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径运动的营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运动员的饮食营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运动使体内物质代谢加剧,能量物质消耗大,而且性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体内代谢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在营养上也各有其特殊要求。只有在营养上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的提高。田径运动项目很多,其代谢特点可分为三大类。11速度型项目(短跑、中跑等)这一类项目代谢特点是在运动中高度缺氧,负有氧债,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高能磷酸系统和无氧糖酵解供能,短时间内在体内生成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其营养特点应当符合体内能源物质能够迅速被动员,…  相似文献   

2.
运动后机体能源物质的恢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运动离不开能量,运动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消耗能量,又不断补充和恢复能量的过程,其中包括磷酸盐(ATP—CP)糖元,蛋白质和脂肪等能量物质的消耗与恢复。因此从理论上分析和掌握各种能源物质恢复过程和代谢产物(乳酸等)的消除问题,这无疑在运动训练中对提高人体机能水平和运动成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勇 《体育教学》2008,(8):94-94
当你在运动训练和竞赛的时候,当你在进行体育活动和健身运动的时候,当你在高温下工作的时候,你会消耗能量、丢失体液、丢失矿物质。能量物质的消耗,体内水分的流失和矿物质的丢失,换来了成就、满足,还有喜悦,也导致了不可避免的疲劳。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界中,任何物体的运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从单纯的机械运动(如汽车的行驶,机器的运转)到复杂的生命运动都需能量的供应。就人体而言,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如肌肉的收缩、神经的传导,腺体的分泌以致体温的调节等都离不开能量的供应。可以说能量是实现人体运动的必要条件。人在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比安静时要增加几倍到几十倍,因此,人体供能能力与体育运动是息息相关的。这些能量来源是由于人体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通过物质代谢获得的。  相似文献   

5.
一、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及其进展生物化学可以认为是生命的化学。它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就是体内的物质代谢。物质代谢可分为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总的来说,合成代谢需消耗能量,分解代谢是释放能量。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是同时存在于体内的一对矛盾。运动时,能量需求急增,物质的分解代谢加速,成为物质代谢的主要矛盾,然而运动后,合成代谢增强,成为物质代谢的主要矛盾。这样使运动时,肌肉能及时获得足够的能量,而运动后又使体内物质得到及时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尤其是刚开始锻炼的初期,或是进行了较大负荷的训练后,常常会感到肌肉酸疼,那么,肌肉酸疼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因为人体在剧烈运动中,使肌肉中能量供应和血液超负荷供给,造成运动时产生了大量酸性物质(乳  相似文献   

7.
1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1.1运动时的直接能源 人体运动时的直接能源是来自体内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磷酸腺苷(ATP)。肌肉活动时,肌肉中的ATP在酶的催化,首先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和磷酸,同时放出能量供肌肉收缩。但是人体肌肉内的ATP含量甚微,只能供应短时间消耗,因此:肌肉要持续运动,就需要及时补充ATP。最终补充体内ATP消耗的是糖、脂肪、蛋白质等体内能量物质。  相似文献   

