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矛盾就是有限的学习时间与大量的人类文化知识的巨大冲突。学校的产生某种程度上就是为缓和这样的矛盾,因此学校的教学被赋予了“效率”的要求。但“效率”是否就等同于一遍一遍的知识重现?就等同于机械训练、题海战术了呢?这两日正看一些摄影的书,发现有一本极为独特,它不像别的书,一开始就介绍具体而琐碎的成像知识,而是先给你讲摄影追求的是什么,一幅好照片有什么基本特征。寥寥数语,就将摄影的精华思想跃然纸上。当然,操作技术也是重要的,可是没有这些灵魂的东西,你怎么去把握技术,去处理变化无穷的情境呢?不了解其终极意义,又怎么知道要追求什么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效率来自思想的动力,来自意义的感悟。教学也是这样。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们的学科知识不得不被分成条块,变成细小的局部。学生的成长确实也是依靠这样的小步骤一点点积累的。但是,不清楚每一个小步骤在学科思想长河中的位置,不了解它们在主要领域里的意义,任凭教师如何重复讲解,学生如何苦苦训练,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把教学浸放在思想与1意义的长河中,就是要还被误解的“效率”一个正身,让那些应该为学生所吮吸的思想与意义充分地涌流,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矛盾就是有限的学习时间与大量的人类文化知识的巨大冲突。学校的产生某种程度上就是为缓和这样的矛盾,因此学校的教学被赋予了“效率”的要求。但“效率”是否就等同于一遍一遍的知识重现?就等同于机械训练、题海战术了呢?这两日正看一些摄影的书,发现有一本极为独特,它不像别的书,一开始就介绍具体而琐碎的成像知识,而是先给你讲摄影追求的是什么,一幅好照片有什么基本特征。寥寥数语,就将摄影的精华思想跃然纸上。当然,操作技术也是重要的,可是没有这些灵魂的东西,你怎么去把握技术,去处理变化无穷的情境呢?不了解其终极意义,又怎么知道要追求什么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效率来自思想的动力,来自意义的感悟。教学也是这样。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们的学科知识不得不被分成条块,变成细小的局部。学生的成长确实也是依靠这样的小步骤一点点积累的。但是,不清楚每一个小步骤在学科思想长河中的位置,不了解它们在主要领域里的意义,任凭教师如何重复讲解,学生如何苦苦训练,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把教学浸放在思想与意义的长河中,就是要还被误解的“效率”一个正身,让那些应该为学生所吮吸的思想与意义充分地涌流,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一些同学反映,最近在学生刊物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表述:“(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体要求。”“不设审题障碍”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不再出怪题、难题、偏题了;而“淡化体”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在作时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下面,就跟同学们说说“淡化体”是怎么回事儿。  相似文献   

4.
“授人以渔”,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以往“投入以鱼”,局限在教会一些知识和技能,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如还坚持这样做怎么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呢?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导”,学生要“善学”。英语课堂教学推行素质教育,就是在课堂  相似文献   

5.
前小久,笔者听了一堂低年级识字教学课。执教老师,在讲课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情趣,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好”字时,他编成了这样的口诀:“有女有儿子,就是好事。”我们先不去提他的教学如何,且看这句口诀所反映出来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如果小学生从小接受这样的思想,那么我国的计划生育方针怎么能贯彻执行呢?“一对夫妇只生一个”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吗?其实,好字是一个常用字,字形既不难,意义也好理解,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至今。带来理念普遍更新的同时.也带给老师许多新的困惑。作文教学的玄虚化令许多老师手足无措,纷纷感叹:“以前教作文,还有知识可教:现在教作文,不知道教学生什么.只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写,这样怎么能提高作文能力呢?”诚然.新课程实施之前,教作文就等同于教作文知识;新课程实施之后.作文知识从作文教学中隐退.教作文等同于“教师不作为”。新课程实施前后。中学作文教学为什么同样地陷于困境呢?  相似文献   

7.
正理科教师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原本很简单的知识,怎么讲学生就是听不明白,一遍、两遍、三遍,学生依旧云里雾里。对某个学科,学生本来挺感兴趣,因为总也听不明白,学习兴趣慢慢就淡了、没了,学习变成了煎熬,尤其是进入中学后,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实施至今,带来理念普遍更新的同时,也带给老师许多新的困惑。作文教学的玄虚化令许多老师手足无措,纷纷感叹:以前教作文,还有知识可教;现在教作文,不知道教学生什么,只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写,这样怎么能提高作文能力呢?诚然,新课程实施之前,教作文就等同于教作文知识;新课程实施之后,作文知识从作文教学中隐退,教作文等同于教师不作为。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矛盾就是有限的时间与大量的人类文化知识的巨大冲突。学校的产生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缓和这样的矛盾,因此,学校的教学被赋予了“效率”的要求。但“效率”是否就等同于“进度”?为了保持一定的“进度”是否就可以采取各种教师单边意愿上的措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实际教学中包括很多公开课上,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完美”,老师们都不自觉地扮演了“赶鸭快快跑”的“鸭农”形象。比如为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装模作样地讨论,提供给学生一大堆实验用品却要求在三五分钟内结束实验,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0.
“不背书对不对?”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不对!当然不对!不背怎么能记住?不记住怎么能掌握知识?不掌握知识,怎么能运用?“教书怎么能不让学生背书呢?”但美国的教育思想却认  相似文献   

