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底,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揭晓,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入选。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呢? 首先,找准定位,确立栏目的首都特色。 《今日话题》,1995年10月1日正式开播,每期长度为11分钟,每晚6:14北京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目前,以热点、焦点、聚焦等相似名词贯名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很多,而北京电视台在创办新闻评论栏目时,充分考虑了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域特色,绕开了以焦点命名栏目,却以《今日话题》命名。“话题”,平易、平和,这样,“话题”的内容既可涵…  相似文献   

2.
吴平 《传媒》2007,(6):44-45
从1998年(《首都经济报道》开播,首创了北京电视台唯一一档以经济资讯为主的日播节目,到2004年首次全面的改版,《首都经济报道》给自己的节目进行了全新的定位:在首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关注百姓的经济生活,以当日新闻焦点和近期经济热点为内容的,  相似文献   

3.
如今,在人们生活申,焦点的内涵得到不断拓展,几乎囊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关焦点的新闻也日益受读者关注。2003年12月《宿迁日报》领导审时度势,趁改版之机,增设专版“焦点新闻”,其办版宗旨为“拓宽读者视野,透视百姓热点”。一段时间过去了,“焦点新闻”“其生  相似文献   

4.
从80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浙江电视台《新闻纪事》、山西电视台《记者新观察》等一系列追踪社会热点、展开新闻背景、阐释事件因果的深度报道专栏的相继开设,电视评论这一全新的节目样式在国内电视界雏型初成,中国的电视新闻开始了干预生活、引导舆论的崭新之旅。从1993年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先后推出了三档新闻评论性节目:《焦点时刻》、《焦点访谈》和优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称之为“加强新闻评论的三大步”。这无疑是中国电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三大…  相似文献   

5.
打开电视,各种新节目、好节目层出不穷,或新鲜奇异、或情理细腻、或动感多变,小小荧屏已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然而,相对这一如火如荼的局面,这些年盛行的“热点”类栏目却相对冷清了许多。“热点”栏目是指电视台所办的反映社会焦点问题的栏目。1994年4月1日,中央台隆重推出《焦点访谈》。一时间,大江南北如法炮制、纷纷“克隆”。北有黑龙江的《今日话题》、辽宁的《热点透视》、南有广州的((城市话题》、深圳的《今日视点》,东有上海的((新闻透视》、山东的《今日观察》,中有河南的《中原焦点》,等等。此类节目从形式到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热点”和“焦点”,近些年部分新闻媒体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一个新闻价值概念──“冰点”,或者说“冷点”。我们不妨先看一个“热点”与“冰点”比较的实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从字面、实质意义及社会影响上,都可以是“热点新闻”的代表。而国内大报之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栏目(另有一相关栏目《冰点》)则率先打出了“冷点”的招牌,并显现了与普遍性的热点新闻截然不同的内容与风格。“我们不想标榜自己,只想踏踏实实、平平静静地观察生活,将那些人们确实想知道、应该知道的事件、人物,以一种适宜慢慢品味的…  相似文献   

