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用乙醛做银镜反应的实验,教材中虽列出了具体的实验步骤,但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成功率较低,若将实验过程稍加改动,实验成功率可达95%以上。如果用pH试纸测试一下乙醛,就会发现乙醛显酸性。因为乙醛溶液容易发生聚合反应,聚合成三聚乙醛或四聚乙醛,而聚合后的乙醛不发生乙醛的特性反应,需通过加酸、加热来解聚,因此乙醛通常显酸性,而银镜反应却需弱碱性环境,可将乙醛用氢氧化钠调至中性,然后按书上步骤进行:先用NaOH溶液清洗试管,后配银氨溶液,再滴加3~4滴已调好的乙醛溶液;最后水浴加热溶液很快变黑继而有光亮的银镜出…  相似文献   

2.
吕梅 《理科爱好者》2004,(22):61-62
醛的加成反应知识点不论是在老教村《醛和酮》一节中,还是新教材《乙醛、醛类》一节中,都是作为醛的化学性质第一项来讲.可见教材对其的重视.但是,新老教材对该性质的叙述都仅为: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即发生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3.
朱正德 《化学教学》2000,(1):42-42,43
一、问题提出关于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乙醛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溴原子取代乙醛中的α-H即CH3CHO+Br2CH2Br-CHO+HBr所以乙醛使溴水褪色.”然而,也有一些资料认为:乙醛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CH3CHO+Br2+H2OCH3COOH+2HBr所以乙醛使溴水褪色.孰是孰非?没有定论.为此笔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以揭开乙醛使溴水褪色之谜.二、理论分析1.取代反应机理直阅文献,醛、酮与溴在碱性催化下,α-H可以被溴取代,乙醛与溴的反…  相似文献   

4.
醛类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上海青浦卫校(201700)汪国萱(一)主试剂的选择:中专或高中课本上选用的都是乙醛,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甲醛比乙醛实验现象要明显,灵敏度要高。因为乙醛分于中CH3一是斥电子基,而甲醛分子中无α-氢原子,性质比...  相似文献   

5.
乙醇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乙醛的实验操作在教材中是这样安排的:“在试管里加l 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的乙醛的气味,并注意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由于生成的乙醛  相似文献   

6.
化学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种设想:①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②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③溴水将乙醛氧化成了乙酸,为探究到底哪一种猜想正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二乙醇缩溴乙醛制备实验设计,其目的在于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二乙醇缩溴乙醛制备是一个具有合成路线设计技巧的综合性实验题目  相似文献   

8.
在乙醛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有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是乙醛的银镜反应,另一个是乙醛被新制的Cu(OH)2氧化。下面笔者对新制的Cu(OH)2氧化乙醛的演示实验,因出现操作失误而引发的争议与探究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乙醛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有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是乙醛的银镜反应,另一个是乙醛被新制的Cu(OH)2 氧化.下面笔者对新制的Cu(OH)2 氧化乙醛的演示实验,因出现操作失误而引发的争议与探究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乙醇的催化氧化是高中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但长期以来存在以下疑问:乙醇、乙醛均有刺激性气味,生成少量的乙醛混在大量的乙醇中,无法用嗅觉分辨,即判断乙醛的生成缺乏信度;教材介绍乙醛的沸点(20.8℃)低于乙醇的沸点(78.3℃),有毒性,即使灼热的铜丝与乙醇的接触处发生反应生成少量的乙醛,也会迅速挥发散逸,闻气味的操作是否必要以及是否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新制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实验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实验研讨湖南醴陵市一中(412200)何立琳一、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教材演示实验:在试管里加入10%NaOH溶液2毫升,滴入2%CUSO4溶液4~6滴,振荡。然后加入乙醛溶液0.5毫升,加热到沸腾。观察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生。多年...  相似文献   

12.
袁越 《内蒙古教育》2007,(11X):48-49
抽烟、酗酒和空气污染是当代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科学家发现,这三大杀手有可能用的是同一把刀,那就是乙醛。  相似文献   

13.
朱心奇 《化学教学》2003,(6):11-11,10
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的实验,是学习乙醇重要性质的传统实验.中学、幼师等化学教材安排实验操作是:"在试管里加1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的乙醛的气味,并注意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该实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即证明乙醇生成乙醛的现象不具有可观察性.观察是思维的触角.由于学生生理的个体差异以及乙醇气味的干扰和乙醛浓度较低,仅靠闻乙醛的气味来判断乙醛的生成,影响结果的可信度.为了增加该实验的可观察性,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通过制备Na2[Cu(OH)4]试纸,使乙醇氧化和乙醛与新制Cu(OH)2溶液反应合二为一,克服了上述缺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怎样区别乙醇、乙醛和丙酮?”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一个习题。有时把答案写成:“与钠反应能产生氢气的为乙醇;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乙醛;余下的一种为丙酮。”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因为乙醛与丙酮也能与金属钠反应。  相似文献   

15.
根据乙醛结构和碳元素价态分析,乙醛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可以被还原成醇又可以被氧化成羧酸,做好乙醛的银镜反应和斐林试剂反应是本节关键。本节课通过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入法,使学生学会自主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实现自主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教材中,对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醛和乙醛被新制Cu(OH)2氧化的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设计,使其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目的: 乙醛还原氢氧化铜是乙醛的重要化学性质,反应中产生红色氧化亚铜沉淀又是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的重要现象。但是在反应过程中很难看到红色氧化亚铜生长,更多的情况下只能看到黄褐色浑浊物。这种黄褐色浑浊物是乙醛在碱性溶液中发生的羟醛缩合反应的产物,不是氢氧化铜的还原产物。羟醛缩合反应在乙醛还原氢氧化铜的反应中是一个有很强干扰作用的副反应,只有消除羟醛缩合反应的干扰,才能看清红色Cu_2O生成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利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检验乙醛。在室温条件下,在PH13~14的氢氧化钠介质中,选择1%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0.2~0.7ml与乙醛反应形成稳定紫色配合物。这种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在555nm处。方法简便,干扰少,选择性高。能用于有机物中乙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1 实验成败原因分析 乙醛还原氢氧化铜是乙醛的重要化学性质,反应式是: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 +3H2O,反应中有无红色Cu2O沉淀生成是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的重要现象。但在做该实验时,更多的情况下往往只看到黄褐色浑浊,甚至变成灰黑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乙醛在稀碱溶液中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其产物呈黄褐色浑浊沉淀。二是一部分Cu(OH)2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为CuO而使之变成灰黑色。只有消除这两个副反应的干扰,才能看清红色CuO2沉淀生成的现象。2 实验探…  相似文献   

20.
c.打气球 d.蒸馏水5毫升 e.80℃的热水 3.实验过程: 先用酒精灯预热铜丝2~3分钟,然后鼓动打气球(不宜太快),使空气和乙醇蒸气一起进入玻璃管,反应开始,黑暗色的铜丝变成亮红色。此时移去酒精灯,继续鼓气,可看到铜丝维持红热状,显示此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的乙醛蒸气溶解在水中成了乙醛的稀溶液。 4.它的优点: (1)反应物乙醇与生成物乙醛基本上分开,因此闻到了乙醛的真实气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