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信息的种类、隐私信息泄露的途径以及保护用户隐私的途径,对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2.
美国消费者隐私保护的部分规制,在新媒体时代呈现出一定的不适用性,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通过各种努力,尝试解决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在规制尚不完善时期,来自于利益相关群体的舆论监督,有力促进了社交媒体平台的自律,这种企业自内而外的努力,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利.  相似文献   

3.
张萌 《青年记者》2022,(19):89-91
依随社交媒体的发展,用户社交生活的多方面都被编码和量化为元数据,而社交媒体平台上无处不在的元数据使得用户面临潜在隐私泄露风险。此外,液态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流动性,强弱关系可以随时相互转化,用户对社交隐私管理需求随之提升。而实际上,社交媒体的隐私管理路径与数字媒体的信息聚合逻辑是相反的。本文从社交媒体隐私管理的两个维度出发:一是基于社交网络陌生人的隐私管理;二是基于大数据监视的隐私管理,由此探讨社交媒体隐私管理的模式与规范。  相似文献   

4.
金子莹 《今传媒》2015,(2):30-31
互联网的诞生,打破了先前大众媒体主导信息传播的局面。信息面扩大,信息交流跨越时空限制,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的接收者与传播者可以完成即时对话,诸如此类优势成为互联网迅速普及的关键。然而面对这一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我们还应持有更多的审慎态度,以减少或避免使用互联网所产生的破坏和威胁,以及第三方对用户造成的隐私侵犯。基于上述背景,分析研究SNS社交网站巨头Facebook自2004年成立至今,十年间所遇到的几次隐私侵犯风波以及防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用户使用社交媒体不断地主动发布自己的信息,时常会带来隐私问题上的困扰。过去对隐私的概念界定受到冲击。本文基于"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分析我国微博上的两个隐私困境的案例,探讨在社交媒体环境下隐私伦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原因是由于用户发布的信息冲破了原有的信息情境脉络,从而破坏了"适宜性"、"传递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社交对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渗透,网络社交传播中信息的自我呈现等不合理使用方式引发了用户隐私的泄露,个人隐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网络社交中的“隐私悖论”现象作为用户无法避免的一种矛盾现象,其存在、成因及其消解的相关问题备受关注。隐私悖论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宏观政策管理层面、法律层面、网络社交平台的技术层面及用户自身层面等。从网络社交用户本身来看,其隐私态度和隐私行为的非一致性是造成隐私悖论的主要原因,具体成因表现为自我呈现、边界管理、风险感知及具体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缺失,导致了隐私态度和隐私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工具,在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同时,也衍生出隐私安全问题。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侵犯的表现具有普遍性、严重性以及保护上的困难性。中心化互联网是社交媒体侵犯用户隐私的根源,用户的隐私边界意识薄弱和社交媒体利润驱动等因素也强化了隐私侵犯行为。DID(分布式数字身份)作为“安全可信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技术,是实现用户数据确权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治理社交媒体隐私侵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自社交网络出现以来,图书馆仅利用其提供信息公布、互动交流、新书公告等信息服务,没有真正重视基于社交网络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的数据价值,为此,图书馆可借鉴Facebook和腾讯等知名社交网络,利用社交网络的海量数据和用户,通过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资源整合与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究目前移动社交媒体用户对隐私风险的感知状况,及如何共筑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移动社交媒体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信息载体,同时也是隐私泄露的重灾区,因此本文从用户自身角度、媒介运营角度、政府管理角度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提高用户隐私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意义]现有的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披露相关研究以隐私披露意愿研究为主,且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数据来源主观等问题。意愿并不能完全转化为行为,因此本研究利用社交网络平台用户行为数据对影响其隐私披露实际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其与隐私披露意愿研究的差异,为理解用户隐私披露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本研究参考现有研究影响因素体系,基于社会渗透理论,构建用户隐私披露行为的广义线性模型,以新浪微博这一典型社交网络平台为例,通过网络爬虫采集新浪微博用户数据,并利用该数据衡量和探究用户隐私披露行为。[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交网络经验、社交网络规模、微博生产力对用户披露信息的敏感性及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用户隐私披露实际行为的影响与部分隐私披露意愿研究有所区别。用户客观数据对隐私披露行为的度量加深对社交网络用户披露行为的理解,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用户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日益严重。微博作为新兴的社交网络,其用户同样面临着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本文对使用新浪微博的重庆市大学生个人隐私保护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后发现,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时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薄弱、隐私泄露风险较大。文章提出若要提升社交网络时代大学生隐私的安全保障,应当建立一个由政府、社交网络运营商和大学生网络用户三方协作组成的责权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12.
