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生活理论与生活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具有不同的基本内涵。对二者进行比较,发现其相同之处是:都反对教育脱离现实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其不同之处是:理论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不同。由此得到的启示是:从理论上讲,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适度、互补、互动关系;在实际上讲,关键要找到符合时代条件的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的教育本质观。在此观念的指导下,他独具特色地指出"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而杜威所谓的"教育无目的"并不是说教育真的没有目的,而是强调教育目的在于教育过程本身,反对来自教育过程之外强加的目的。拟从其"教育无目的"观的提出、概述、评价及现实意义几方面展开论述,力图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3.
教育即生活:闪烁在新课程中的光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关于“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重新认识这句至理名言 ,剖析目前我们制度化教育因远离生活而导致的盆景教育的后果 ,有助于新课程理念之一的“回归生活”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杜威和毛泽东虽然分属不同的阶级阵营,立场观点迥异,但都致力于旧教育的改革,努力探索并躬行"知行合一观"和"平民主义教育"的教育哲学。从思想渊源上分析,杜威的教育哲学基础是以"经验"为核心的自然主义,而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则是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建构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既是教育哲学界的永恒课题,也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把这个问题分成两个方面来阐述,即教育与个体生活的关系和教育与类生活世界的关系,对这两个方面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如何认识教育以及教育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之背后所希冀的目的,是建设真正的民主主义社会,完善人的自身,使人自由幸福地生长、生活,实现人与社会一切的和谐,这是一部分人的一个愿望。实际上,现实社会生活各方面,包括文化教育的多元与矛盾,决定了一个实然的状态,即人类没有共同的教育目的。虽然企图即刻给定一个大众的教育目的是徒劳的,但我们可以在尽可能高尚的理想的指引下,追求教育、社会与人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丰富而独具创造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是中国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宝贵精神财富。陶行知毕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即“生活教育是教育从书本中得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使教育全面的贴近、融入生活,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进而踏进教育的更高境界,造就出完美的人。”笔者拟就对陶行知先生这一深邃思想所包含的本质特征作简要的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坚持和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加强和深化"三位一体"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创造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至今仍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本文围绕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献身教育"与"教学做合一"理念探索聋校的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10.
俞庆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为改造社会,复兴民族,她一生致力于民众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生活教育思想贯穿其民众教育的始终.她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威以隐喻的方式把"生长"引入教育理论的探讨当中,赋予了"生长"新的内涵。在批判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他用"生长"概念重建了人的发展观和人的心灵观以图与民主社会的教育相契合。"生长"意味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参与联合生活的能力,这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透视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论,也是生活与教育关系的进一步说明,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的实施原则。陶行知这一理论命题对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实施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思潮对美国的成人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他将实用主义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产生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成人教育运动具有推动作用。他提出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儿童中心"的观点促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阐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分析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带来诸多问题。受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力"等生活教育思想的启发,适当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生活的衔接,用大语课解决学生实际需求,强化课程的实用性;在教学方式上,促进大语教学的生活化和实践化,将有助于化解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从效率与教育效率的概念界定入手,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教育效率意识主要表现作了分析,重点探讨杜威教育效率意识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逆商"即"AQ"就是如何认识逆境和战胜逆境的能力,或理解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体育教学中的"逆商"教育,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区别于其他学科,在培养大学生"逆商"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目前我省大学生"逆商"状况和影响因素,就此探讨在体育教学中进行"逆商"教育的时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怀特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教育目的》一书集中体现了怀特海对教育的独到见解.他批判了受僵化理念束缚的"呆滞的教育",为了把学生变成"装知识的袋子",课程设置违背生活主题,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他追求的是以生活为主题,遵循教育节奏以塑造有智慧的人的"充满想象"的教育.而反观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更多表现出的却是这种"呆滞"的教育.因此,在借鉴怀特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我们的教育要实现从"呆滞"向"充满想象"转型.  相似文献   

18.
杜威是二十世纪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对美国,而且对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和活动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美国教育家奥恩斯坦讲“杜威的教育思想影响了美国和全世界教育发展过程,这是没有疑问的.”他的著作影响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教育思想的发展.因此,在美国有人称颂“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是“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然而,随着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上天,使曾经受到狂热颂扬的杜威及其教育理论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和谴责,说他“对中学课程的破坏,小学教育的延长和教师专业地位的降低等都给予恶劣的影响.”可是到了七十年代,杜威的教育理论又重新受到了重视,有人预言“美国再出现一个改革时代的话,教育界的进步主义就很可能复苏.杜威的哲学思想和教育哲学思想很可能会在这个时刻重新受到重视.”回顾杜威教育思想及其理论走过的历史,再纵观世界教育的发展,我们会发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虽然受到了种种批判,但它依然是美国教育学和资本主义世界许多国家中主导的教育理论,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以及布鲁纳的发现法的渊源都可以回归于实用主义教育.我们不仅要问:杜威实用主义思想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杜威"从做中学"思想的前提、涵义和实现途径,从学生观、知行观、课程与教材、教师观等角度对"从做中学"进行解读,指出此种思想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业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将从"内部整合"、"外部联合"两个角度着手,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完成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想模型的构建与运行,即"内合外联"模型."内合外联"模型是"内部整合"与"外部联合"的有机统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开发创业教育资源,搭建资源共享、有机融合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构,形成校内、校外一体化的支持系统,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