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的抗侧风能力通常受限于尾桨距上限,本文通过分析机身的横向气动特性,主要包含横向偏航力矩系数和横向阻力系数对直升机抗侧风能力的影响;得出横向偏航力矩系数对直升机的抗侧风能力有显著影响,并给出降低横向偏航力矩的部分措施以提高直升机的抗侧风能力。  相似文献   

2.
翼型的选择是项重要的工作,翼型的性能对飞行器的升力有直接的影响.我们通常的方法是根据翼型的极曲线来判定翼型的优劣,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不足就是并没有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具体数值,特别是对两种相近的翼型在本文中,运用FLUENT软件中对两种翼型进行气动性能进行仿真(主要是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最后得出这两种翼型气动性的优劣,希望为以后飞行器的设计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CFD技术对鸭翼布局和常规布局飞机进行气动特性估算。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缩比飞机模型进行流体计算,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处理,获得两种布局飞机在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升阻比、俯仰力矩等多个方面的典型气动特征参数,再对这些特征参数进行比对,最终得出两种布局飞机在气动方面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型载重无人机常规布局机翼的结构,根据无人机工作要求,计算了机翼的雷诺数和升力系数,比较了两种典型翼型的气动特性,选定MH114翼型为设计翼型,计算得到该无人载重机机翼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及升阻比等参数值。  相似文献   

5.
1桥面铺装层设计和施工的习惯做法目前,在公路桥梁中,桥面行车道铺装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高等级公路的大中桥则多采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双结构层铺装。桥梁结构理论对桥面铺装本身的受力与计算甚少论述,普遍是桥面铺装层不参与梁体结构受力,而在主梁内力分析中只将其作为恒载,在主梁顶面上采用8~10cm厚的水泥混凝土或5~7cm沥青混凝土铺装作为磨耗层。  相似文献   

6.
由于风洞试验受到尺寸的限制,试验雷诺数小,而真实飞行时雷诺数较大,结果会引起风洞试验与真实飞行时的气动力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受雷诺数影响显著的风洞试验数据主要有最大升力系数和最小阻力系数,故需要对这些风洞试验数据进行雷诺数修正。雷诺数效应修正量的计算法是:通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计算方法,求出飞机在真实飞行雷诺数下和模型在试验雷诺数下的最大升力系数和最小阻力系数,从而得到雷诺数效应修正量。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精度的直升机全机气动干扰特性分析技术;结合飞行动力学模型,研究飞行状态和平尾气动布局参数变化对气动干扰及飞行特性的影响,明确影响气动干扰和飞行特性的主要布局参数,掌握气动干扰和飞行特性随气动布局参数及飞行状态变化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龙桥东江大桥拆除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旧桥所处环境及其结构体系,确定T构箱梁采用绳锯切割、桥面移动吊机下放拆除.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箱梁切割前、切割中、切割后等阶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切割过程中箱梁结构安全可靠.对旧桥拆除过程中桥墩应力、主梁根部应力以及梁端挠度进行施工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值与理论值整体变化趋势一致;旧桥桥墩弹性模量较理论值要小;梁块重量具有随机性;主梁测点处弹性模量较理论值要大;预应力筋有效应力较理论值要小;主梁抗弯刚度较理论值要小.对箱梁切割过程的研究和T构拆除施工监测技术较好地指导了龙桥东江大桥拆除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应用前景.可供类似拆除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桥面铺装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梁体变形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其变形和应力特征与主梁及桥面板结构型式密切相关,一方面可分散荷载并参与桥面板的受力,另一方面起联结各主梁共同受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一座多跨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进行分析,主梁合拢后,桥面线性平顺,梁体应力正常,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墩连续刚构桥是跨越山谷深壑的主要桥型之一。在强风地区,未合拢时的结构风振效应显著,严重影响双悬臂状态下的桥梁结构安全。为此,开展合理的风振分析,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工作。结合某实桥,采用线形滤波法模拟主梁脉动风场,利用数值计算和CFD相结合的算法完成了抖振时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工悬臂长度的增加,桥梁的抖振响应持续增大;同时,双幅共同施工相比于单幅桥梁,风振响应也会有所减小。研究结论为类似桥梁的施工工序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毕文彦  贾悦  韩雨栩 《科教文汇》2012,(31):136-136,137
采用知觉干扰效应经典实验范式,以乐段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熟悉度材料对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觉干扰效应随材料熟悉度增高而降低,支持竞争激活模型.  相似文献   

