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近代工业文明,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在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繁荣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自然界以自身铁的必然性,向人类社会施行了严厉的报复——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失衡和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恶化。要化解人类对待自然界的粗暴行为所遇到的生态危机,避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出现物质交换断裂的后果,就要通过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唤醒人类内心深层的自我意识,还自然之魅,实现天人合一的人类社会生态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2.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语文教学的最大价值是向学生传递人类历史上最优美的价值观念,这一价值实现的基点是情感。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情感语文教学来达到情感语文境界,实现的途径包括教师的激情、民主教学观、优美的教学情境等,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通过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塑造人格及终生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杨琬萍 《阅读》2023,(27):38-43
<正>喜怒哀乐,人生百态,习作是一个人思想的表达,更是一个人情感的倾诉。一篇佳作往往包含浓郁、真挚的情感,情感的自然流露赋予了文章独特的气质,不仅能打动读者,更能架起读者和作者沟通的桥梁。阅读的那一刻,真情借助文字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作者和读者之间产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共鸣。那么,在写作时如何让真情自然流露呢?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语文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特别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他们把情感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通过中外古今的优秀名篇引导学生诵读、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读出文章的美感来。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5.
人类主体意识的发生和转换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没有主体意识到形成主人意识又发展为惟我独尊、自我中心的主体意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由原始的浑然一体到征服与被征服、战胜与被战胜的对立分裂.人类新的主体意识是与自然平等、友好、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崇拜自然,赞美自然,郭沫若自云这是他与歌德共鸣的一个主要方面。“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郁达夫如是说。这两位我国现代浪漫派文学的开拓者对大自然怀有如此亲切、真挚的厚爱,原是不足为奇的。自浪漫主义文学诞生之日起,文学与自然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诗人从自然万物得到美的启迪和诗意的灵感,而且是将他们自己创造的美赋予大自然,进一步从美的对象化中实现了人类创造美的本质属性。所以,自然观在郭沫若、郁达夫的文学活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其借助于语言,通过情感传递来敦促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与完善人格。其中高职语文教学着重从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与教学评价等方面来塑培学生的人文素养,对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高职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为确保高职学生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形成优良的语文素养与道德素养,结合当前我国高职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创新高职语文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就是一种对于自然的不断认识。广义地层面上而言,人类以及与人类生活生产相关的事物都是依然的一部分,这就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发展就是我们对自然不断了解的过程。在这个不断了解的过程,科技发展对于狭义层面上的自然又有着不断地影响,这种影响或间接或直接的存在。本文将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分析探究,来探讨科学技术发展对于自然的影响,表达在这一层面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乔治?艾略特的小说中,自然能净化人的心灵,是人类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然与女性一样,也受到男性的压迫和支配。艾略特不仅描写了大量的自然景观以体现自然之美,还通过探讨女性与自然受压制的处境来控诉男权社会的不公正,而这正是生态女性主义的体现。本文以其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男性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生态女性主义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的提出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小学自然要指导儿童自行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自然教学担负着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重要任务。纵观现行教材 1~ 6年级共有 2 0 0课左右 ,探究自然现象解决问题的课有 14 0多课 ,约占总课数的 70 %。如何让儿童真正自行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 ,是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如何解决“高分低能”这一普遍现象 ,更是每个阶段 ,每门学科所思考的问题。因此 ,我们提出了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大自然 ,即“科学探究”法学习自然。2 研究的基本理念(1)科学教育的发展观人类对教育的认识总是随着社…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惯用自然意象作象征来传情达意,作为自然的代表,它们象征着希望、自由和生命力,与扼杀人性、桎梏自由的工业文明相对峙。本文结合劳伦斯的三部重要作品《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分析劳伦斯的象征艺术。劳伦斯借自然意象象征人的心灵、人的情感和欲望,抨击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本能的扼杀和摧残,并以此来揭示自然与文明的冲突以及寻求男女之间和谐共处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因为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它不仅可以培养塑造人的情感和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趣味,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更不容忽视。学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场所,肩负着培育“四有”新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任。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作用。把古今中外博大精深的文学财富,变为每个学生的精神财富。以美启  相似文献   

13.
敬畏感是人类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情感,它是在对人类自身在茫茫宇宙之中力量有限性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自农耕文明之后,伴随着人类在思想观念上完成"脱巫",生态恶化就逐渐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且在不断加剧,人与自然的那份原有的和谐关系也逐渐被打破.如今,当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关系,重建二者的和谐时,也应该给寄存于人类精神本质当中的那份原有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现今的文明社会当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本质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自然学科与科技活动都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自然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搞好自然学科的课外活动,是自然教师不容忽略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就如何结合自然教学开展科技活动,谈一些个人的做法与体会,以供商讨,共同提高。1在自然教学中要把知识传授与科学探究认识过程结合起来现行自然教材在教材编排上重视科学探究认识过程,轻单纯传授基础知识,让学…  相似文献   

15.
1 从注重知识的学习向注重人的主体需要转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教师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就不可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 ,自然教学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借助知识的载体作用让学生形成独立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关注转向对学生“需要活动”的关注 ,进而使学生能体验到 ,学习活动是为自己服务的 ,能自觉地对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教学研究是一个包含着多要素、多环节、多层面的特殊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是围绕着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展开的。本文力图通过探讨教育研究的矛盾系统,揭示教育教学研究的本质和层面,以期深化我们对教育教学研究问题的认识。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的矛盾不是局部的、简单的、零星的堆积,而是探索过去—现在—将来,社会—家庭—学校,教材—学生—教师,认识—智能—情感等等本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语境下,人类身体兼具文明与野蛮两个特征,并通过竞技体育运动表现出来。文明时代,身体的野蛮特征借助竞技体育某些运动方式开始强势回归,引起人们对竞技体育发展和人类身体走向的忧虑。拮取格斗文化领域中的一种奇观体育(UFC)试图探讨此问题。通过历史视角,发现身体的走向陷入了从野蛮的文明到文明的野蛮的历史怪圈;通过文化视角,探究身体的野蛮借助竞技体育这条渠道如何实现突围和回归;通过追问,寻求体育语境中人类未来的身体归路。通过思考,认为人类身体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必须远离过度暴力,从而维护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和实现人类身体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体会,我认为突出大历史观,很有必要。历史科学本身具有综合性,是总结科学,根据这个学科特点,历史教学要加强与其它相关学科的渗透,要有大历史意识。所谓大历史观,笔者认为含义有二:一指历史学科与语文、政治。地理等诸人文学科的渗透,迁移和贯通。另一指中国历史与世界史之间的有机构成。本文拟就这两点对大历史观作一探讨说明。一、历史学科与人文学科的渗透、迁移和贯通1.文史渗透历史学研究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而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在史前阶段,主要是通过实物资料来分析研究的。在文明时代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自然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作为一种自然生产力 ,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用决不能被认为是一种辅助作用 ,而是一种根本的决定作用 ,所以自然条件的优劣与否能决定早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影响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必须将生态文明嵌入人类发展指数(HDI),以加强其解释力和说服力。基于UNDP2010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的新方法,构建"生态人类发展指数",可以更为准确地分析地区间的人类发展不平衡。通过对"混合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可知,中国区域间人类发展差距明显,且生态文明程度往往和经济发展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在考虑生态文明维度后,中国省区间人类发展水平的分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提高人类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经济发展与健康、教育、生态等方面发展的同步性,全方位地提升人类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在各个维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