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读韩少功的小说,深以为有一种意蕴和气韵弥漫其间,这便是他小说的精神性存在,触及人类生命的问题,命运的问题。这在他的小说中皆一以贯之。早期的成名之作《月兰》、《西望茅草地》已露端倪,至《爸爸爸》、《女女女》渐入佳境,《马桥词典》是更上层楼了。在《马桥词典》中,少功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学功底,深途的眼光,开拓的精神,将小说当作词典来写,即以词条及其解释的结构,讲述了在马桥这块土地上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美好传奇的故事,读来兴味盎然,发人深思。在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所写的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也是一部人心史…  相似文献   

2.
(马桥词典)是不是模仿的问题,我相信只要读过(马桥词典)和(哈扎尔辞典),读者自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我认为重要的是研究(马桥词典)有没有创新,在什么地方创新。在我看来,(马桥词典)的创造性并不因为它运用了“辞典”这一形式,而是它改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它不象传统小说那样有主导性人物、主导性情节、主导性情绪,而是通过一个个画面,一个个生动质朴的人物,甚至是通过一个个生活的片断,或者一棵树,一块石头,一片云和一颗星星,真实地,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的风貌,写出了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的复杂。这是(马桥词典)在…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解读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从语言与存在的角度看,《马桥词典》透过独特的马桥语言破译了马桥人丰富的生活世界并展示了独特的马桥文化。从语言与权力的角度看,《马桥词典》表现了语言对人的强大制约力。从语言与历史的角度看,《马桥词典》揭示了历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4.
《马桥词典》是作家韩少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采用了特殊的词典式形式,共115个词条,展现了生动野性的马桥传奇和各具特色的马桥人,思考了悠久深刻的马桥历史和丰富曲折的文化心理.本文力图从文化与人的角度探讨《马桥词典》中作家、叙述者、人物、文化之间的动态关系,以文化与人这一命题看马桥文化与马桥人、马桥文化与叙述者“我”之间的关系,并追问这一命题在文本主题方面的展现,即回忆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而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本中的语言探索,则是连通回忆与现实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文坛,《马桥词典》的问世,无疑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这部作品在艺术探索方面,明显带有前卫性和先锋性。它以无数民间词汇所衍生出来的故事情节的自然联结,且贯穿着作家本人那充满文化反思性质的哲学思考,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小说追求情节的完整性、故事的复杂性、人物的鲜明性和完善统一的叙事模式,成为现代探索小说的楷模。《马桥词典》虽然揭示的是特定语境中的“言语”文化现象,却丝毫不会令人感到陌生与隔膜。走进马桥“言语”文化,仿佛走进了我们生存的真实状态。尽管琐碎的情节和众多的人物很快便会随着阅读…  相似文献   

6.
一奇峰突起的“文化寻根小说”似乎早已沉寂平落,偃旗息鼓了。没想到时隔十年之后,其首倡者韩少功又抛出了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马桥词典内》(以下简称《词典》)。其文本体式之新,思想内涵之深刻丰富,令人咂舌。《词典》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文本“格式的特别”,脱弃陈骸,自标异采,不但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外壳,而且大胆地把辞书体例引进了小说领域,捕捉了楚文化样光普照之地罗江的一些地方语汇来写马桥普普通通的芸芸众生。从语言人手来研究民族文化,可谓深中肯綮。然而,在感受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语言的文化内涵时,把对它们…  相似文献   

7.
持续了近一个世纪文化批判与建构努力的中国乡土小说在日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面临着日益式微、迷失的困境,穿行在茫茫乡野大地上的乡土作家们以自己的雄厚实力推动新乡土小说这支劲旅以“本土化”的独特性奋起抗击全球化(即西方化)的文化冲击,这不仅在文化哲学方面表现出富有个性化、本土化的民族文化的艰辛探索而且在文学形式方面表现出创造新颖独特的文本样式的不懈尝试。本文试图以《马桥词典》、《上塘书》和《水乳大地》三部长篇小说的叙事形式探索为依据,力图寻求近年来新乡土小说的外在形式方面的个性化趋势,即在打破传统叙事所进行的“词典”、“地方志”、“时间空间化”的开拓性尝试。  相似文献   

8.
隋倩 《海外英语》2014,(19):252-253,261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借用"词典"的形式,把马桥的人事物理、轶闻趣事、风俗民情做了新的安排、装配,称为词典体小说的代表。词典体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整一性的故事结构和主线因果导控的模式。寻找到了一种新的编纂方式即敞开的、不被"主导性"独霸的多重因果线索交叉的,读者能够参与的方式。该文试从文学形式、编纂者、读者角度来阐述文学作品运用词典形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借用“词典”的形式,把马桥的人事物理、轶闻趣事、风俗民情做了新的安排、装配,称为词典体小说的代表。词典体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整一性的故事结构和主线因果导控的模式。寻找到了一种新的编纂方式即敞开的、不被“主导性”独霸的多重因果线索交叉的,读者能够参与的方式。该文试从文学形式、编纂者、读者角度来阐述文学作品运用词典形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马桥词典》自出版发行起就受到国内文学、批评界的密切关注,然而关注的焦点始终围绕着主题、内容、文化等方面展开,文本所承载的形式——词典体却很少被人关注。文章主要借助词典体这一外壳,注重探讨《马桥词典》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空间。  相似文献   

