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如何促进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学习,值得我们共同探究。  相似文献   

3.
钱彩华 《考试周刊》2012,(72):84-85
现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渐推行,新课程的理念也逐渐成为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并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有效教学是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课堂”都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那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寻求高效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吴桂军 《考试周刊》2010,(44):74-75
新课程自实施改革以来,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使课堂教学有效化,教师就必需弄清楚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花了很多精力,但不得法,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面向全体学生更需因材施教.然而庞大的数学学困生队伍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就针对数学学困生及其学习精神的培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秀琼 《湖南教育》2004,(16):16-17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程目标。它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将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一种活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只要寻找有效途径,那么小学数学课堂将更精彩!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追求  相似文献   

12.
有效教学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王粉琴 《考试周刊》2011,(23):73-74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观愿望基础之上。因此,学生的自主性与自觉性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结合新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做法,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有效教学、效益课堂是数学教学的永恒追求。在这种追求中,我们始终努力寻求着一种平衡,那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有序的教学活动,让知识背景、智力水平、个性品质等各不相同的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人人必需的数学”,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强调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把之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教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祖琴 《考试周刊》2011,(31):87-88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本文浅述了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数学教学要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解决知识的无限性与在校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这个矛盾,使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转变后进生的问题.而数学教学中.转变后进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那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用什么方法去转化他们?下面是笔者在数学教学二十几年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9.
“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新增的特色板块.其内容新颖、与生活联系密切。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教与学都有着较大的探究空间.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准确.教学目标定位发生偏差.将“数学广角”上成“数学综合实践课”或上成“奥数课”;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解决问题”的结果.教学过程过分强调直观.数学思考不够.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针对上述问题.本人对如何提高“数学广角”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魏爱蓉 《考试周刊》2009,(49):69-69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数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和谐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参与学习是课程整合、预设生成理念的有效体现,是一种教学艺术的追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启动,这些先进的理念,犹如缕缕春风,为我们沉闷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快乐地学习数学.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品尝到课堂教学的欢乐。可见,课堂的和谐有效极其重要。那么,如何营造数学课堂的和谐气氛.构建和谐有效的数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