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说文》一书重在说文解字,笔意推求体例是《说文》最重要的体例。前人对《说文》笔意推求体例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同意”的研究,这是很不够的。《说文》的构字分析是笔意推求大例。前人多以为构形分析的作用是区别六书的类型,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运用六书分析汉字的构形只是手段,其目的是推阐笔意。《说文》笔意推求体例还包括“同意”、“某与某同”以及在《说文》每个条目构形分析中出现的“某,某也”的说解语。  相似文献   

2.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它第一次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了汉字的形音义问题。本文将《说文解字》二徐本中的"犬"部字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它们的编排体例、解说体例、释文用字、六书归类等几个方面来归纳总结两书关于《说文》"犬"部字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翟云升所著的《说文辨异》是一部校勘《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著作,其以大小徐本《说文》为研究重心,或以古籍引《说文》异文材料进行考订,或以二徐本互校,试图恢复二徐本面目,还许书真貌。《说文辨异》中的体例丰富多样且严谨准确。本文试图从体例研究的角度,将《说文辨异》中的体例分为三类:编排体例、说解体例和校勘体例,分别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许慎《说解字》问世,《说》的研究层出不穷,《说》学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后世学在肯定《说》功绩的同时,也对《说》内容提出了很多质疑,在“六书”理论方面聚讼尤多,如转注、假借的界定,“六书”的次第问题,多形多声问题,亦声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从“六书”的分类标准是造字方法这个观点分析,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本从“六书”理论的起源,许慎对“六书”概念的公释,《说解字》的写作目的和体例三个角度,论证了“六书”的性质和分类标准是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方式,并利用这个结论,解释了“六书”理论方面有争议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徐锴《系传》开创了对《说文》多方面研究的先河,在六书问题上,徐锴提出“六书三耦”说,进行初步研究,都不乏新见解。通观六书学史,他的见解对后世的六书研究确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六书故》同族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末年戴侗的《六书故》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特殊的字书。它一方面分析字形,“以六书明字义”,另一方面打破据形系联的编排体例,“尽变《说文》之部分”,按词义类聚的原则将全书分为“数”、“天文”,“地理”、“人”、  相似文献   

7.
<正> 六书之例,指事难明。宋代郑樵作《六书略》,列指事字一百零七个;清代朱骏声作《说文六书爻列》,含指事字一百二十五个,将两者作一比较,相同的字仅仅六个。清人王筠作《文字蒙求》,举指事字一百二十九个,与《说文六书爻列》比较,相同者三十六字;与《六书略》相比,相同者竟不及三文。不独古书为然,现代人的文字学著作中亦不乏其例。蒋礼鸿、任铭善的《古汉语通论》以△、旦为指事例,而孙云鹏《常用汉字详解字典》  相似文献   

8.
了解《说文》部首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于理解《说文》的体例和内容,有很大的作用,部首,是按汉字形体而划分的部类,许慎将结构具有相同部分的字排列在一起,以相同的部分作为部首,例如“赴、趋、趣”等字,都有相同部分“走”,所以“走”成为这些字的部首,《说文》严格按照“六书”的体系,将9353个字的篆文,依照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从中概括出540个部首,部首的确立,使《说文》所收的字各有所属的部首,540个部首可以统摄《说文》全书所收文字,许慎选取一个形体而统领众多的形体,这是对文字学的一大贡献,这有助于人们对字形结构的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9.
马叙伦数易其稿,不断修正,以期完美,历时四十四载,完成《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这部巨著在“《说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论文重点对其写作缘起、版本、体例和主要内容简要评述,马氏著述“疏证》,志在明道救世,《疏证》体例和理念皆有所创新,内蓉上撷粹存真,学术界已经给予相当的肯定,但对马氏成果缺乏综合的分析评价,研究比较零散,未成系统,不够全面,极有必要进一步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其研究从古至今未曾中断。清代对于《说文解字》研究比较著名的当属说文四大家,选择其中的两家——段玉裁和王筠,以他们的《说文解字注》与《说文释例》为例,对其关于"六书"理论的阐述对比研究,从而明晰二者之间在"六书"系统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