语法层切入语篇语义层的重要工具,对语篇经验意义理解和解读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意识流语篇《到灯塔去》中的微型语篇为语料,分析了其中心理描写语篇、心理对话语篇和场景描写语篇的及物性分布,给出了意识流语篇及物性分布的特点,阐释了及物性选择的理据。文章认为:意识流语篇的及物性选择在表达人物心理真实和传达深刻象征意义方面具有独特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邱园》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名的意识流短篇小说,也是其创作理念的实验之作。本文借助语用学中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对其文本进行分析,以揭示小说人物的心理描写,深化认识小说的主题,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赵国龙 《家教世界》2013,(9X):215-216
(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P263-P264)二十世纪意识流文学的杰出代表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威廉·福克纳采用心理描写方法极力展示和刻画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时代。他们在创作《尤利西斯》、《达洛卫夫人》以及《喧哗与骚动》中运用了飘忽不定的视角转换,纷乱复杂的叙述者等意识流小说的技巧,通过比较三个文本叙述视角的异同,进一步阐释小说在运用叙述聚焦表现主题方面的差异,进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领悟意识流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学生要写好作,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和丰富翔实的材料,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法。众所周知,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时可直接刻画、正面剖析,有时宜间接描写、侧面烘托,语教材中有很多优秀作品都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之为范例,引导同学们仔细咀嚼,深入体会、感悟,进而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法。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几种常用的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心理描写在诗歌里,除了直截了当表露心声以外,作者还可间接地表现人物心理世界,如人物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景物描写、意识流等。一、借助人物的内心独白来描写心理内心独白是指规定情境中人物(演员)在自己内心即兴地产生出无声的内部语言,在心灵中自我对话,生动灵活地再现人物的思  相似文献   

16.
时空倒置是意识流小说家常用的一种技法。然而,不同的作家在使用这一技法时却有很大不同。本文将以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威廉·福克纳这两位意识流小说大师为例来讨论他们在使用这一技法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意识的流动性以及意识流的语言,深入探究了伍尔夫《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描写及其创作风格和特点。进而在其基础上,从女权主义思想、生命的思考两方面,揭示了伍尔夫《墙上的斑点》中意识流背后所隐藏的深刻内涵。旨在进一步了解《墙上的斑点》的叙事特征和手法,充分体现出伍尔夫对现实社会中不平等待遇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8.
王蒙是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代作家,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冲破了传统小说观念,为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它突破了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方式,而把反映现实生活的焦点集聚在人物心理内象的直接袒露上,以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主人公在特定的环境中涌现出的复杂丰富的内心活动,意识的自然流动,在人物处理、艺术表现上都有创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描写不同,在意识流文学里,人物内心活动仿佛是从人物头脑里涌流而出直接被作者记录下来,前面不冠以“李想”“他自忖”之类的导语;这些内心描写可以从这一思想活动跳到另一思想活动,  相似文献   

20.
意识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法具有独特的认知心理现实性.一则意识流语篇往往表征了创作主体个性化的认知心智结构,并将其与外在客观世界的互动及耦合过程实体化,再现为具体的语体偏离.本文从零度与偏离理论的视角,以乔伊斯的《阿拉比》为例,深入探究意识流语篇中诗性偏离的实质及其认知心理特性并最终建构解读意识流语篇中诗性偏离的认知心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