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清代中晚期的经世名臣、著名学者梁章钜,其政绩与学术成就在近代以来比较引人瞩目。这些卓著成就与其在中年时期参加京城著名的宣南诗社及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宣南诗社之聚会活动为文人雅集修禊,但其活动内涵并不单一,关注国计民生,研讨和助力经世致用之思潮,倡导改革更法亦为活动之要素,对诗社成员的影响更是绵长深远。  相似文献   

2.
宣南诗社,以其盛名引起文学史、思想史界诸方面的关注。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组织呢?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或诗人林则徐、龚自珍、魏源、黄爵滋、张维屏等都曾参加过宣南诗社,因此有人认为宣南诗社是进步的文学团体,宣南诗社目的在于反对帝国主义。然而我们从宣南诗社的成立,诗社成员活动的内容来探究就可得出另外一个不同的答案,即宣南诗社是鸦片战争前夕封建士大夫中逍遥派的一个“雅歌投壶”的消闲组织。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将近半个世纪中,清朝的封建统治已经腐败不堪,整个社会呈现出一幅生产停滞、经济衰败、政治昏…  相似文献   

3.
王十朋是南宋名臣、名诗人。作为政治家,他精忠爱国,勤政爱民。作为诗人,他喜欢结社吟诵,从少年至晚年他结了不少诗社。可以说,他是宋代诗人里结社最多的人之一。这些诗社影响了王十朋的生活及创作,一方面诗社生涯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另一方面诗社活动提高了其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陶澍同为宣南诗社成员,都是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中的重要人物。1930年,陶澍任两江总督,即奏请道光帝调林则徐来江苏任职。第二年,道光帝任林则徐为江宁布政使,旋擢江苏巡抚。从此,林则徐与陶澍共事,志同道合,进一步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深厚友谊。1937年2月,在陶澍的荐举下,道光帝任林则徐为湖广总督。是年底,陶澍六十岁,林则徐不能前来,特在武汉“撰成七律三十章,邮稿致祝”。该诗未收入林则徐诗集,鲜为人知。现从《资江陶氏七续族谱》卷八中抄录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宋代杭州诗社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杭州的文人们特别喜欢结社,比如明代杭州的诗社就特别多。其实,宋代杭州诗社也很多,这些诗社大多是"行都士夫及寓居诗人"所结,一般以西湖为社团活动中心。这些诗社对文人们的创作及生活都有影响,周密吟社对清雅词派的影响就尤其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惊隐诗社”是清初重要的遗民诗社之一。关于“惊隐诗社”成员的认定,从清初至今,存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现拟按时序对有关文献进行梳理,从而确定一份比较可信的“惊隐诗社”成员名单。  相似文献   

7.
惊隐诗社是清初重要的遗民诗社.该社由叶继武发起,顺治七年庚寅(1650)成立于吴江唐湖北渚古风庄,至康熙三年甲辰(1664)庄氏"明史案"后解散,前后持续时间长达十五年之久.成员涵盖苏州、杭州、湖州、嘉兴等地,多达五十余人.文章以诗社发起地吴江为中心,以同治<苏州府志>为基础,对惊隐诗社的十八位成员著作进行初步的考察和梳理.  相似文献   

