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教学目标:1.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轴对称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3.在认识对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美、理解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张绪昌 《山东教育》2012,(Z1):73-76
模型1:轴对称教学内容:P2-P4简要分析:"轴对称"模型是概念模型。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建立这个模型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几何的必要基础,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并能画出一个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本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模型建立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选择合适的方法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案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前思考】刘加霞教授指出,可以从整体特征和度量特征两个维度认识图形,其中"对称"就是从整体特征认识图形的重要视角。在第一学段,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侧重于实例或生活中的图案;第二学段将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并要求学生能从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而到了第三学段,学生就会从"对称"的视角大量研究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  相似文献   

7.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 3.探索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4.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1.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0-102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层次分明,循序渐进。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2)正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说一说、剪一剪、看一看等活动,学生能自己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渗透美育…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要求 掌握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能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对称问题,能利用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设计图案,会解答折纸问题,掌握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堂“做”数学的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做”数学。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嘶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1.
教案题目:轴对称图形——活动课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逐步建立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分辨轴对称图形和非轴对称图形,并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自行设计轴对称图形、图案,从而欣赏数学美,增强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识别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渗透分类等数学思想. 3.通过关注生活中的对称,体验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2和“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辨认出对称图形。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 <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下来,把上面的实物图片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接着安排了一道"试一试",让学生从一组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以巩固刚才获得的初步认识.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不难看出,教材的编排正是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联系生活学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操作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联系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所以,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应该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是运用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去做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5.
教学“轴对称图形”这堂课,应引导学生通过剪纸等活动认识对称;在日常生活所见事物中找出对称图形;利用对折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对称轴;分辨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绘出对称图形;自行设计对称图形或图案;欣赏数学的美。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可设计成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操作,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教师把对折的纸粘在黑板上,随手用油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一、指导观察,认识特点(P PT演示先出示: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和小兔钟面的图形。接着出示:树叶、蝴蝶、天安门、小衣服图片)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轴对称”共安排了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主要内容是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变换及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第1节轴对称,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入问题,突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入手,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通过观察、探究、思考等一系列栏目,探索出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轴对称,学生有真实感受,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也能较好地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既欣赏了图形的对称和谐美,体会了轴对称的广泛应用,又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了轴对称的本质.在经历了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的过程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性思维得到了培养.第2节轴对称变换,教材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形以及让学生自己动手经历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轴对称的图形的过程,引出轴对称变换并归纳轴对称变换的特征.这样,学生既感受了轴对称变换这一运动过程,又自然地体会了轴对称...  相似文献   

18.
崔娟  黄越 《辽宁教育》2004,(7):120-12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11册100~10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含义,能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相似文献   

19.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学习了“对称现象“,认识了对称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力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正确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轴对称美,产生动手创造美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刘桂芹执教的"轴对称图形"一课.刘老师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元素,引领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享受对称美,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