名刊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0,(48):16-16
年度人物:马克·扎克伯格 创造Facebook这个交流信息的新系统,并使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将全球5亿用户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他们之间的社交关系;通过Facebook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悖论行为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意义]频繁的隐私被社交媒体泄露,导致用户对自身的信息安全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因此,用户表现出隐私悖论行为。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悖论行为的形成因素是值得探讨的议题。[方法/过程]以调节定向理论和调节匹配理论为基础,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悖论行为产生的研究模型,包含感知次级控制、侵犯隐私经验、集体主义倾向、社交媒体信任度以及隐私顾虑等因素。同时,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研及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394个样本的分析,发现用户的感知次级控制和集体主义对社交媒体信任度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驱动用户的社交媒体契合行为;而用户的隐私侵犯经验会影响其隐私顾虑,从而激发用户隐私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探究硬规则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政策阅读感知情况,并构建合理的用户隐私政策阅读感知测度分析模型,为隐私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 结合国内外隐私政策相关研究文献,通过用户对十大常用移动社交媒体隐私政策阅读感知的调查,结合物元可拓分析方法,从隐私政策的外观形态、隐私保障、信息的收集与存储、信息的使用与共享和用户权利5个维度进行用户隐私政策阅读的感知测度。[结果/结论] 文本的外观和内容均对用户的隐私政策阅读感知产生影响,且内容完整,篇幅和行距大小适中,小标题数量和注释说明越详细的隐私政策对用户阅读感知评价结果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随着移动社交软件用户量的增加和功能的丰富,其用户使用过程中引发的隐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移动社交软件隐私安全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将对社交软件服务商完善功能和行业部门加强对隐私安全的监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过程]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建立移动社交软件隐私安全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 信息内容安全是用户愿意使用移动社交软件的最关键影响因素,其次是信息人素质和信息环境对使用态度也产生正向影响,移动社交软件使用态度对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信息技术对使用态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11,(7):20-21
前ICQ营销主管、社交媒体专家阿耶莱特?诺夫近日预测了未来社交媒体的10大发展趋势。与现实连接将更紧密:当前我们跑步时,可利用iPhone应用将身体状况与Facebook和Twitter的个人资料相关联,用户可追踪自己的信息,还可以与好友共享相关数据。将来,这种连接将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外100家高校图书馆Facebook服务平台的网络调查,从建站时间、服务内容、提供的功能、应用程序、活跃度等方面对Facebook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建设社交网络平台进行服务提出一些建议,并指出图书馆应用社交网络仍需深入研究和思考效果、隐私和安全3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西方新闻传播学在社交网络中的隐私侵权问题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方面:一、媒介新技术对隐私的威胁以及社交网络中的隐私悖论问题;二、社交网络中的隐私侵权问题;三、社交网络中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研究发现,社交网络等新媒介技术对隐私造成了更大的威胁,在社交网络中,隐私悖论现象在各国依然存在,侵权主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有效的保护社交网络中的隐私权,则需要社交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行业自律和政策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动态     
《青年记者》2016,(4):76
Facebook根据用户兴趣推送信息流Facebook正在测试一项新功能,允许用户浏览多个不同主题的信息流,而不仅仅局限于主要的News Feed信息流。这些信息流将把来自各个用户和主页发布的信息归入不同的主题。但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News Feed将会发生任何变化。此次测试再次表明Facebook将自己视为一个网络信息枢纽,希望满足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所有需求,而不仅仅是充当社交网络的角色。该公司2015年也曾经采取过一些措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对用户隐私素养水平提出新挑战,为科学测量用户隐私素养、发现现存问题并开展针对性教育,亟需构建一套系统可量化和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通过三级编码方法,从已有研究中提取社交媒体用户隐私素养初始评价指标,借助德尔菲法进行指标修正,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由隐私意识、隐私知识、隐私边界管理能力、隐私风险管理能力、隐私道德与法律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权重分析结果,提出了社交媒体用户隐私素养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