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由于流动性强,学习的趋动力弱,客观上影响了学习自觉性的发挥,有的甚至把上文化课当作休息玩乐的机会,以致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跟不上班,形成了一个“差生群”。多年来,如何做好“差生”的转变工作,始终是困惑教师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只要我们坚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做过细的思想工作,还是能在转变“差生”的工作中收到成效的。下面就某一“差生”由一个全班闻名的“捣蛋鬼”转变为一个“三好学生”的过程,谈谈做好“差生”转变工作的几点体会。1形成学校、老师、家庭的教育合力,持久…  相似文献   

2.
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如语文、数学等一样也有后进生。我对我校“体育差生”进行问卷调查。经总结发现,所谓的“体育差生”包括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体育行为差生;另一种是体育成绩差生。要对这些差生进行转化,首先要对这些差生进行分析。体育行为差生的主要表现有:1)、学生生活中的原因以及家庭方面的影响,造成失去对体育运动学习、参与的热情,拒绝积极地进行体育运动;2)、自认为身体素质较好,对教师安排的练习和组织教学不耐烦,行为涣散;3)、因身体素质较差,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课是练习不积极,经常故意逃避练习,对体育课失去信心。体育…  相似文献   

3.
“学差生”历来是我们学校教育的软肋,是家长心中永远的痛。学差生的存在,一直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头疼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可能放弃每一个学生,不可能使他们今后成为社会的负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去转化他们,感化他们。  相似文献   

4.
学生观的问题 ,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 ,尤其是如何看待“差生” ,已经成为教师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但在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中 ,在学生观的问题上还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教育行为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影响了师生关系。因此 ,我们应当更加人性化地乐观地看待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信息传递、反馈和调控,逐步逼近预期目标的过程.确保教学过程优化的关键是及时利用反馈信息,迅速调整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准确矫正,预防差生的出现或进行差生的转变,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一、准确“诊断”,及时反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了解差生的差之所在.为此,借鉴中医学“望、闻、问、切”四诊法,了解诊断学生,及时准确反馈是有意义的.1.“望诊”.就是观察差生外部的神色,形态的异常变化,以此推断差之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如下两种观察方法:静态观察.就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直接观察差生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这样,差生的伪装较少.在这种自然的情境下观察其学习、纪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教师在对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每个差生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做人——是人生两件大事之一,也是最难的一件事。魏书生讲做人要做平平常常的好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关键还是“育人”过程,要“先育人,后教书”。我们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怨怪学生素质低、无教养、经常惹是生非、难以教育;学生则认为现在的教师偏心、责任心不强、教育方法简单独暴。久而久之,这种不和谐的音符,会导致差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更有甚者,会出现师生打斗冲突,不仅产生极坏的影响,而且影响到教学的效益和学生的未来。其实,差生并非生理素质低劣,而是有心理障碍。这种现象的产生说明师生双方的心理均不卫生,属于一种病态心理。师生双方都没有良好心境,都未使“需要承认”的心理得到满足所致。 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决定他的行为是否合理端正。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去年,甲班课堂上,a生斜侧着身子嗑瓜籽,b师声嘶力竭地讲课,忽然b师发现目标,中断讲课进行训斥,而后争  相似文献   

