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贵在挖掘文本,品字析句,涵泳文字,把握意涵,而其中离不开对细节的把握。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细节,让学生从细节中体味文本的情感、意涵,感受文本的言语及表现形式。那么。该如何抓住细节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之精髓呢?笔者根据《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细节一:抓景物描写,析人物性格 优秀的叙事文章,离不开好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推动故事发展,彰显人物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中,出现了两处景物描写,其中有写天游峰的高耸的,也有写天游峰的陡峭、险峻的。针对这两处景物描写,我让学生进行了三步品读。第一步为比较。比一比两处景物描写有何不同?主要写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两处描写的相同之处在于,两处都写了天游峰的险峻,但区别在于角度不同,前者是远看的角度,后者则是近观的角度。另外,作者的心态在两处景物描写中也有区别,前者是登上山峰好不得意,但近看后却又倒抽冷气,吓得冷汗淋淋。  相似文献   

2.
<正>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或是描绘人物外貌,或是揭示事件发展,或是刻画自然景物,或是凸显社会环境。真实而精当的细节描写对一篇作品展现环境、刻画人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准确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细节,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阅读文本,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让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很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乃至于环境等方面细小内容或者微小环节的描写,来刻画、塑造人物形象。这样的描写在课文中很普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抓住体现细节的词语、句子及段落,品味、揣摩、推敲相关的语言表达,用心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能够比较准确地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看清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从更高层次上领悟文章的主旨、情感,在内化细节描写时能够逐渐影响自己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4.
<正>不少经典小说中都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然而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不能领悟到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品读文本,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文本情节和人物特点分析景物描写,探究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到的特殊作用。在多角度赏析中,学生可以逐步发现景物描写能起到引入和过渡的作用,能促进小说情节发展;景物描写能起到烘托反衬效果,能突显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5.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时,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的描写,都离不开细节。细节描写要服从人物个性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要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感染力为目的。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细节则是指那些对表现人物有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人物的生活小事,细小的动作、神情等等。可以说,把握好细节,是写活人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谈细节描写的艺术功能袁士迎,许兆真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有特殊作用的细小动作、神情及物件、景物的描写。任何一部文艺作品,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典型环境的描绘、人物心情的烘托、故事情节的展开、主题思想的深化,都离不开细节描写。在一些文学作品中,那些典型...  相似文献   

7.
徐刚 《文学教育(上)》2008,(12):106-107
细节是文艺作品的细胞,它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生和环境景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文章少了细节,就会失去血肉和神采。因此,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实是非常重要之举。在进入文本阅读时,很多教师都把重心放在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分析处理上,而很少对其中的细节描写进行过认真的品味和涵咏,这不能不说是教学中的一大损失。从细节进入文本解读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它有助于我们便捷而深入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8.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注意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深刻理解文章蕴意。鲁迅先生的作品就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尤其是《祝福》中一些细节描写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9.
李彬 《中学文科》2009,(15):8-8
生动的细节描写,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表现和深化文章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就越鲜明。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以便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文章的主题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往往忽视细节描写,而细节描写是作品的血肉,要深刻地感受人物形象,准确地理解主题思想,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当然,对细节描写的分析要有所取舍,要抓住涉及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或者渲染环境的重要细节进行分析。这儿,仅就部编教材的有关作品在细节描写方面的教学,谈谈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细节,也就是细微的情节,是文章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情节所作的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描写。细节虽小,但细节描写能在塑造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深化文章主题、描绘典型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所谓细节,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在人物刻画方面,它一般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能够精当地刻画鲜明的艺术形象,不仅长篇大论的小说离不开细节描写,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也常常与它分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文本教学要与学生的写作实际有机结合。要努力做到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以鲁迅小说《故乡》为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缜密设计,首先要让学生进入小说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只有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所描写的时代舍拍,才能把握住作者寄寓于作品中的情感底蕴。然后,从小说的环境描写中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景物描写;从小说的肖像描写中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特征人物描写;从小说的结尾议论中学习如何让文章结尾富含哲理。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灵活地、创造性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14.
绘景类文章就是描写景物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好这类文章,就要重视景物描写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一、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观察。我们所重视的景物描写不是作者看到什么风景就  相似文献   

15.
邱勤江 《广西教育》2013,(33):54-54
文本细读强调抓住细节对文本进行深入、透彻地解读。这种解读不是没有目标和重点的探究,而应该是一种正确、深入、富有创意的细读,以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深刻内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对文本细读呢?一、抓住细节描写,领悟人物形象在课文中,细节描写是指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具体描绘和生动地刻画,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最后的姿势》时,  相似文献   

16.
李春桦 《甘肃教育》2014,(19):121-121
正细节决定成败。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和一个印象等等,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细节,作者只有抓住那些生动的、揭示人物内心的细节来表达文章主题,才能写出好文章。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训练尤为重要。一、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欣赏,学习细节描写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其中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所以,教师可以将细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大的弊病就是空洞。教师只在习作技巧上下功夫,因而学生的习作也只是枯燥的几句骨架子,写的都是假话、空话和套话,根本没有细致入微的感人的内容。一篇文章有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这样的文章读者印象更深刻,可读性更强。文章因细节而精彩!以《糊涂的爷爷》习作教学为例阐述在习作中实施细节描写的三条策略:品味文本,感悟细节描写;实践训练,展开细节描写;联系生活,学习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8.
<正>【专题导语】纵观各类语文测试卷,品析细节题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不少考生因缺乏必要的与细节有关的知识积累和联想能力,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鉴于此,我们特辟专题,谈一谈如何品析细节描写,助莘莘学子一臂之力。【知识导读】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或自然景物、某个场面等不被人注意的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分量虽轻,容量却很大,在刻画人物性格、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深化文章主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所谓:秤砣虽小压千斤,细微之处见精神。  相似文献   

19.
细节是文艺作品的细胞,它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生和环境景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文章少了细节,就会失去血肉和神采。因此,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实是非常重要之举。在进  相似文献   

20.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个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够造就一堂精彩的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文本进行深度开掘,选择能够提升学生言语生命质量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增强言语感悟能力,提升语用水平。而这些都离不开对文本细节的洞察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