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客部落     
《课外生活》2011,(20):48
谁唱谁是八戒有一首歌,坑了大家二十多年!不信你唱唱:"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回想一下《西游记》里的人员分工,沙僧挑着担,悟空带路,谁牵着马?——谁唱谁是八戒啊!  相似文献   

2.
王帅 《初中生辅导》2023,(Z1):58-60
<正>“小孙同学,你看看你这次考试,名著阅读《西游记》部分丢分尤其严重,平时你那么爱看书,分数不应该这么低啊……”回到家,想起老师的话,我饭也吃不下,《西游记》我已经按照老师的要求读了一遍,为什么分数这么低呢?想到这些,我眼泪簌簌地落下,哭着哭着,进入了沉沉的梦乡。“小孙,俺是孙悟空,欢迎来到俺的世界。”哎,是谁在和我说话?孙悟空?不是《西游记》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吗?  相似文献   

3.
1.班级开展"走进名著"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也踊跃参加。(福建宁德卷)(1)"……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  相似文献   

4.
<正>"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猴哥,猴哥,你真太难得!紧箍咒再念,没改变老孙的本色……"动画片《西游记》一定令你神往;"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你对名著《西游记》不陌生吧,那奇异的想象、鲜活的人物、精彩的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以《西游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或介绍说明,编述故事;或发表见解,畅谈感悟;或展开联想,驰骋想象…… 要求: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唤醒记忆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听着听着,你头脑中想到什么?2.谈谈你对《西游记》的了解,你是从哪儿学到的?(证明:我们可以多渠道的学习语文知识。)3.谈谈你对孙悟空的印象。[学生对《西游记》早就耳濡目染,可以说,学生不是带着一张白纸走进课堂的,所以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利用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二、揭题导入,初读课文1.读题《三借芭蕉扇》,同学们可能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了哪些事情?平时你喜欢怎样读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正>"你这个样子,能当什么作家!"她越说越气,我看到她脖子上蹦出的青筋。"我就是要当作家!"我歪过头,对她大声喊。"你还跟我还嘴呀?我让你当作家,当你那个狗屁作家去!"她发火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刚才收缴的《西游记》一股脑儿向我头上砸来,同学们哄堂大笑。她是我的数学老师,姓戴,也是班主任,以严厉出名。那天,她上课时,我埋头看《西游记》,被她发现了。《西游记》是从我堂伯那里拿来的,  相似文献   

8.
《黄庭经》侧重述说了与人体之外的道教诸神体系相对应,在人体内部,包括在"黄庭"中,也存在着诸神体系,这就是"身神"。在宋元明时期内丹学越来越"火"的条件下,它逐步演变成了"丹书",并且逐渐演变成了茅山宗首要经典。《西游记》第一回中的有关描写,不仅是把《黄庭经》作为茅山宗首要经典看待的,而且也是把它作为茅山的独有标志来隐示的。这正是《西游记》第一回以之隐示最终定稿人居于茅山的关键原因。如果说,《西游记》所标"华阳洞天主人校",已经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居于"华阳洞天"即江苏茅山,那么,《西游记》第一回对《黄庭经》的描写,则进一步暗示了它的最终定稿人居于江苏茅山。《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菩提祖师"形象,也包含着"茅山宗"祖师陶弘景的若干"影像元素"。  相似文献   

9.
无论你有没有读过《西游记》原著、无论是在看2011版电视剧《西游记》,还是在怀念1986版《西游记》,沙发土豆人人会做,如果只吐吐槽拍拍砖也太彰显不出格调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齐天大圣,那么在你心中,《西游记》里哪个妖怪最有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至今还不了解《西游记》的话(那怎么可能?不过总有意外情况吧,嘻嘻……),你可一定要去好好读读,或者向你的老师请教,千万别像下面这位这样哦……  相似文献   

11.
正在各种时新的出版物乃至电子读物、视频充斥书店和网络的时代,经典教育似乎意味着"不识时务"。熟读《西游记》不如脱口而出《大话西游》的台词显得时尚,《伊利亚特》、《奥德赛》相对《哈利波特》来说显然out,于丹《论语心得》的普及取代了对《论语》本身的阅读……的确,经典总是和"过时"相联,它总是在物理时间的"过去"领受着自己的灯火阑珊。《理  相似文献   

