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02年以来,美国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国内学者竞相传播,并视之为解决学校领导困境的良药。但是,道德领导理论的文化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无契合性,而且中国的道德困境使道德领导理论无法扎根立足,最重要的是,道德领导理论不能满足和适应中国教育管理实践需要。基于以上认识,萨氏的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没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竞相传播,并视之为解决学校领导困境的良药。但是,道德领导理论的文化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并无契合性,而且中国的道德困境使道德领导理论无法扎根立足,最重要的是,道德领导理论不能满足和适应中国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因此,萨氏的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没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适应性体育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行述评,了解了适应性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这对于我国夯实适应性体育理论体系,发展特殊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即统一适应性体育教育概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性体育教育体系,加大对融合谱系课程教学的研究,开设适应性体育教育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4.
“课程领导”这一术语,在西方教育理论领域凸显于20世纪70年代,这与此时兴起的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密切相关.贯穿半个世纪的历程,“课程领导”的发展始终与课程理论和学校领导理论的发展相连,总体上呈现出从“工具”取向的课程领导观到“价值”取向的课程领导观的发展脉络,亦即从侧重技术、手段转向关注目的、意义,强调愿景性、民主性、合作性、建构性和批判反思性.我国的课程领导研究在学习借鉴西方课程领导理论的同时,应立足于变革性教育实践,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课程领导理论.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育领导理论获得了长足发展,关于教育领导的理论概念不仅呈现一种"丛林"景象,而且概念发展有集群化的趋势.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将当代教育领导理论归纳为六个层面的理念,即教学领导、转化式领导、道德领导、参与领导、管理式领导和权变领导.本文通过对这些颇具代表意义的理论概念的分析,展示当今教育领导理论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萨乔万尼教授的道德领导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对这一理论的讨论就未停止过.本文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道德领导的内涵之于当前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萨乔万尼教授的道德领导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对这一理论的讨论就未停止过。本文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道德领导的内涵之于当前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萨乔万尼教授的道德领导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对这一理论的讨论就未停止过。本文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道德领导的内涵之于当前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学习从来就是教育领导的核心目标。但教育领导脱胎于一般领导理论,在探寻教育领导效果机制,即"学习-领导"关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教育特质的关怀而饱受批评。当前全球化和知识社会的兴起,对学习产生了新的理解与要求,进而影响了教育领域中对领导的本质及其在推进学习方面扮演角色的理解。这一变化是理解教育领导的范式变迁,并对未来的教育领导研究产生深刻影响,表现为将广泛分布的学习与领导视为教育社群的本质特征;学习与领导密不可分,学习者即领导者,领导者即学习者;将关注点从学生学习扩展至整个教育社群的学习,从校长领导扩展至整个教育社群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我们处在渴望富有创造性教育领导的时代,但同时正遭遇“教育领导危机”。加强教育领导理论研究乃是教育变革的深切呼唤,是管理理念转变的迫切要求,是教育领导研究的理论必然。推动教育领导研究的理论建构,凸显教育领导理论的引领价值,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撑,是中国教育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使命。为此,中国教育领导理论研究宜妥善处理理论建构与教育改革实践之间、理论内在发展与国外理论借鉴之间、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的关系,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的教育领导学派。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十分重视教育。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他指导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教育实践,对中国旧教育的改造和新教育的创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第1期教育理论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的法哲学观照……………王立峰(1)家庭背景与子女高等教育的关系姚先国黄志岭逯岩(5)………………………………………………………对当前师生关系的再认识………………………郝玉柱(11)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马焕灵孙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文章从"知行""行知"与"行知行"之名,讲述陶行知改名、换名、造字取名的教育思想变革经历;从"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与"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以及"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之实,讲述陶行知借鉴、改造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翻了半个跟头"历程,阐释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推动与促进中国教育变革、提高教育适应性的深刻机理与动力机制。借此,分别从职业教育"工程化"、EPIP教学模式"工程化"、"五业联动"办学模式"工程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维度,探析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适应性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处于变革时期的中国教师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专业性、终身性和开放性等三个方面。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及其教育改革理论对中国教师教育在经验、生活、改革理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这些启迪在中国教师教育的时代特征上都有所映射。  相似文献   

15.
员工建言是激发组织活力、增强组织动态适应性和创新力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具有本土化情景,诸多学者结合中国情景对变革型领导及员工建言的内涵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可从相关研究的内涵、理论基础、测量维度、作用机制、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研究,给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维列鲁学派活动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维列鲁学派活动理论的再认识,概括出了心理发生的活动二重化理论和心理发展的生活空间理论,并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心理健康的四种基本属性,即实践功能性、生活适应性、辩证发展性和文化多元性。最后,文章提出了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的三条基本理念,即素质教育的理念、智慧教育的理念和体验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理想的“课程领导”的研究和实践离不开对“学校领导”向度的研究和对领导者特征的分析。国内外学者基于教育组织理论对“学校领导”之“向度”的研究,值得关注。根据萨乔万尼(T.J.sergiovanni)的研究,校长领导向度有五种,即技术领导、人性领导、教育领导、象征领导和文化领导;香港学者郑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教育的同时,更强调进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即对两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和教育。根据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我们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中,提出了"发展教学法"。即以发展的理念和发展的眼光对课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与学校道德领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领导价值,并以道德背景作为储备领导的条件。近年来,“道德领导”这一领导模式在英语国家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文化传统对学校领导实践的影响为领导理论、尤其是教育领导理论提供了一个本土视角。  相似文献   

20.
李秀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3):100-103
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尝试将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置于广阔的教育现实中,呈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深刻含义,分别剖析了三大组成部分即生活教育的涵义、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的场所方法论等问题,阐述了它在今天的教育,尤其是特殊教育中的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还指出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时以及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