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生产力发展与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与少数民族男性服饰相比,女性服饰往往更具有服饰文化的典型性与稳定性。基于苗族女性服饰民间艺术个案的村寨田野考察,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盛装”服饰体现着苗族女性服饰的社会性别意识的获得,呈现着社会性别秩序与规范,揭示出外在服饰特征与内在女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面临着被推入“他者”的处境。  相似文献   

2.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朝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中在服饰方面,唐朝女性服饰文化呈现出了一种我国其他朝代少有的开放程度,特别是唐朝宫廷中女性服饰,形态多样,引领着当时大众的审美。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娱乐方式也逐渐多样化,特别是当今我国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群体都热衷于网络游戏带来的精神享受,其中有关中国风题材的游戏受到了很多人追捧,尤其是游戏中角色服饰造型很受关注,但目前我国游戏领域在不同时代角色服饰设计方面还没有一个完整知识系统。因此,本文从唐朝宫廷女性服饰角度出发,研究将唐朝宫廷女性服饰运用在游戏角色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的女性服饰描写体现了其一捆矛盾的文化内涵。林语堂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文化中服饰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功能。林氏通过细致入微的女性服饰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女性服饰发展的状况,更重要的是打上了深刻的文化烙印。自主、悲剧和近情意识是林氏服饰描写最重要的三种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讲究等级秩序尊卑贵贱的礼制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重男轻女。女性服饰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思想,也折射出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传统女性着装不能随心所欲,必须符合隶属于男性的身份地位,同时严禁服饰通过女性体貌的外显可能对男性产生的挑逗,并且妇女服饰必须符合男性社会的审美标准。传统社会通过上述种种法则和潜意识规范,束缚着女性。传统服饰充分体现出传统社会的抑女性。  相似文献   

5.
生活习俗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文章通过以山西近代服饰变化为视角,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知识,考察了从清朝到民国以山西地区服饰为代表的近代服饰变迁的历程,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样式和特点,阐述了推动这一变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认为近代山西服饰的变迁与近代中国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文化冲突相一致,分析了近代山西服饰变迁的特点。从而论证服饰作为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即作者试图通过对山西服饰变迁的研究,反映出其背后所表征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另一个侧面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生活习俗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文章通过以山西近代服饰变化为视角,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知识,考察了从清朝到民国以山西地区服饰为代表的近代服饰变迁的历程,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样式和特点,阐述了推动这一变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认为近代山西服饰的变迁与近代中国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文化冲突相一致,分析了近代山西服饰变迁的特点。从而论证服饰作为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即作者试图通过对山西服饰变迁的研究,反映出其背后所表征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另一个侧面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服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风俗现象,是政治、经济、心理、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符号,其演变离不开各个时期文化思潮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服饰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引起中国社会变动的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三次主要事件为契机,引发服饰变革。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古老的文化交流使两国的服饰文化存在着相似因素,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产生了文化的差异,在服饰款式上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日本的女子和服经历了一个对中国唐代女子服饰的模仿到自我消化改造的过程。而它的发展与变化极大地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风俗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的近代是东西方文化大碰撞的时期,伴随着民主主义思潮的流入两国的女性拉开了关注女性生活与女权意识的帷幕。两国女性服饰改良推进记载着当时社会思潮的历史,本文拟从近代中日两国妇女杂志对女性服饰改良的评论入手对近代两国女性服饰改革进行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0.
服饰的发展与演进与社会文化的变迁紧密相连。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各种文化的大交融使得北朝服饰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比如上衣下裤、衣侧开叉等服饰形制的改变,左右衽兼行、袒右臂等着装方式的产生。北朝服饰对中国传统汉族服饰的解构直接影响到隋唐的服饰形制,在中国服饰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迁看女性意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饰是思想的形象,它记载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意识的颤动。在中国近代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女性服饰发生了深刻的变迁,透过女性服饰的变迁我们可以解读出近代女性意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王悦 《华章》2011,(15)
服饰风俗是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特征的重要标志.各个民族由于所处自然环境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社会传承及所受各种影响不同等诸多因素,服饰风俗也各不相同.在各民族所特有的服饰中,又尤以女子服饰变化最多.满族服饰也同样具备这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往来,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多的文化进行交流碰撞,从而得到传播与发展,在服饰文化上亦有体现。迄今为止,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文化带给日本文化的影响进行过研究。其中不乏从服饰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中日交流比较频繁的唐代和同时代的日本贵族女性服饰特征进行的对比研究尚且不足。本文通过对唐代中日贵族女性服饰的研究,论述了唐代日本贵族女性服饰中的唐风以及日本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兰兰  陶辉 《家教世界》2013,(9X):236-237
(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P251-P253)古代汉江流域服饰设计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先秦楚国、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江流域女性服饰艺术成就尤为突出。它们既有中国传统民族服饰艺术的共同特点,更有特殊的地域文化特点。在服饰设计风格多样化的基础上,女性服饰呈现出自由、浪漫的精神气质,是理解中国传统女性服饰艺术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化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注重文化现象历史起源的考察,旨在寻求人类文化所依据的根。服饰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具有服之实用性与饰之审美性的双重性质,在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服饰史,从一个侧面再现着人类文化进化史。因此,服饰的起源问题,一直是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哲学、实用美学与理论美学、宗教等学科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这里,我们首先介绍几种不同的关于服饰起源的假说,然后从唯物史观与社会生物学相综合的角度,来说明服饰的起源与审美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金花 《华章》2007,(11):63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和时代进化的晴雨表.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明朝中后期的服饰发生了与传统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异动倾向,其中最明显的莫过妇女服饰的变化.本文试对明代中后期妇女服饰的质地、颜色、教式等变化做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号称衣冠王国,不仅因其发达的纺织技术,更因其丰富、完备的服饰制度与服饰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服饰作为别贵贱、明等级的政治手段,严内外、辩亲疏的伦理工具和民间信仰心理的物化符号,最形象化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化、伦理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服饰艺术是因人类的存在而存在,因人类的发展而发展。中国服饰艺术历经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1840~1949年的百年历史时期中,中国政局动荡,各种改革思潮相互冲击碰撞。尤其是起源于欧美的女权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服饰是社会发展的物化特征,女性服饰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女性自由解放思想的萌生和发展。受新式教育的女学生的服饰引领了当时的服饰潮流,放足、剪发、文明新装,在当时的中国女性服饰变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代表作用,体现了女性解放的先锋意识。  相似文献   

20.
黑衣壮服饰是黑衣壮族群的文化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里出现了衰落与蜕变的趋势。通过对黑衣壮服饰的实地调查,研究黑衣壮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境遇,分析影响其传承的因素,探索在现代语境下民族优秀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