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与自然天然存在一种伦理关系,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生态伦理在内容、性质、表现形式、影响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古籍蕴含着丰富、生动的史实知识,特别是反映各民族生态观念、道德意识、审美、行为活动和社会准则等的生态伦理典籍。少数民族生态伦理典籍从不同角度记录人类与自然协同演化的历史和走向,从不同侧面映射人类适应特定环境的能力和成果,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传统的历史积淀。挖掘少数民族生态伦理典籍,加强时代阐释和活化利用是唤醒民众自然情感、培养生态品格、化育道德人心、倡导绿色生活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
生态美学审美经验的本质是一种家园意识。生态美学的家园意识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类与自我和解的方式。它来源于现象学对人的有限性研究。生态美学将自然视为人的有限性的原因。对话将这一原因内化为此在的意识。对话的基础是对自然构成人类限制性条件的理解。在生态美学的对话中,对话的过程可分为人与人、人与他人及人与自然的对话。对话是解决生态美学困境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2019年12月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依法保障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感.生命科学以其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已经渗透到农业、药业、军事等社会各个层面,特别是生命科学与人类关系更是密切.在基础生命科学的教育教学中,应把普及法律法规常识、夯实生命科学基础、培养生物安全意识作为教学方向指引,树立尊重自然、敬畏...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首先以故事的形式诠释了生命的起源、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的东西是基础,物质体系的运动形成种种联系,是生命产生的条件,生命是自然的产物。意识随生命的产生而产生。其次是特别强调了意识的作用、主体意识、心性推动事物发展。物质与意识的体系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全部。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密切相关。《西游记》的故事启迪了人们的智慧和思想,其禀赋的哲学精神是一部鼓励人民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学生主体性,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自主学习.其意义是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主体 意识,从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从尊重学生主体、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四种途径来加以引导.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生态伦理学至今无法从理论上确立自然的伦理主体性,亟须论证一种超出传统人际伦理学又基于人文主体的善。流行美学的人化自然论的自然美观存在着人类中心论的偏失。康德“对自然美直接的兴趣”具有多重当代意义。自然美包含着自然主体亦即客观自然目的“信念”,它既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为生态伦理学提供逻辑大前提与经验基础的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以生产劳动为基础,内含着主体的对象化和自然的非对象化。"物质变换"的过程是由能动的主体——人发动的,人是"物质变换"过程中的主导性因素。但是,人的主导性因素的发挥却是以自然的基础性条件为前提,即"物质变换"的"主体向度"始终是寓于"自然维度"之中的。并且,马克思从主体和自然的辩证统一以及主体与自然、主体与主体的当下"裂缝"中找到了正确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尺度。  相似文献   

8.
人类由于同时受本能和社会性的驱使,必然陷入人生、人性和社会性的悖论困境,并一生处于与自然、自我和社会抗争的关系中,由此构成了人类的悲剧意识。悲剧精神和人生悖论情结理论将为探讨弥尔顿悲剧一生的根源及其体现出的崇高提供绝佳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库尔特·冯内古特秉承着生态责任感在小说的书写过程中注入了生态关怀,给予读者生态预警。本文通过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冯内古特的作品《冠军午餐》和《猫的摇篮》中的后现代生态思想,促使读者深入剖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手段的异化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意在唤起读者的生态意识,审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行为以及科技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生态诗人斯奈德诗歌中包含有大量生态隐喻:植物,动物和地貌隐喻.这些隐喻的并置与相互交织,反映了人类与植物的链接,与动物的平等以及与自然地貌的共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这些隐喻所透视出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平等与联系,探索诗人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坚持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认识论和教学论的角度,将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定义为特殊的"主体间关系",而不是主客关系,进而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梦幻文化是神学和人文诸方面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在中国古代梦幻文化中,既有对神灵的崇拜,又有对神灵的超越,形成这种超越的内在原因是人的主体意识,即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欲望。文章通过分析梦幻表象与占梦的关系,揭示了梦幻喻意的本质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人们在梦幻中寄托了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目标,借助梦幻那种超现实的特性,表现了自己对平等社会、自由爱情、永恒生命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自然山水诗的写作是当代中国诗歌思潮的一种重要走向,人类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诗人们开始关注除人之外的自然对象,然而以车延高为代表的抒情诗人并没有在自己的作品里表现出深厚的生态意识,而只是将自然山水当作一种审美的对象。其诗以观察自然、发现自然、探索自然中的自我、人文与哲学意识成就了审美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正是这种审美的...  相似文献   

14.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意识是中华民族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传承环境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相关法律政策与广大民众的疏离,传播的局限性和封闭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意识淡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和改善民族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重铸民众的主体认同意识,探索多元化的宣传传播途径,旨在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社会共生关系的基本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共生现象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存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共生关系由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约束条件三个部分构成.教练员和运动员是共生关系的平等主体.教练员“资源”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两个方面,而运动员“资源”主要表现在运动员成才所需的体质基础、智力基础、心理基础、启蒙基础以及商业开发价值等方面.维系教练员与运动员共生关系的约束条件主要有法律、道德和守则等.  相似文献   

16.
影响新闻制作的有三大因素:环境、主体和受众.只有正确认知所处环境,合理界定三大关系,树立建设意识、监督意识、竞争意识,认真剖析主体的意识形态与新闻客观性、真实性之间的张力,恰当地处理好新闻制作者的社会价值观和商业价值观的冲突,了解受众的认知模式和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制作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这种追求深深地积淀在人类的自我意识之中。可以这样说 ,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意识以及什么样的发展实践。古代哲学的主体意识以及在其影响下的古代发展理论中的主体观是一种思辩意义上的发展主体论 ,主体的发展旁落了。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处理好主导与主体、"接受"与"质疑"、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独特形式,是人类对抗宗教、科学乃至极权政治,有效解决现代工业社会自我焦虑、生态破坏、政治极权,使人类获得真正自由和解放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审美活动主要具有解禁、释放和裸露自我的解放功能,发现、肯定和尊重自然的协同功能,以及介入、否定和超越社会的批判功能.审美活动的价值在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类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掘审美活动所具有的功能,解决现代工业社会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一种自救与自娱,写作的发生是基于人类的生存困境,基于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渺小感和痛苦感,这对写作具有本原的意义.战胜并享受孤独,是通往彼岸幸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