8.
学生逃学现象,在现代社会的各个国家都普遍地存在,国际教育界已把逃学列为中学生的三大病症之一。有的学校由于逃学及退学现象严重,致使学校严重的“减员”。中学生逃学出走,一方面严重扭曲了其自身的心灵,损害了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中学生逃学出走,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如何有效地制止逃学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当前中学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原因分析:(一)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减弱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给中学生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一些学校教育应有的主导作用,却…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战线也从各方面积极投入改革的行列.现在实行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普九”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关键在于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又是转变差生的好坏问题.因为一个班(学校)里的尖子生毕竟占少数,而中差生却占大部分,这部分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班(学校)的班风(校风)、学风,影响着这个班(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认为,转变差生也应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只有转变了差生,充分调动起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也才能促进基础教育的普及.在教育教学过程,转变差生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然而,转变一个差生往往比培养一个尖子生的工作量更大、更艰巨.那么,如何才能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呢?我经过几年的摸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其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他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最基本的要求。教育家韩愈也提出了“以身立教”的观点,认为只有“以身立教”的教师,才能“其身亡而其教存”。从外国教育思想发展史看,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教师应当处处给自己的学生做模范、做榜样。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为榜样来影响教育学生。但实际生活中,有些教师言行时而存在一些“不拘礼节”的负面影响。从而严重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因此教师只有…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变“教育者”为“服务者”。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教育要以人为本,给予学生的应该是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把一些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称为后进生。如今,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差生”一词被列为教师忌语,而代之以后进生、暂时后进生、潜能生或待优生等。虽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回避一些消极的字眼,但是却不能回避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后进生问题。因此,要教育这些后进生使他们走向正轨,就必须认真分析他们的特点及造成他们后进的原因,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制定一套对症下药的矫治措施,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一、后进生的界…  相似文献   

13.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一篇重要的教育文献,其中所提到的启发教育思想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依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它的启发教学的内涵实质是“喻”,“喻”对教学原则、教师表述、教学方法都做了具体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育人的艰辛。作为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并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态度。尤其是怎样改进一些“差生”。从而促进全班整体发展。这里我要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改进“差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学生流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学生因家庭困难而流失。(2)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受片面追求平均分、及格率的影响,任意驱赶差生。(3)部分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不强,教学方法不当,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歧视差生,不认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而造成差生流失。(4)部分地方教育开发晚,儿童入学习惯差,少数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造成“喊得进来,留不住”的现象。(5)部分学生受“下海”经商的影响,弃学和即早就业。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习惯把一些学习成绩一时不佳或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有些不良的学生称为“差生”,或“后进生”。 作为由人组成的社会群体和作为社会现象,我们不否认先进和落后的差异是客观现实。然而,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中,以“差生”、“后进生”来给一些学生定格,似乎既缺乏辩证的全面的评估,有悖于建立科学的品德评价体系,也影响到对这部  相似文献   

17.
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源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品质,没有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真诚热爱,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中华民族的教育史上,每一位有成就的教育家,无不是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和热情倾注于教育事业和培养学生上去.从古代的孔子到现代的鲁迅等教育大家,他们忠实于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品德,无不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而他自己则甘愿作培植花朵的泥土.为了培养人才,象牛一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用它养育青年.鲁迅热爱青年的赤诚之心,献身教育事业的泥土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有一位张敏老师说过:“每当我走上讲台,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眼前的这些孩子,不久将成为祖国的未来.”她给孩子们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就是“爱”与“美”.有的孩子衣服破烂,她用自己的钱买衣服送给他们;有的孩子没有妈妈,张老师象“慈母”一样为他们钉扣子,洗补衣服,教育他们学会生活自理.真挚的爱,开启了孩子们求知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通过教育,张老师班上的许多差生,找自己的差距,积极要求上进,逐步转化成班上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18.
数学在人的成长及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提倡"素质教育"、"大众数学"的今天,如何转化中学数学差生成为教师们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我们应该从导致数学差生的因素入手,分析原因,科学选取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遵循各种教学原则,落实到差生身上,来提高差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一缺乏对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视,是我国教育上一直存在的问题。中国传统教育重视“读书”,“读书人”是“知识分子”的代名词。传统社会对青少年的奖励是“学而优而仕”,就是现代父母、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褒奖也是说谁“读书好”、“学习好”,国家还通过高考规范化地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要求和检验中小学教育的结果。这些都反映了我们的教育严重缺乏对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视。这样造成的问题,在中  相似文献   

20.
创设“问题情境”,己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方面着手:一、拓展空间,变式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都会根据教材及与之相关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这种提问式教学,能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积累上产生效果。但如果学生长期接受的都是这样一种单向式的回答教育,将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影响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