11.
<马桥词典)自出版发行起就受到国内文学、批评界的密切关注,然而关注的焦点始终围绕着主题、内容、文化等方面展开,文本所承载的形式--词典体却很少被人关注.文章主要借助词典体这一外壳,注重探讨<马桥词典>所蕴舍的丰富信息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桥词典》是不是《哈扎尔辞典》的模仿,近期已有不少持论公正的文章,我不再赘述。1997年1月13日《羊城晚报》发表的张颐武的文章《我为什么批评〈马桥词典〉?》当中对《马桥词典》和《哈扎尔辞典》做了对比,这让我很惊讶。有这种荒唐的对比法吗?张先生支持“模仿说”的全部论据除了两者都是词(辞)典体之外(体裁趋同是不是一定就是模仿?这似乎是不用争论的常识问题),就是认为既然(哈扎尔辞典)写了“哈扎尔人”的历史,(马桥词典)也有一个词条写了“罗人”的历史,那还不是模仿?张先生先从“(哈扎尔辞典)的编纂始末…  相似文献   

13.
哈丽黛·伊斯拉依里是维吾尔当代文学的一位女作家,其小说与张爱玲的《传奇》在文本中存在着明显的"互文性",具体体现在婚姻、内审、解构等方面。论文从"互文性"理论出发,剖析了传统男性文化在生活中(尤其在精神层面)把女性桎梏于无形的网中的现实,揭示了女性生存悲剧的客观性及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4.
集体记忆是由单个个体构成的聚合体,其特点是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通过对自身记忆进行整合再造而形成新的记忆。在文学层面。这与词典体小说的回忆录式书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试以《马桥词典》《现代派文学辞典》《村庄疾病史》三部代表不同群体的词典体小说为蓝本,分析集体记忆在该类小说中呈现的不同角度,从而进一步探讨集体记忆的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重要影响力之一的著名小说家,方方以其独到的美学意义发现、当代人性思想的发掘、极富新意的表现能力使中国的新世纪小说创作展示出别样的魅力。她的中篇小说《奔跑的火光》便是如此。小说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现代女性的悲剧命运,更揭示了在社会转型时期男女角色并未随新制度的建立而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欲望叙述的分析来探讨女性悲剧的生成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虽然如其他古典小说一样意在推演天道,并不想直接 表现任何个人命运,但因为古代文人即使为封建文化所异化,毕竞还有基本生 命要求,我们也就可以发现小说中存在的与“忠孝义”主题不相和谐的东西。小 说预设了个天道推演模式(放魔──祸乱一伏魔),却并没有完成。以宋江为代 表的忠义英雄,在实际上已经摆脱了先验规定的“魔”的因素,而掺入了作者的 许多现实人生体验。作者多手段、多侧面渲染、烘托了小说整体的悲剧命运,在 无意识层面流露出封建文人的“生的困惑”,也使作品获得新的审美空问。  相似文献   

17.
论鲁迅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一生致力于对国人灵魂的冷峻剖析和人的命运、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妇女问题尤其给予了深切关注。祥林嫂、爱姑、子君这些看似身世经历、处境教养、思想追求迥然相异的女性,然而,在她们深层的思想命脉中,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惊人的相似:都曾对自己的命运有所反抗,最终却接受并顺应了现实社会对妇女的角色规范。其悲剧有着复杂的社会内蕴、文化根源和心理因素:对封建专制权威神圣的恐惧,源于无意识无主名杀人团的威逼、妇女传统角色意识和奴性心理。鲁迅在艺术手法上突破传统小说情节和人物言行描写的表现方式,采用不同人物的对照,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对比,人物言与行、表与里、情绪涨落变幻对比,人物悲剧命运与喜剧氛围对照,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悲剧女性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小说中,许多作品都借助了“因果”之说的模式。并且,在这一类小说中对于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刻画上,许多作品里都表现出了人物的命运主导性这一特点。我国明清时期小说中这一类依托“因果”之说、反映命运主导性特点的作品,表现了我国古代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9.
研究汉语史、汉语方言的,既重视我们悠久文明所留传下来的浩瀚文献,也重视我们现在日常所用的方言俗语;既需要研究古人著作中的语言,也需要研究个人作品中的用语,特别是那些少见于甚至不见于典籍、词书的方俗口语。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就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马桥方言以及整个湘语极为宝贵的丰富资料。笔者以为,作个《马桥词典》的词典,其功当不在《水许词典》。《金瓶梅词典》、《儿女英雄传词典》之下。限于篇幅,只能拾掇其中一些,以为《<马桥词典>方俗口语词例释人参考用书是鲍厚星等《长沙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  相似文献   

20.
毕飞宇的《青衣》及《玉米》、《玉秀》、《玉秧》几部中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女性悲剧形象。小说既剖析她们在欲望煎熬下的生命两难对立,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意识对她们的浸淫与伤害,从现实及生命本体层面来体察女性的当下生存状态,表达了作对女性的世俗生活和普遍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