8.
李明 《中华武术》2009,(5):53-55
所谓恢复是使用合理的恢复方法与手段,加速消除运动员体能与精神上的疲劳,使机体运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恢复并不是在运动结束以后才开始的,而是在运动时,随着能量物质分解后再合成,恢复就已经开始了。恢复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运动中恢复阶段、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阶段和运动后超量恢复阶段。但是在运动时,能源物质的消耗占优势,恢复过程虽也进行,但是消耗大于恢复,所以总的表现是能源物质逐步减少。而只有当运动结束后,剧烈的消耗停止了,合成过程超过分解过程,人体机能才逐步得到完全恢复。而恢复的快慢与所采用的方法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薛丽敏 《游泳》2003,(3):11-12
一、有关疲劳研究的理论 从1880年生理学家莫兹(MOSSO)开始,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对于疲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关疲劳的理论有:“衰竭说”把疲劳归结为能量物质的消耗;“堵塞说”或称“窒息说”。认为运动的代谢产物堆积阻滞肌肉的正常代谢;“保护性抑制说”认为“过度”的运动会造成神经系统的生理抑制;“紊乱说”认为“过度”的体能消耗,会引发盐、水代谢紊乱,从而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补充体液有助于能量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养料和氧气的运送、维持体温调节。所以,保持正常的电解质和水平衡十分重要。合理保持体液可使体温降低,保持血浆容量,还可减缓心率。因此,这些生理反应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1.
在训练中之所以必须进行恢复训练,这是因为经过紧张激烈的训练,机体中的能量储备必然消耗,产生疲劳,机能水平下降。根据恢复和超量恢复原理,运动结束后,机体能量物质必须要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方能使机体功能水平得到提高,为提高运动成绩创造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运动恢复在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在抓运动训练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运动恢复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因而影响了运动训练的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为从人体在运动训练过程变化规律看,运动训练是一个通过运动消耗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异化过程,不是产生体能提高“结果”的同化过程。真正提高体能的过程是在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营养补充对运动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调节运动员机体的免疫状况,增强运动能力,维持身体健康。由于运动员比常人所消耗的能量物质多,因此就需要得到更多、更全面的营养补充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运动员在营养补充方面仍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营养补给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合。这些误区直接影响着运动员体能的保持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应引起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时机体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成能量,被消耗的物质必须得到恢复,机体才能继续运动,如果被消耗的物质得不到恢复,继续运动将导致疲劳积累而发生过度疲劳,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所以,恢复和运动本身一样重要,没有疲劳就没有锻炼;同样,没有恢复也就没有提高。体育课的整理活动与课的基本部分同样重要,它对消除疲劳,加速学生机体的恢复和提高及处理好体育课与文化学习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校体育课的整理活动主要是着眼于身体放松,很少见到把“自我暗示”心理放松  相似文献   

15.
营养补充与体育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是人体维持生命的要素,也是运动员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方法。合理的营养补充为运动员提供适宜的能源物质,而且有利于大强度运动后的恢复。一、人体所需的几种能源物质(一)糖糖是体内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占人体全部能量的60%左右,如果运动员每日糖摄入量不足,就会降低肌肉和肝脏的糖原储备量,还会导致血糖含量降低。而血糖是大脑及神经活动的能量源,血糖下降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此外,如果缺少葡萄糖,脂肪就无法转化为能量,就会直接影响到运动耐力的延续。在持久激烈的体育运动中,糖是维持肌肉收缩的重要物质,当…  相似文献   

16.
在高原运动训练由于缺氧会给人体生理生化带来影响。有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必须有能量的供给方可进行,而能量来源于代谢物质的氧化作用,但是,体内各种化学变化仅在代谢物质的氧化作用进行时,才放出能量。由于高原低氧环境,氧的供给不足,给机体物质代谢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就二大营养物质在缺氧情况下的代谢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力量训练后的恢复主要牵涉到三个方面:补充训练课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清除积累的代谢产物;修复损伤组织。能量物质的补充来源于运动后的合理营养,它不但是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也是训练后恢复的重要手段。在力量训练、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后,应注意蛋白质的补充,以利于组织的修复与重建,摄入富含复合糖的饮食可加快肌糖原的合成速率。生理机能的恢复速率,极大地取决于化学  相似文献   

18.
糖类物质是人们日常生活膳食的主要成份,其主要功能是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剧烈运动时,能量需求大增而往往氧的供给相对不足,如果剧烈的运动时间过长,人体内储备的糖原被大量消耗,血糖浓度就会下降,则首先导致大脑神经细胞产生保护性抑制(疲劳),肌肉收缩能量来源枯竭,由于大量动用脂肪,增加肝脏和呼吸系统的负担,过早产生运动性疲劳,从而使竞技能力下降。在1924年波土顿马拉松赛跑后,有人[1]即刻测试了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19.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到人体各组织,再利用氧以氧化糖、脂肪等物质,释放能量供人体运动的需要。运动时人体的代谢率增高,氧需要量增大,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这时血红蛋白数量对氧的供应和维持内环境酸硷度的恒定都有很大作用,直接影响人体的工作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血红蛋白量较高且机能状态良好,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如果血红蛋白量降低到贫血的程度则会导致工作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人体是一个有生命的机器,人体运动过程也像机器运转一样需要消耗能。因此人体摄取贮存足够微量的能源物质,并在运动时有效动员这些能源物质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糖是肌肉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许多运动的成绩与肌糖元和肝糖元的贮量,以及血糖的水平有关。据此,有些人错误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