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组织与管理是信息共享空间规划、建设和运行的人力资源与制度保障。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分别论述了规划和运行阶段的组织与管理等问题。不同的信息共享空间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策略可能不同,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型均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图书馆在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时应认真考察现有服务体系、设施、资源及人力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组织和管理模型很重要。该文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年第2期本期话题“信息共享空间”的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2.
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的组织结构与人员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信息共享空间组织结构与人员管理问题,在案例调研基础上阐述和剖析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组织模型特点、组织结构运营、人员配置与管理等相关内容,并对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组织结构与人员管理提出建议。研究旨在为我国大学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朱慧 《信息系统工程》2010,(7):43-43,25
在高职院校中,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员工。人力资源信息不但包括教职员工的人事基本数据信息,还应包括其所进行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相关信息。这些人力资源信息是学院各部门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也是学院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实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大量且重复繁杂的工作改为计算机自动处理和有序管理,使工作人员从大量繁杂的事务中释放出来,能够较好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实时动态并且准确完整地提供人力资源信息,保证高职院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方面的质量,为高职院校提供数字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及处理平台,并为学院相关部门提供共享的人力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的学科馆员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是目前图书馆界最流行的一种服务,其核心是资源和服务。而人员的配备及其服务能力却是评价一个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优劣的决定因素。因此人才培养成为高校图书馆在其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学科馆员因其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素质,所以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中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内在潜力。本文立足图书馆人力资源发展工作,研究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重新定位学科馆员角色,并加强学科馆员培养,更好地发展和完善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信息共享空间概念和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层面阐述信息共享空间的一般体系结构,并给出高校图书馆结合馆情在信息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信息共享空间能在全校范围内为促进学科馆员服务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保障、人力资源保障以及更好的技术支撑。文章探讨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学科馆员教师协同知识服务创新模式的构建,并从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的scholars lab中得出启发,以便国内图书馆利用信息共享空间,提供更好的学科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7.
学科馆员和信息共享空间优势互补自然融合而成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的内生增长点。图书馆传统组织架构阻碍了知识服务的实现,需要以学科信息共享空间为切入点.借鉴事业部制来构建以学科信息共享空间为组织单元的新的图书馆组织架构,从而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析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非技术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况,分析其在我国图书馆实行的可行性,着重讨论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一些非技术因素,包括经费、管理、实体空间布置、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特点及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开展信息共享空间的意义,并从信息共享空间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挑战,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来建设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对图书馆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构建适合信息共享空间的信息资源体系及信息共享空间对图书馆管理的挑战等5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分析信息共享空间内涵及档案馆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以信息共享空间的创新模式开展档案馆各项业务工作,探索档案馆发展的新路径,包括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方式转型、组织机构重组、合作形式变革等.  相似文献   

11.
陆宝益 《图书与情报》2011,(4):27-30,35
将集成思想和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管理实践过程的集成管理理论是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理论,作为一个具有高度集成化特征的复杂系统的IC,从规划、实施到运行服务,在功能与服务的设置、信息资源的配备、技术的运用和系统的设计、人才智力资源的配置等多个方面,均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集成的思想、方法和技术,集成管理的思想是其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IC构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集成管理理论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在论述信息共享空间(IC)实现目标和构成模型的基础上,指出IC规划与建设的步骤和实现方法。分别从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3个组成部分,详述在规划与建设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馆舍空间、硬件配置、资源建设、软件配置、虚拟环境建设、组织与管理、人员与培训和服务质量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与服务模式。结合区级图书馆主题馆的功能定位、资源布局、服务模式,探讨了IC在区级主题馆建设与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Library opened its Information Commons in January of 2002.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Library developed an in-depth training program to ensure that the individuals staffing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Reference Desk were able to support the varied and complex questions that can be asked in a resource and technology rich environmen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that was crea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and share examples of training documents.  相似文献   

15.
张华艳 《图书馆论坛》2011,31(5):100-103
认识及需求、资金、人力资源以及建设空间是制约我国高校图书馆构建IC服务模式的主要因素。各高校图书馆只有因地制宜、制定可行性计划,分阶段完成IC的构建,建立绩效的评价体系,才能构建出适应用户需求并良性循环发展的IC。  相似文献   

16.
政策为共享空间有序运行提供了制度支撑,既是空间管理机制的一部分,也是图书馆不能忽视的制度建设。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网站有关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则和政策进行调研,并从空间管理、时间管理、资源管理、行为管理、服务支持、安全管理六个方面展开分析与归纳。最后对比“985”高校图书馆空间政策的内容,总结经验以期对我国共享空间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并为向创客空间的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论图书馆阅览室向信息共享空间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会丽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5):135-138
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无论是采用改建或是新建模式,都与阅览室的空间、资源、服务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影响阅览室的未来发展。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和普通阅览室、专门阅览室由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向信息共享空间的转变成为阅览室的发展方向。这种转变既是图书馆阅览室变革的突破口,也是信息共享空间在我国广泛实施的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2.0时代对信息共享空间所产生的影响及2.0技术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应用,构建了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2.0时代的信息共享空间理论模型。作者认为可以把2.0时代的信息共享空间作为基于用户的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来弥补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不足,是当今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创新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信息共享空间理论模型建构与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以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其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为目标的创新服务模式。其理论模型是以功能集成、协同知识管理和战略联盟为基础的。它的内部构成主要分为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信息共享空间动力系统包括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和文化与精神等三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Information Commons 建设实践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35个IC实施案例调研基础上,对IC信息服务本质与信息服务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研究IC建设的服务功能设计、服务资源 设计及服务空间设计等内容要素,提出我国研究型图书馆IC的建设目标与建设理念,建议着重处理好IC的空间设计和条件设施的规划、 服务功能与服务政策的问题,合理安排人员配置、合作团队和管理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