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若问题中只涉及一个动点,并且要求最值,我们称之为"一动点型最值问题".此类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以抛物线为载体的四类"一动点型最值问题"的通用解法.一、线段长度最值型问题例1(2010年眉山)如图1,RtABO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  相似文献   

2.
函数和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重点内容之一,将函数的动点问题与最值问题相结合更是近年来中考试题的热点.这类题目探索性强、综合性高,能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形结合、归纳猜想和分类讨论等能力.本文拟剖析近两年中考数学试题中有关函数的动点最值问题,希望从中寻找出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常常会出现求解因点运动时与它相关几条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将军饮马"型或变式型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用"对称点"法解决.但对于有些求线段和最值的问题,即动点不是在直线上运动时,用"对称点法"无从下手.此类问题,背景复杂,变化多端,常以各种几何图形或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载体.这不仅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在图  相似文献   

4.
求无理函数的最值是求最值中的重点难点,常见的方法有:代数换元法、三角换元法等.但是有一些无理函数因其解析式结构的特殊性,用以上常规的方法不易求其最值.若能仔细分析无理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点,数形结合,构造出相应的平面解析几何模型,利用其"形"的特征,将无理函数最值难求的问题,转化为平面解析几何模型(曲线)中的最值问题,使复杂抽象的函数问题直观化、简单化,最终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下面根据动点所属不同的平面解析几何模型,分类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最值问题中动点的确定"是初中数学中一类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都存在最值问题,这类试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它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本文结合实例谈谈"最值问题中动点确定"的若干求解策略.一、利用轴对称确定动点通过轴对称,画出一个定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把折线段变成直线段,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线段和的最小值,从而确定此时的动点位置.  相似文献   

6.
动点问题以其知识点多、题型复杂成为中考命题组提升难度、拉开差距、选拔考生的一个“热”点,常出现在中考数学压轴题或者倒数第二道题中.对于动点问题如何有效读懂题意并将其解决已成为学生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以一道动点问题为例谈一个动点问题中求最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综观近年高考题,最值问题是个大热门,基本上每年都会涉及.本文对解决最值问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易错点进行剖析,希望能引起同学们重视.  相似文献   

8.
动点最值问题在中考数学中既是高频题又是重难点之一。 它难在往往是某一个点在动导致其他若干个点跟着动’然后再 去求其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学生经常摸不着头脑,感到无从 下手。其实,动点最值问题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可以根据不 同的题目的已知条件将问题进行转化或平移或旋转等’化动为 定。下面结合实例逐一分析说明几种常见的解决动点最值问 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几何最值问题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研究近年的中考试题,本文总结一些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方法.一、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值例1(2009年山东省)如图1,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x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  相似文献   

10.
三点共线可求线段最值,求解时通过对称转化构建模型,由三点共线确定最值情形.对于不同类型的最值问题,要充分结合几何特性分析转化.本文结合实例,探究三点共线求不同情形下线段最值的具体思路,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中考中,常出现“两动点型最值问题”.这类问题涉及两个动点,使问题显得扑朔迷离,往往处于填空题、选择题或解答题压轴或次压轴的位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实施消元,将“二元”转化为“一元”.借鉴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方法,我们发现,若能找到适当的方法实施“消点”,将“两动点”转化为“一动点”,  相似文献   

12.
<正>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到直线间距离的最值问题,常用两种方法——切线法和动点法.所谓切线法就是将已知直线平移,当直线与曲线相切时,距离达到最大或最小,然后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得最值;所谓动点法就是将曲线上的任意点设为P(x,f(x)),然后利用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公式,讨论点P到直线间距离的最值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最值问题已经成了中考压轴题的趋势.在初中阶段,最值问题一直是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它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与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本文根据2014年无锡市中考出现的填空压轴最值问题,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这类最值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正>各地中考中常常见到这样一类问题:问题中一般含一个或多个动点,求某线段最值或求"PA+k·PB"的最值.很多学生对这类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未能掌握此类问题的本质,并将问题与数学模型结合起来.解决线段最值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从问题中提炼出有用信息,将复杂的线段最值问题转化为诸如"两点之间、点线之间、点圆之间"等距离最值问题,所以这类问题破题依据无外乎数学中的几个基本事实:(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垂线段最短;  相似文献   

15.
在正方形网格中,最小正方形顶点称为格点,顶点都是格点的三角形我们称为格点三角形.近几年来的中考中,格点三角形的相似问题因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又能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已逐步成为中考试卷中的一个亮点.其中,在正方形的网格中画出与已知格点三角形相似的面积最大的格点三角形的问题,它把讨论三角形相似与探讨最值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观察、猜想和灵活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6.
极值点与最值点、稳定点及拐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极值点与最值点、稳定点和拐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7.
(1)经历探索解决有关线段、面积的动点最值问题的过程,提炼出两者的通性通法:分析条件中的定量与变量;将问题化归为线段的最值;找临界位置合情推理求最值。(2)应用“通性通法”解决有关角度的动点最值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合情推理等能力。  相似文献   

18.
几何最值与函数最值是初中数学最值问题的两大类,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动点问题在近几年中考中出现频繁,为探索解法,对此进行了归类总结,以期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近几年的中考题为例,借助添加辅助线的方法,破解因动点产生的最值问题,展现几何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在学习椭圆简单几何性质的时候,大家都会学习到椭圆方程中的几何意义,它们分别表示了椭圆长轴,短轴的端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也是有关椭圆上动点的最值性质,它们表示了椭圆上动点到椭圆中心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从而,在解决有关椭圆上动点的最值问题时感到很困难.而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抓住这一性质的内涵,那么在解决有关椭圆上动点的最值问题时就显得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