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院士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受我国具有资源倾斜特征的科技人才政策与制度化精英主义影响,院士不仅担当了科研领军者角色,还常兼任管理职务。基于科学社会学视角的地位权力理论,当选院士会带来“马太效应”,即地位优势带来的资源积累效应。分析行政任职这一社会性权力对院士科研论文数量、影响力与贡献度的影响。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2005—2019年320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与同期候选但未当选的383名科学家的索引论文、管理职务等数据,结果发现:当选院士促进论文影响力、降低论文贡献度;当选院士增加了科学家行政任职的概率,进而增加了论文的影响力并降低了科学家对论文合著贡献度。最后,就我国科研机构管理与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优化战略科技领域布局和改善战略科技资源配置的关键,夯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迫切需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文章阐释了战略科学家的基本特征,认为战略科学家应具有卓越的科研能力和突出的跨学科理解能力,卓越的科技前瞻能力和敏锐的辨识能力,卓越的组织攻关能力和杰出的领导力,以及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文章研究认为大的科研平台、大的发展趋势和大的科研任务是成就战略科学家的关键;崇尚创新、倡导包容和多元文化、重视教育和自主科研、强化基础研究是引导、培养和支持战略科学家成长的基础。战略科学家是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不断锤炼成长起来的,未来要推进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制度建设,构建体系化的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制度,健全全生命周期的战略科学家成长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穆荣平  廖原  池康伟 《科研管理》2022,43(10):160-171
准确把握杰出科学家成长规律是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重要保障。综合使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组合对1901—2021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的成长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成果的时间集中在35~45岁,其重大科学贡献获得学术界认可的平均年龄在57~58岁,其中,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呈现下降趋势;(2)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短,物理学等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长;(3)杰出科学家通常拥有良好的科学教育背景,并在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平台进行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在一流的学术环境中成长起来;(4)杰出科学家的涌现表现出较强的群落效应和明显的师承关系,师承关系是杰出科学家成长的重要因素,师从名家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家成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杰出科学家支持政策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提出了两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徐飞  陈仕伟 《科学学研究》2012,30(7):976-982
 比较近十年(2001—2010)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后发现,中国杰出科学家正在走向年轻化,而诺贝尔奖获得者则呈现出年长的趋势。这一明显反差表明,杰出科学家的重要成果获得国际最高学术认可的时间在延长,追踪研究发现,杰出科学家的创造力高峰年龄也有后推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在杰出科学家,尤其是年轻杰出科学家的管理策略方面做出新的调整,以支持和保障他们进一步成长,攀登世界科学高峰。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曹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的引领作用我国创新性科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战略科学家的作用在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决策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具有凝聚科学家群体的人格魅力和宏观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带领和影响几代人投身某一领域,并引领走在国际前沿。要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和实现我国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来源:科技日报)  相似文献   

6.
《学会》2023,(1):43-44
<正>“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近日揭晓首期获资助名单,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的58位杰出科学家,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是目前国内社会资金资助基础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7.
2月19日,人民大会堂。所有的镜头聚集于2000多位获奖的科学家,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俊、袁隆平两位科学家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工作。吴俊院士和袁隆平院士分别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都是我国科技工作的杰出代表。虽然吴俊已经82岁高龄。袁隆平也已7l岁。但他们至今都仍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他们荣获大奖受之无愧。江山代有才人出。吴俊、袁隆平等科学家的获奖成就再次昭示,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和勇于创新的民族,中国的科技队伍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优秀群体。继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这些闪亮的名字之后,将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进入这个光荣的行列。在本期中。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广大读介绍这两位名科学家的杰出成绩和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长期实施以“三大奖”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奖励工作.2002年我院进行科技奖励制度重大改革,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对杰出科学家和优秀科研集体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应该说,杰出的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主体的科技人才特别是职务发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则更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杨超  危怀安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51-1659
本文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者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政策助推、创新搜索机制对科研绩效的影响。建立了以问题界定和跨界搜索两种创新搜索机制为中介构念的政策助推影响科研绩效单中介和双中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和PRODCLIN法检验了三个假设模型。研究发现:政策助推对科研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创新搜索机制在政策助推影响科研绩效的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问题界定机制和跨界搜索机制的中介路径均具有统计显著性,但是问题界定机制的中介效果明显小于跨界搜索机制。研究丰富了创新搜索机制的前置要素分析,并增强对政策影响个体行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首次授予,截至2001年已有164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因其创造性贡献而获奖。对这些获奖者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多数获奖者集中于欧美国家,尤其越来越集中于美国的少数机构,获奖者最早做出与获奖有关成果的年龄和获奖年龄越来越大、获奖成果得到社会认可的时间越来越长,多人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已成为一种趋势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创造学和心理学的视角,以物理学领域的194位诺贝尔获奖者、375位中科院院士和291位工程院院士为研究对象,探讨原始性创新驱动因素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原创人才的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形成,从而有效提高原始性创新的绩效。创新人格对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影响,而创新思维对创新技法具有显著影响。创造性思维在创新人格和原始性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创新技法在创造性思维和原始性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创新技法在成长环境和原始性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政策制度环境正向调节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对原始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等。与我国两院院士相比,诺贝尔获奖者在创造性思维、创新技法等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科学界影响巨大。作者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着重对获奖者取得获奖成就的年龄进行分析,并评价了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和“第二创造区”,提出了有关年轻科学家培养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25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调查,了解了院士通过大众传媒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了院士通过大众传媒参与科学传播活动与其所从事行业的关系.调查发现,从行业领域来看,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学部的院士参与科学传播活动比例较高;从两院院士的对比分析来看,中国工程院院士较中国科学院院士整体上更善于利用传媒资源获取公众对自身科研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面临的形势和国家的战略需求,讨论了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工作的定位、总体战略、评价标准、体制和机制创新等问题,对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以及空间等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工作关注的战略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的提名人与被提名人的情况。中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提名人为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吴宪(1893-1959),他于1932年提名了约翰·诺斯罗普(John H Northrop)和詹姆士·萨姆纳(James B Sumner)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而最早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提名的中国人乃中国检疫和防疫事业先驱,公共卫生学家、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伍连德(1879-1960)博士,他因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土拨鼠在鼠疫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而被提名角逐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7.
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00—2005年英美籍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纠正已有类似研究中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足,得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变化曲线是单峰曲线,并分析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年龄曲线的启示,为探索杰出人才的成长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学会发表与新颖性丧失的例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发明创造取得专利,可以排除第三人实施相同的发明创造,回避第三者的重复投资的风险。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学者、科研人员的成果,在发明创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学会发表、论文发表又是大学、研究机构的学者、科研人员展示研究成果的优先性、提高声誉、增加交流的重要途径。如何解决学会发表与专利新颖性丧失的矛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充分理解新颖性丧失的例外的本质和条件,更加合理地应用这一制度,促进学者、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专利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