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提高体校学生个人修养方面,传授其学鉴赏诀窍无疑是较好的途径之一。体育之美如何与学之美融合起来,才能使体校学生由此而及彼。学鉴赏是记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所产生的由内而外的感受和体验、欣赏与鉴别。鉴赏学作品时应有读的积极思维和理性认识,从而感受到作品形象的意义;体校语教学要注意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学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学鉴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最好途径之一,它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能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大学语文中有不少名家名篇和许多内容和形式都很独特的美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去鉴赏这些美文。下面是笔者在进行文学鉴赏课的教学中归纳出的一些方法。(1)表象阅读。所谓“表象”,即学习主体在感知基础上,头脑中形成知识保留的印象。表象阅读是文学作品阅读的第一步,它包括“通读”及“品味语言”两部分。通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读整篇作品,了解大意…  相似文献   

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从感知性认读入手,经由理解性阅读而达到评判性鉴赏,并做延展性的巩固,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具备认读、阅读、鉴赏、延展等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八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测试为依据,描述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要素内容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特征。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了阅读能力结构由认读感知、推理解释、评价鉴赏、质疑探究和拓展应用这五种能力构成,是一个二阶五因素的模型构成,其拟合度参数值符合标准,测试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学生在五个阅读能力表现中,最好的是“推理解释”,其次为“认读感知”,再次是“质疑探究”能力,又次是“评价鉴赏”能力,最差的是“拓展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期待视野"是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前的、由其全部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之总和所构成的对作品预定的鉴赏趋向和心理定势,它形成了读者的内在审美尺度,潜在地支配着读者对作品的接受程度和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唤醒学生原有的期待视野,更应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期待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6.
读写结合教学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经验精华之一。它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盲目实践的人多,真正能巧妙地把握读写结合点的人却很少,因而导致一部分教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感到困惑。究竟该如何把握读写结合的“点”呢?笔者现就相关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7.
会读书是学习好物理的前提,也是掌握物理知识的基本功。物理阅读技能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物理资料,获取物理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阅读技能包括良好的阅读习惯、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处理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笔者认为应抓好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的指导。一、课前预读,有利于养成阅读习惯人的行为受人的心理活动支配,课前预读,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课前预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  相似文献   

8.
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人来说,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而且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最重要的英语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英语阅读能力是其他英语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应试教学倾向,重视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忽视了对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培养。许多教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英语阅读是比较简单的事情,只要学会了单词和语法,就能阅读了。而在阅读过程中,只重视理解过程的质量和效果。其结果是,虽然学生接受了大量英语材料的强化训练,但是阅读能力的提高相当缓慢。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智力水平密切相关。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能力障碍,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唤起师生的阅读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智力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改进和完善阅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课文信息,掌握知识提高阅读技能。由于受教材的限制,特别是受多年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对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处理,许多教师把阅读课作为教授语法句型的途径,只注重语法讲解,句子翻译,教师讲得过多,学生...  相似文献   

9.
英语阅读能力是其他各项英语综合能力的基础,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在两个学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本课题组的成员致力于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英语读写译课程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各级别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中。  相似文献   

10.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和写作;读写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保护、激发和加强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能力;读与写教学的分离,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古诗文鉴赏解评价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高考古诗鉴赏的考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测试 ,是在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及能力的基础上 ,通过对诗的体味、感悟作出评价。自 2 0 0 2年起 ,古诗鉴赏又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这又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说古诗鉴赏是能力等级的最高层。诗歌鉴赏对于学生来说 ,既是认识活动 ,又是实践活动。因此需要给他们以一定的理论指导 ,需要教给他们鉴赏的一般规律和具体步骤 ;向他们介绍鉴赏的一些可行手段。我认为古诗鉴赏的关键就是要…  相似文献   

12.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启动和使用 ,给中学外语课堂增添了活力和生机 ,为英语教学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高中英语的终极目的是“在巩固初中会话成果的基础上 ,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最终能够会学 ,会用”。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 ,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 ,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给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模拟情景 ,提供使用英语的条件和机会 ,让学生在课内的实践活动中感知、理解阅读内容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谈及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 ,现实地说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  相似文献   

13.
重视拓展性教学,有助于教学的开放和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比较阅读模式、读写结合模式、综合实践模式三种拓展教学艺术,对于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英语阅读能力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从如何通过培养学生词汇能力、语法能力、强调人文知识学 习、如何选材、让学生了解篇章知识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训练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进行听、说、译、写工作的基本前提。在高职教育中重视英语阅读教学,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获取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既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又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就目前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旨在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阅读活动的本质属性确定了阅读主体在阅读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决定了阅读是一种主体能动的参与行为.在阅读教学的初读、精读、熟读等环节,创造性地运用以写促读的策略,能促进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与文本深度对话,并升华阅读体验.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写互动是强化阅读主体能动参与的可行性策略之一,它直接指向阅读教学效益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任务驱动,促进感悟;突出主体,强化实践;培养习惯,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篇能力是连接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桥梁。本文以构建语篇能力的理论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读写交互"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着英语写作水平不高、英语学习成绩提高缓慢等现象,众多的高校教师以及教育学专家对此进行深入到的探讨与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方面,提出了建议。强调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通过阅读提高写作的水平,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的读写以及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有效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英语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和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写开始的时间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人教版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非常重视一年级的识字,而且在识字的编排上独具匠心,采用了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原则合理地安排了识字量。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最突出的就是识字量太大。如何充分地发挥教材优势,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积极地克服这一困难呢?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中文言文作品隐藏着巨大审美能量的因素,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先在的有利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激活审美情感、展开审美鉴赏、进行审美创造等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