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65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和变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范式的变迁包括新民主主义时期、“又红又专”模式时期、十年“文革”时期、拨乱反正时期和数量与质量并重时期等五个阶段。高等教育政策范式变迁的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招生政策、重点高校政策、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政策以及毕业生分配政策等方面的变迁轨迹。对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范式的变迁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掌握当前的高等教育政策,还有利于我们预测未来的走向,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邓小平论教师的主要内容(一)人民教师的阶级定位人民教师的阶级定位问题,是邓小平论述新时期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前提。众所周知,十年浩劫中,“四人帮”炮制“两个估计”,认为文革前的十七年,在教育战线是“黑线”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发展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十年“文革”结束,是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产生、形成、发展时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是我国对高等教育投资体制进行改革与探索的历史时期。在两个不同的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为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应在投资决策上做到事权与财权统一;建立健全教育投资法律体系;规范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行为,加强经费管理。  相似文献   

4.
高梦芳 《文教资料》2013,(23):79-80
文章以政策内容和目标演进为线索,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即“前十七年”、“文革”、改革开放初期与新世纪以来四个时期.受制于当时的政策情境,每一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政策范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林高等教育向何处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林高等教育向何处去李同明伴随共和国的成长,中国农林高等教育走过了46年的曲折过程,先后大体历经了恢复时期、院系调整时期、“大跃进”时期、调整巩固提高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6个阶段。在这6个阶段中,中国农林高等教育“饱经风霜”,积累...  相似文献   

6.
绪论1 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十七年”时期(1949—1966);2)“文革十年”时期(1966—1976);3)新时期(1976—)。2 各时期的主要特点1)“十七年”时期是当代文学的初建和发展阶段。2)“文革十年”时期是当代文学最萧条的时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革”后期对教育领域混乱局面的整顿;第二阶段是“文革”结束后对“两个估计”的拨乱反正;第三阶段是对建国后近四十年教育实践的反思。 第一阶段—— 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党中央日常工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学校科学教育开始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786—1957),至今已有170年历史。这期间,科学课程的发展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殖民地时期,科学课程的开设和初步发展阶段;独立初期,接受英国科学课程模式阶段;进入80年代,伊斯兰教道德价值观纳入科学课程阶段。一、科学教育的开端 1823年,英国统治下的马来亚联邦唯一的一所大学——“莱佛士学院”始设科学系,讲授天文学、机械学和植物学课程,马来西亚科学教育由此发端。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农林高等教育教育思想的再认识李同明建国以来,中国农林高等教育走过了46年的曲折过程,先后大体历经了恢复时期、院系调整时期、大跃进时期、调整巩固提高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6个阶段。在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刻,回顾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历程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历程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建国后到“文革”前的“引导起步”时期,“文革”期间的“遭受破坏”时期,“文革”后到“十五大”召开前的“恢复建设”时期,“十五大”胜利召开到现在为“规范发展”时期。回顾这一历程,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影响,高校“产学研”结合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遭受过巨大挫折,其教训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1.
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教育工作在经历了重视知识掌握(主要是“文革”前)和强调能力发展(主要是“文革”后),两个阶段以后,已经感到还必须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作为影响智慧活动,尤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以原机械工业部所属高等院校的萌生和发展为主线 ,简要回顾了当代中国机械高等教育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即创建打基础时期、在调整中发展壮大时期、“文革”停滞不前时期和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时期 ,同时对其历史经验与教训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四人邦”炮制“两个估计”,把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我党领导的教育战线诬蔑为“黑线专政”,并扣上“全民教育”、“天才教学”、“智育第一”、“洋奴哲学”、“知识厶有”、“个人奋斗”、“读书做官”、“读书无用”等八顶大“帽子”,这完全是恶毒污蔑和无耻攻击。“四人邦”把“全民教育”等作为十七年教育战线的“突出表现”,扣上八顶“帽子”。其目的不仅在于否认毛主席教育路线的主导地位,给十七年抹黑,为“黑线专政”论制造根  相似文献   

14.
1 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十七年”时期(1949—1966年);2)“文革十年”时期(1966—1976年);3)新时期(1976—)。2 各时期的主要特点1)“十七年”时期是当代文学的初建和发展阶段;2)“文革十年”时期是当代文学最萧条的时期;3)新时期是当代文学全面复苏、空前发展的时期。3 五十年代前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颂歌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绪论 一、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十七年”时期(1949—1966); 2.“文革十年”时期(1966—1976); 3.新时期(1976— ); 二、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1.“十七年”时期是当代文学的初建和发展阶段。在题材上普遍重视当今社会和现代史上的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实施,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得以蓬勃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上海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一、人才培养层次趋向合理1949年,上海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层次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那时在校生分别为2802人、17406人、122人。建国初至“文革”前夕,上海逐渐注意培养研究生,但发展仍较缓慢。1956年研究生有805人,1965年为559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二十世纪杨靖宇研究状况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6年至建国前;第二阶段是建国后至“文革”结束;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至今。文章着重分析了第三阶段研究杨靖宇的成就特点,并展望了杨靖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教育工作经历了重视传授知识(主要是“文革”前)和强调发展能力(主要是“文革”后)两个阶段以后,已经感到还必须把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非智力因素”是近几年才开始引起人们注意的。前些年,国内出现了一股智力热。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开发智力问题上动了不少脑筋,做了大量工作。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弄清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正确关系及其在学习和成才过  相似文献   

19.
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高等教育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首先是来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提出的需求。近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的同时,并不是没有人文教育,更不是没有人文精神。因此,把近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阶段表述为“过分偏重科学教育的阶段”更为妥贴。从总体上说,当前与其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不如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教育理论界,教师、课堂和教材"三中心"被认为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的主要特征。传统教育"三中心"的出现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三中心"这种说法最初起源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对建国至"文革"期间十七年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其次,"文革"结束后,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大论战的背景下,反传统教育者套用"三中心"一词来概括传统教育的主要特征。"三中心"的身份从十七年教学工作的实践特征,转变成了传统教育学派的理论特征。在对传统教育客观评判的今天,尽管"三中心"这种说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传统教育的理论倾向,但为了减少传统教育思想被误读的风险,我们还是应该谨慎使用"三中心"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