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流动日益频繁,因父母工作地的变动转学到外地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由于对生活环境的突变缺乏心理准备,不少外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产生压抑、偏激、孤僻等心理障碍。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是摆在学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流动日益频繁,因父母工作地的变动转学到外地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由于对生活环境的突变缺乏心理准备.不少外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产生压抑、偏激、孤僻等心理障碍。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是摆在学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洪妙斌 《广西教育》2006,(7A):40-40
一、顽皮学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顽皮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有的父母离异后,与继母或继父生活不融洽,遭受岐视;有的父母离异,双方推卸责任,把孩子寄托在亲属家,亲属管教不严,照顾不周等,以致孩子性格孤僻,对家庭产生不满的心理;有些单亲家庭,对孩子管教方法不当,或教养不周,致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等。  相似文献   

4.
负面教育的正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舍得花钱用在孩子的智力开发、兴趣爱好等方面,希望孩子能顺顺利利、舒舒服服地度过童年生活。可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却不尽人意,常出现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心理状态。孩子失去了接受以挫折教育或逆境体验的良机,导致意志品质脆弱,出现“精神缺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  相似文献   

6.
正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异常心态,如自卑、胆怯、自私、虚荣、孤僻、嫉妒、任性、骄横、情绪抑郁、空虚等。表现在学习、生活上则是敏感、焦躁、胡乱猜测、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甚至迁怒于人,人际关系不良等。其主要原因是后天环境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所致。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7.
据小学教师反映,有35%左右的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出现厌学、孤僻、焦虑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主要原因可  相似文献   

8.
<正>现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家长对于孩子大多都很宠溺,为孩子遮风挡雨,以至于有些孩子的个性不够坚强,甚至有些软弱,遇到困难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担心、害怕,甚至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性格易霸道孤僻,偏离正轨,这种现象的产生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生对将来社会生活的适应。新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将获得体育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身体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9.
刘万春 《甘肃教育》2021,(4):146-147
寄宿制学校突显了集中力量办学的优越性,但容易产生学生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诸如学生长期在校,与父母相处时间短,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易形成性格孤僻、自卑,甚至心理抑郁等问题。寄宿制学校探索通过构建平台让家长近距离接触学校教育,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效解决乡村寄宿制学生的管理现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由于社会、家庭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在中学生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偏差:脆弱胆小、情绪多变、苦闷忧郁、冷漠自私、孤僻古怪、嫉妒自卑,甚至离家出走、绝望轻生等。这些心理偏差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两万名中学生跟踪调查结果如下:结论是32%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更令人震惊的是,我国每年在校大中小学生自杀比例接近万分之一。中学生的心理偏差给个人、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带来的危害,给教师敲起了警钟。心理教育(或称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充满着活力,也蕴育着矛盾。这个时期会引起学生众多的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等精神障碍。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暴力以及自杀、犯罪等,都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所以在这个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彩云 《考试周刊》2013,(42):106-106
现实生活中农村中学生受家庭条件、学校环境、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自信心不足的状况主要表现为懒惰、缺乏热情、胆小、孤僻、敏感,自卑等。体育教师应该有效抓住课堂,通过塑造气质、成功激励、语言激励、正确评价等教学措施,使学生摆脱心理阴影,重树信心,健康成长。本文对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信心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据小学教师反映,有35%左右的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出现厌学、孤僻、焦虑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孩子入学前忽视了在入学态度、情感反应和社会性方面的准备工作,造成了入学的障碍。因此,要使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小衔接时期对孩子进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呢?  相似文献   

14.
黄文强 《教育》2008,(12):50-51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很多学生心理是不健康的,体现在自信心不强、竞争力不强、性格孤僻、情感不丰富、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等。由此,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指家庭中父母及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去协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是众多家长一直希望努力达到的目标,本文旨在从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分析当前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家庭因素,并针对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顽皮学生“顽皮”的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顽皮学生都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而造成的,他们有的因父母离异后,由于父母再婚或者再嫁,与养母或者养父生活不融洽,受到歧视;也有的父母离异后,双方推卸责任,把孩子寄居在亲属家中,导致管教不周等原因,使幼小心灵受到伤害,形成性格孤僻,对家庭产生一种厌倦和不满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勇敢是指不怕困难和危险,机智、有胆量。胆小的孩子,性格孤僻,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缺乏自信心,个性难以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父母和教师应加强孩子勇敢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为孩子创造美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比如家庭成员间相处亲密、融洽,有和睦的家庭气氛,师生之间平等和谐。互相信任等;这样能保证孩子轻松二愉快地生活,没有惧怕的精神负担,也有助于消除惧怕和胆怯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4-2-1家庭环境中,家长较为娇惯他们,所以他们普遍有着心理脆弱、独立性差、生活自理能力弱、缺乏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不强等问题,有些幼儿还存在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问题。这些状况如不重视将会对幼儿造成一生的影响。为了让幼儿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文章结合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创设了以健康为主题的研究性区域。  相似文献   

19.
<正>爱别人是权利,被人爱是幸福。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既是义务,更是责任。随着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为了改变生活条件,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他们忙于生计,很少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些孩子很少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与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阴影。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等心理行为问题。古人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强调了教师的重  相似文献   

20.
<正>德国诗人海涅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随他而去,随他而灭。"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学习、生活、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尤其是家庭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在心理上往往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复杂得多,他们往往易形成孤僻、自卑、反抗等心理,他们的内心极度地需要他人的关爱与呵护,理解与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