8.
"永昌诗社"为明正统间云南最早且重要的诗社群体,其在当时诗坛有一定的影响,后人亦多有评论。依张志淳《南园漫录》、袁文揆《滇南诗略》等文献记载,"永昌诗社"以汤琮为首,核心成员有陶宁、张志举、程广、曹遇四人。又据李元阳修《云南通志》载,继"永昌诗社"后永昌府有诗名者,另有庠生程廉由、司祥、应贡、姬绪四人,活跃于成化年间。综观现有零散的文献资料,"永昌诗社"成员多为隐士,其诗歌以表现永昌风物为主,尤工于咏物诗,汤琮《鹦鹉》诗就极负盛名,时人将其与唐人郑鹧鸪并称,号"汤鹦鹉"。对"永昌诗社"进行初步梳理,有助于认清其在明代云南诗歌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豫章诗社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成员流动变化较大的诗社,对江西诗派的形成起到了凝聚的作用。本文对诗社成员中洪朋的卒年和与社情况、洪炎的中进士年、徐俯诗辑佚、苏坚的生平及汪藻入社时间有新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商盘是乾隆时期浙江会稽(今绍兴)诗人,少负异才,在家乡结"西园诗社",为"西园十子"之年龄最小、最有才华者。在商盘编年诗集《质园诗集》(三十二卷)、书信《质园尺牍》(二卷)以及所编国朝同郡诗人集《越风》(三十卷)中记载了"西园诗社"的一些情况,涉及成员中的刘文蔚、童啸巗、姚颗山、黄海、吴蓉五人,这对于我们了解"西园诗社"的结社情况,进一步研究清朝的文人结社,以及对于商盘的全面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性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唐诗与宋词。在理性文化中,“情”与“理”不相容,前者容易在反理性冲动中沦为“本能”与“欲望”,后者时常异化为一种与感性生命无关的抽象“范畴”与灰色“模式”。在诗性文化中,其“情”本质上是一种“诗化的感性”,其“理”则是一种“诗化的理性”。以诗性智慧为母体的中国文化心理,既不会走向高度抽象的西方逻辑系统,也不容易走向西方非理性的欲望狂欢。这是中国诗性文化最重要的现代性价值所在。在感性与理性之间除了西方的二元对立,还有一种更深刻的中国式的和谐关系。要理性就要压抑感性,或要感性解放一定要走非理性之路,只是西方民族的“一家之言”。维护诗性文化的利益与安全,既是我们对中华民族应该承担的伦理职责,也是对人类文化必须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2.
《古代论》课的教学一直是大学中系课程教学工作中的难点。从教学主体角度看.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学方法上的失误。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紧扣古代论的特点.把古代论当学作品来悟读、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3.
雅人深致     
成熟、个性鲜明、有品位、审美情趣较高是成功男士的追求目标。时尚大牌的设计师们从意蕴精深的中国元素中汲取灵感,  相似文献   

14.
诗歌翻译:诗形、诗味、诗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任何其他文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重要地位,原因就在于汉语本身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诗歌翻译不能无视诗性汉语的特点。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本文还论述了诗歌翻译的实践性不仅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更需要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大跃进民歌当年盛况空前,对之评价奇高。今天虽成为文学史反思的一个热点,但一般都是从政治视角而下的文学判词。本文从大跃进民歌中的爱情诗、文学的想象力、夸张手法的运用几个方面,说明它是因感情的缺位而导致了诗性的迷失,并从“诗缘情”的诗歌美学特征上与大跃进民歌作出一种艺术的告别。  相似文献   

16.
马利坦的“诗性经验”是精神前意识中的一种非概念化认识状态 ,由诗性直觉的直接效力传达到作品中便是作品的诗性意义。他从诗性直觉与诗性经验的两阶段推导出灵感内在于精神的实质 ,从诗性意义出发认识诗的朦胧性 ,从作者、作品、读者三方面入思探讨诗性意义 ,这些都颇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不仅是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在陶行知现存的近千首诗歌中,寄托着诗人开启民智的伟大理想,蕴藏着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现象。通过对陶行知诗歌的归纳和分析,明确了陶行知秉持教育性、战斗性、大众性的诗歌创作理论;同时通过大量的语言事实,揭示了陶行知诗歌语言的原生性和艺术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康德哲学、存在主义思潮以及荷尔德林诗歌的影响是华莱士.斯蒂文斯诗歌呈现出海德格尔美学特色的原因,斯蒂文斯的存在、语言、家园观都与后者的美学有着相通性,而前者的诗歌对于后者的沉沦、虚无、向死生存也有着自己特色的演绎。  相似文献   

19.
谢肇淛是晚明闽籍著名学者,晚年所著《小草斋诗话》集中表达了他的诗学思想.他诗宗盛唐,推尊性情;创作上主张不废法度,由学入悟,追求婉逸清远的诗境;大力推扬闽诗派风雅传统.其诗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融通特点及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宋代早起的诗话作品,司马光《续诗话》相对于欧阳修的《诗话》在内容、理论、体制等方面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其诗话中虽未形成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但结合其诗文创作,可以相对完整的复原出他的诗歌理论的大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