11.
美术教学在传统的模式下流传 至今,都是属于一种模仿性的教学,老师的教直接决定着学生 的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像不像”,根本谈不上去寻求“异端”。这种教学思想长期以来都是压抑 着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的想象空间、自由思维、独有的创造性 的童趣又怎么能发挥、发展呢?就本学科而言,学生又怎样完 成创作呢?  相似文献   

12.
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名好的教师不是不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能善于利用好这个“物”。此“物”不用,“物”就是死的;用之不当,“物”不但无益,还会起反作用;活用了,“物”也就用活了,当然人也就受益多多。怎么来解读好“教参”这个“物”呢?不妨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教参不能等同于参考书。即是教学参考,教师就不能拘束于参考书,应该将触角伸向更多的“他山之石”。一本参考书即便是再详尽,也难免会有错漏之处。而且光用一本参考书,难免会让师生产生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答案,这样就限制了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百花齐放”。此外,教参本身也应该有更多的内涵和外延。如学科资料之间的交叉使用。像语文教学,就不单纯是教学生认几个字,学几点语法,欣赏几篇文章了事。在语文知识里头就涉及到政治、历史、数理化、美学等。如果教师在上课前能多掌握点这些方面的教参,那上课自然是如鱼得水。再如学生也可以作为教参之一。教师该教什么,其实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但实际上,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学生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调查研究,教师可从中得知该教什么、学生该怎么学,这不也是教学中的参考吗?教参不能等同于教案本。教师写教案,自然是要去查阅...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一位外国专家在我校听了一天的数学课,后来他就诧异地问我: “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这一问,引起了我的思考:儿童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就没有问题了呢?  相似文献   

14.
教育随笔     
陈丹 《教育艺术》2004,(10):41-42
一 当学生谈到对现在所学知识、科目为什么没有兴趣时,许多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今后没有用处。“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有用的知识呢?”是学生经常爱抱怨的一句话。 现在的学生己不像我们读书时,老师教什么就好好学什么。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实用的眼光看世界。但由于年轻缺乏社会阅历,以及对自己和社会了解不够等原因,看得不够全面、正确。作为老师应该对他们这样的想法加以分析和引导,一旦学生没心思学习了,他就不会再做任何努力,而浪费宝贵的时光。我有时就反问学生:“那什么知识才有用?你是否只学这门知识就够了?每个人都考虑一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课堂讨论交流是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的桥梁。在语文“自能学习”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解决的过程,因此讨论交流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自能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恰当地、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课题的空白处进行讨论一些文章的题目常常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的悬念。如《“你们想错了”》,学生就有这样的疑问:1.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3“.你们”想什么?怎么想?为什么会这样想?4.为什么说“你们想错了”?教…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辅导》2023,(30):53-63
<正>开场交际·话题导入·还有一个月就是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了。班长想到了一个创意:“我们演一部话剧吧!可是,演什么?怎么演呢?”班长的话音刚落,文娱委员就接上话了:“我觉得演不成问题,关键是得有好剧本。”学习委员点了点头,说:“说得对。要是没有剧本,连演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演?”  相似文献   

17.
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成绩好,往往是担心学生学不会,才不厌其烦地讲了一遍又一遍,并企图通过加大练习量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实,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兴奋和抑制是大脑皮层两种基本活动的过程,在高度兴奋和高度抑制之间有不同的活动水平,心理学家称之为“激奋水平”。愈兴奋,激奋水平愈高;愈抑制,激奋水平愈低。那么什么样的激奋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呢?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与激奋水平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知识,指导教与学,自觉地来解决这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一、激奋水平与学习效率心理学家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其神经系统的激奋水平有如下关系,即学习效率先是随着激奋水平的升高而提高,到达最佳水平后,又随着激奋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这就是说,学习效  相似文献   

18.
文,源于现实。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贵在说出实话,抒写真情。小学作文教学,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鼓励学生实话实说,抒发真情,就是一条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呢?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爽’字,你认为这个字该怎么写呢?”老师的话刚讲完,学生就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查字典,有的翻开语文书,在书中寻找答案,有的用小手比画着,有的用笔在纸上练写着……不一会儿,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老师,我知道了‘爽’是这样写的。(学生按笔顺书写爽字)”老师进一步问道:“你怎么知道是这样写呢?”“因为,我们书中就是这样写的。”学生十分肯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教学,教学的实质是什么?这是学习教学理论和做好教学工作首先应当明确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凯洛夫《教育学》关于“教学的概念”的解释是,“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把“教学过程”归结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按照这种解释,教学就是教书,那么,教师只是教书的人了。这显然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不单是教书。教学是培养人的一种教育活动。传统的观点把教学等同于智育,与德、体、美并列,这样,“以教学为中心”就成了“以智育为中心”,混淆了教学这一概念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