13.
桥梁铺装层改造是改善桥梁桥面整体质量的重要施工环节,因此需要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设计、结构性能等方面综合分析,对影响桥梁铺装层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全面了解,如:桥面和主梁刚度问题、桥梁结构承载力问题、铰接梁板铰缝传力效果问题以及桥面加固技术问题等,任何一个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桥梁工程竣工后投入使用时的质量恶化现象发生,给桥梁使用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桥面补强层加固施工方法与技术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横向分布系数的提出及其重要性桥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是一维解函数,平面杆系是一维有限元法,两者的结合与三维空间分析的纯数值相比,在同等精度下可节省工作量一至二个量级。故横向分布系数不但不会被淘汰,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二.直桥横向分布系数理论的介绍及适用范围 1:对于中小桥常采用的简支装配式板梁,当对非标准跨径的板梁进行配筋设计时,应采用铰接板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2:对于翼缘板刚性连接的肋梁桥,应采用刚接梁法。3:对于一般多梁式桥,一般用杠杆原理法来计算荷载位于靠近主梁支点时的横向分布系数。4:对于具有可靠横向联结(设多道横隔梁)的桥上,且桥的宽跨比B/L≤0.5,Dy/Dx>0.48时,宜采用修正偏心受压法。5:对于由主梁、连续的桥面  相似文献   

15.
坡度和雨强对坡面流水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坡面流水力学特性,通过人工降雨物理模型试验数据和In HM分布式水文数值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8种坡度5种雨强下坡面流流速、水深、阻力系数沿坡面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雨强和坡度对坡面流流速、水深、阻力系数的影响,以及阻力系数与水流雷诺数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从坡面上游到下游,流速和水深沿程递增,阻力系数沿程递减;雨强越大,流速和水深越大,阻力系数越小;流速及阻力系数与坡度正相关,水深与坡度负相关;阻力系数与水流雷诺数呈系数为a指数为b的函数关系,b的取值范围为-1.9~-1。  相似文献   

16.
杨远方  包艳 《科技通报》2021,37(8):16-21
为了研究翼型边界层内旋转杆对SD7003翼型的尾涡模式和气动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高精度的谱单元方法,对α=4度及Re=5000下SD7003翼型进行直接数值模拟.通过改变旋转杆在边界层内的位置和转速比,发现SD7003翼型的4种尾涡脱落模式,结合对SD7003翼型升力系数的频谱分析,详细统计了旋转杆不同位置和转速比下的翼型尾涡模式,揭示了旋转杆能推迟甚至抑制边界层流动分离以及翼型尾涡模式随旋转杆的变化规律;根据对SD7003翼型气动特性的量化分析,发现平均升力系数最大可提高114%,平均阻力系数最大增加88%.增加转速比后,平均升力系数最大提升44%,升阻比提升幅值为56%.旋转杆对SD7003翼型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为低雷诺数下翼型的边界层控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旧路改(扩)建的需要,原有公路桥梁急需帮宽、补强加固利用,依饶公路七里沁河大桥,桥面窄荷载等级低,以不能满足改建后的技术标准要求,鉴于原桥质量状态较好,将其进行帮宽和体外预应力补强加固利用,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本桥改造计算中,采用大(小)边梁偏心受压公式法计算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双圆柱在不同距径比(L/D)工况下的绕流,运用FIUENT软件模拟低雷诺数下的双圆柱绕流中表面压力系数的分布和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双圆柱表面随着L/D的增大两圆柱柱后涡街将由耦合涡街逐步转化为单圆柱绕流时的卡门涡街,两柱对绕流的影响减弱;随着L/D的增加,两柱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小,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都逐渐降低。通过对不同L/D工况下的对比分析,为圆墩抑制双圆柱绕流的设计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车辆在桥面上行驰过程中突然刹车对桥梁产生的冲击振动的影响,考虑了车轮处的摩擦力与刹车制动力共同作用时移动质量模型对车桥的耦合振动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对于工程中常用的变截面箱梁,推导了平面内呈线性和抛物线形变化时的质量阵,采用Romberg数值积分方法得到刚度矩阵中的系数项。对于变速行驰在桥面上的车辆出现紧急刹车的现象,考虑了车轮与桥面间的摩擦并引入冲击系数模拟刹车力对桥面的作用,探讨了摩擦系数与冲击系数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知识、资源的连通和整合,是知识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知识网络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流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科技创新.以知识网络内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测度模型.首先提出了知识流动效应系数的概念和模型,通过效应系数分别计算组织内部网络和组织外部网络边的阻力系数,在此基础之上计算节点间知识流动阻力,最后计算出节点间知识流动效率和网络整体知识流动效率,修正了V.Latora and M.Marchiori的效率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