12.
女儿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问过我:“爸爸,什么叫‘女大不中留’?”我听了一吓,心想,鬼丫头,这么小就想嫁人了?忙说:“你问这干嘛?”“我从书上看来的。”“什么书?”“你桌上的那本,嗯……《西游记》。”“胡说,《西游记》里没这句话。”“哦,不,嗯……是《西厢记》。”“《西厢记》?你现在就看这种书了,嗯?”“爸爸!”女儿不耐烦了,“你说嘛,我是看不懂嘛,我也快长大了嘛,我就是要问问什么叫‘女大不中留’嘛!”“你说呢?”我反问道。女儿想了一想,就像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那样认真地说:“我认为‘女大不中留’的意思就是……嗯,就是………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文化研究孙悟空 :符号化形象及其所指变迁贾根龙 ( 1.2 4)……………………………………………………………………………………………………《西游记》与《心经》李洪武 ( 1.2 7)……………………………………………………………………………………………………………………《西游记》首要作者是元明两代全真教徒胡义成 ( 2 .5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西游记》人物形象塑造的唯识学解读蔡相宗 ,李荣昌 ( 2 .15 )……………………………………  相似文献   

14.
在短短的人生旅途中,我读过许多书,但其中不少书在我脑海里都没留下什么印象,惟有那本封面包着牛皮纸上面写着“语文”字样的《西游记》令我久久难忘。那是初二第一学期,我幸运地被编入年级的重点班。面对班里众多的高手,我开始变得黯然失色了。渐渐地,我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迷上了小说。我满脑子都是《三国演义》、《西游记》、《雪山飞狐》……不到半学期,我的成绩直线下降,跌入低谷。周末一过,我同往常一样,匆忙赶回离家十余公里的校园,又如痴如醉地捧起我的“宝贝”。突然,教室外面有人喊:“蒙蒙,有人找你。快点,那人等你好久了呢!”我纳…  相似文献   

15.
记忆里的暑假是这样的:电视台每天乐此不疲地循环播放着《新白娘子传奇》《还珠格格》《西游记》等,窗外的知了叫声震耳欲聋。傍晚的时候,我们躺在凉椅上抱着半个冰镇的大西瓜,似乎成了一天当中最惬意的时光。你的假期如何度过,是行走在各地的旅途中,还是疲于应战轰炸式的辅导班?是回到久违的老家感受久违的亲情,还是……  相似文献   

16.
《咬文嚼字》2012年第4期《又见“夯货”》中,有一个“无独有偶”用例。为说明问题,恕笔者详引原文: 曾陪十岁的女儿看张纪中版《西游记》……只听悟空劈头骂道:“你这夯(hang)货!”……  相似文献   

17.
<正>你可能不知道,《西游记》这部老少咸宜的神话小说,其实蕴藏着极大的科研价值。一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桥段,其实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芭蕉扇为何能掀起大风?在《西游记》里有两位著名的气象学家:黄风怪算一位,他是半个学院派,毕竟是在灵山得道的老鼠,因偷吃灯油被罚,相当于如今在大学里蹭课的"励志  相似文献   

18.
孙悟空的皮裙下是真空上阵,不仅不穿长裤,内裤也不曾有一条。比如《西游记》四十二回,孙悟空请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之时,不愿在观音面前飞行:"弟子不敢在菩萨面前施展。若驾筋斗云啊,恐掀露身体,恐菩萨怪我不敬。"孙悟空不穿裤子的第一个直观结果,就是那红彤彤的屁股经常被人看到。《西游记》三十四回,孙悟空变做小妖潜入平顶山莲花洞,却被绑着的八戒认出:"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屁股。  相似文献   

19.
张锦池先生在《西游记考论》中,就《西游记》的创作本旨——即主题思想提出了"人才说"的观点。这种观点似乎不足以概括《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因为单从作者角度推究《西游记》主题似乎不妥,而孙悟空并非"治平"人才,大闹天宫的故事并未反映"英雄在下,小人在上"的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小西游"微课程,是我引领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过程中逐步开发形成的。因为切入角度体现了"微"的特点,阅读指导强调针对"小"学生的需求,所以名之曰"微习作"。"小西游"微课程是从妖怪切入的。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点,又切合《西游记》的内容线索;引领着孩子一起来玩"妖怪",也恰好体现了《西游记》滑稽意味与游戏精神。"小西游"微课程,以"妖之文"选文阅读为基础,带领学生走进《西游记》原著,再以"妖之卡""妖之像""妖故事""妖之乐""妖之剧""妖之辨"为序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