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网络媒体不断冲击传统媒体的今天,如何有效地融合新旧媒体已是业内人士经常探讨并力图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手机二维码在传统平面媒体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为例.再次讨论新旧媒体融合,探讨如何通过手机二维码让平面媒体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倡导平面媒体应该抓住手机二维码的应用技术为自己带来新的机遇,制定跨媒体发展新战略,以实现媒体界限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随着第三代手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逐渐普及,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个性化、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述手机二维码应用现状的同时,分别从档案编研、档案利用、档案宣传三个角度分析了手机二维码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深入探讨了手机二维码在档案信息传播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手机二维码平面媒体实现跨媒体的“钥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巍  查国伟 《传媒》2006,(12):52-54
随着全球信息通迅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性能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以手机为终端的新应用不断涌现,继手机电视、手机报之后,手机二维码技术成为业界关注的又一焦点.特别是对于一直困于传播形式的传统纸媒来说,这种可以印刷在纸张上、黑白相间、纵横交错、形似迷宫的二维码作为一种跨媒体通道,使平面媒体和互联网通过手机二维码联接起来,实现了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的内容同时展现在手机上,因此平面媒体就能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内容,它可以说是传统媒体实现跨媒体发展的一把"钥匙",将给传统平面媒体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徐玉 《传媒》2010,(12):22-25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硬件载体、以电信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为依托,整合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方式与传媒资源,进行多媒体化信息传播的大众媒体.对应到当前的手机业务中,手机媒体业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部分业务从传统媒体脱胎而来,如手机报、彩信、手机电视、手机文学等,这类业务是单向传播为主,互动性较弱.另外一部分业务从网络媒体演变而来,继承了网络媒体的高互动性,如移动博客、移动游戏等.前者具有非常典型的大众媒体的传播特征,本文主要对包括手机阅读、手机电视等大众媒体业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欣 《图书馆学刊》2013,35(1):97-98,142
二维码是一种信息存储和传递技术.目前,二维码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被广泛使用.随着智能化手机的出现,只要下载一款二维码扫描软件,手机就成为了一台强大的条码扫描仪.智能手机作为二维码的识别终端,让人们更轻松地体会到二维码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二维码的功能和应用也受到了国内图书馆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随着第三代手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逐渐普及,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个性化、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手机正在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兴媒体.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4月底,全球移动用户已达23.47亿户,3C用户超过2.448亿户.到2007年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全国手机用户达到5.47亿户,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人.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手机的应用和普及,我国将会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消费群体.从长远来看,手机必将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可随身携带的媒体中心,成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最便利终端,从而引发令人瞠目的媒体应用的革命.目前,这一端倪已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8.
关注网络技术创新,重视网络技术应用;探索网络媒体实践,研究网络媒体发展,无疑是我们在信息全球化传播中必然面对的课题和任务。如今,网络技术创新处在何端,网络媒体发展进至何处,信息网络化传播与互动为广大受众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又如何反作用于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1二维码技术概述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二维平面排列的可读性数据符号信息。编码原理是使用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体来表示文字数值等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维码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载体。二维码可以在横、纵两个方向上承载信息,具有信息容量大、纠错能力强、稳定性好、应用范围广、可加密、译码可靠性高等特点。二维码的识别不再依赖于专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与科技的普及及不断深化,传统媒体不断受网络媒体冲击的21世纪,如何借助二维码平台将两者巧妙融合也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简述平面媒体的发展历程,手机二维码的应用特点,重点分析平面媒体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现状,如何通过手机二维码解决这一难题,以为媒体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促进媒体取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二维码可以携带大量的数据,实现实体与虚拟网络的信息关联.文章对二维码进行了简单介绍,阐述了二维码的特点,对二维码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在图书馆中使用二维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咏梅 《图书馆学刊》2013,(12):101-10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集散地,更要为读者创造随时随地的信息应用环境,而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针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手机二维码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寻求自身的突破,迫切需要与新媒体求合作共发展。“全媒体”是新旧媒体走向融合后“跨媒介”的产物。这时二维码充当一个桥梁的作用,连接起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平面媒体与手机、网络媒体,实现了媒介融合,并为广告等领域增添新的活力。二维码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广泛运用,为实现媒介融合及全媒体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对二维码在纸媒、电视、广告等领域的运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田军 《传媒》2018,(4):41-43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以及移动网络从3G到4G的跨越性提速,二维码技术借助微信的巨大用户群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并以其体积小、信息储存容量大,使用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应用互动性强、体验度高,编辑成本低、耐用度好、普及率高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电子支付以及媒体应用等诸多领域.然而也正是因为其发展太过迅速,使得用户虽然每天都在使用,却对二维码的原理、发展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够了解.基于此,笔者对新媒体技术下的二维码信息传播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我国二维码技术的规范应用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二维码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手机二维码是二维码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简单来说,就是将手机需要访问、使用的信息编码到二维码中,通过手机拍照功能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快速获取到二维码中存储的信息,进行上网、发送短信、拨号、资料交换、自动文字输入等。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依靠科技发展,以数据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网络作为传播媒介的媒体形态,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利用数字网络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以及有线网络等渠道,手机、电脑、电视机等终端,向观众提供新闻信息或其他信息的传播载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互动性、及时性、不受空间影响等特点.新媒体传播方式有: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电影等等.  相似文献   

17.
QR码是一种可实现实体与虚拟网络信息关联的二维码,具备识别迅速、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日本及欧美地区图书馆利用手机QR码提供图书馆介绍及导引信息、图书馆网站链接、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链接,存储文献目录信息,开展参考咨询、图书馆展览,实现图书自助借还。而我国图书馆手机QR码的应用非常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移动设备的普及,QR码将从更多的途径提升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18.
二维码是物联网技术实现过程中信息识别领域最基本和关键的技术之一。基于二维码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Visual Basic.NET和SQL Server数据库,使用二维码实现了图书信息的自动录入,借阅者的身份识别,以及从现有的一维条码到ISBN二维码的图书借阅管理的无缝过渡。  相似文献   

19.
林龙 《采.写.编》2016,(1):277-278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网络媒体开始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一种信息快速传播的新型媒体.但是,由于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加上上网人员都是采用非实名制的方式在网络中发表言论,所以使得网络媒体成为虚假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所以,本文从法律角度论述了网络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网络信息传播十分广泛与迅速的情况下,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人们接收信息十分方便,而电视新闻传播仍以传统的方式向群众传达信息,应该如何在严峻的竞争下挽回优势,走出困局,本文对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优劣做出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