7.
焦点何在
  说到电视新闻,不能不说到舆论监督,说到舆论监督,自然要说到标志性的栏目《焦点访谈》。虽然《焦点访谈》的前身《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制片人张海潮在回顾《东方时空》开播20年时这样回答他对“焦点”的理解,“我认为焦点不单指曝光社会的不良现象,也不仅仅是突发灾难事件,它应该是近期内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尽管在《焦点访谈》的官网上,节目定位的表述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但它对自身特点的概括依然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可惜,对照近三年网民最关心的热点事件和已经举办十二届的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近年推荐的调查性报道,几乎没有一个事件是因为《焦点访谈》率先揭露或跟踪报道而成为焦点。从网民数量之巨所体现的非专业观众的关切和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的专业性所反映的业界、学界的重视来衡量,《焦点访谈》已经远离了公众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黄河新闻》的热点南晓明黄河电视台的《黄河新闻》在舆论监督方面是以“报道社会热点、反映群众呼声”为定位,以社会新闻为主体,既起到“喉舌”作用,又发挥“桥梁”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在山西电视台的各类节目中,它的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普通老百...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新闻     
首都报纸明年纷纷改版从北京举办的“2000年度报刊发行宣传日”活动传出的信息表明,明年各报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在新闻报道、特色专刊及版式设计上。《中国青年报》称,2000年将进行以减少周刊、增加新闻版为主要内容的改版,届时现在每天两块的新闻版将增加至7块,每天只保留1块副刊,以增加信息量,吸引读者。《北京经济报》也提出通过增加新闻版的数量突出自己“信息实、消息快、文字短、视点热、涉猎宽、服务强”的特点。《中国体育报》明年的目标是每天8个版,通过大量新闻消息与深度报道增加自己的体育特色。《中国改革报》…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消息     
首都新闻界座谈学习《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2月10日,首都新闻学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召开学习《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座谈会。首都各新闻单位的20多人参加了会议。缪海棱、戴邦、方言等在会上着重谈了《文选》出版的意义。他们指出,《文选》涉及了我党新闻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重大问题,应该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案头书。这部书的出版,对持有“新闻无学”观点的同志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1.
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背后未曾引起人们重视的,或由热点、焦点而衍生出题材之外的称之为“冰点”新闻。相对于“热点”新闻而言,“冰点”新闻的采写报道要求记者具有更敏锐的嗅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无新闻眼可抓的事件,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公众未来所关注的热点的“冰山一角”。可见,只要找准新闻的信息点,一次偶然的不经意的撞见或许会成为一则深度新闻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闻媒介舆论监督职能的日益凸显,新闻侵权引发的官司也屡屡见诸报端.近几年,国内关于新闻侵权的诉讼一直纷争不断,2010年又接连发生了“霸王洗发水状告《壹周刊》”、“圣元奶粉起诉凤凰台、凤凰网”等一系列热点事件,让大众的目光和舆论的焦点再一次聚集在新闻侵权上.  相似文献   

13.
《焦点透视》是湖北电视台的一档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在同类节目中,它的出现要早于全国众多兄弟省台甚至早于央视,填补了湖北电视业无新闻调查类栏目的空白。十一年来,它一直以“层层深入,探究真相”的电视调查为手法,对发生在湖北省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客观、深入、理性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霖 《声屏世界》2005,(6):37-37
《今日关注》节目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2004年7月推出的一档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定位于“追寻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焦点”。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它不同于以往的舆论监督节目《新闻广角》或新闻类谈话节目《今日话题》,而是立足百姓,从普通百姓、普通听众的角度来确定选题,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关注度高的话题。作为栏目的主持人,怎样摆脱固有的播音腔,树立起鲜明的主持人形象呢?  相似文献   

15.
汤慧蓉 《视听界》2014,(6):106-107
一、做活时政新闻1.新闻编排。时政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是宣传,但更应该是新闻,应改变以往不管重要与否都将党政领导的新闻作为头条、不管有无价值都将领导参加活动作为重点新闻报道的做法,联系实际,将时代热点、百姓关注的焦点作为重点报道。今年7月7日,时政新闻焦点是纪念抗战,吴江电视台《吴江新闻》在编排中将《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市民自发观看纪念全民抗战77周年仪式》放在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烟台电台新闻改革探讨王月秋我台播出的节目从去年3月1日开始,正式由录播改为直播。直播后开办的《新闻1314》(1314为中波频率)节目,是一个以“新闻跟踪与综述,反映社会深层次热点、焦点问题”为内容,以节目主持人和嘉宾主持为主,听众热线参与为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2006,(12):76-76
汇集全国高校新闻学子优秀研究成果,剖析转型社会传媒领域热点焦点问题,《转型社会与中国传媒》近日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11月18日,首都新闻学会举行“第十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获得者(首都地区)交流新闻采写经验座谈会”。首都新闻学会会员20余人参加了会议。 1988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获得者慈爱民(解放军报,作品:《万斤白菜“卖”了7元钱》)、陈西林(中国妇女报,作品《吴青和她的选民》),徐国柱(工人日报,作品:《扶风县发生令人痛心的“牛奶事件”》)、翟惠生(光明日报,作品:《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孙敬尧(健康报,作品:《首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男婴在京诞生》)、张芬之(新闻出版报,作品:《关于报社开展多种经营的讨论》)等在会上谈了他们的采写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10,(10):6-6
据京华时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杂志《民生周刊》在北京举行了创刊首发仪式。作为一份专注民生问题的平面媒体,《民生周刊》杂志秉持“百姓声音、权威解读、民生视角、时代高度”的办刊理念。以坚持正确导向,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社情民意。促进和谐民生为办刊宗旨。对民生领域民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党政关切的重点进行集中报道。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8,(2):9-9
黄和节在2007年12期《新闻实践》上撰文说,当下的中国,风险社会已经成为特别现实并必须直接面对的社会形态。“风险”将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着包括中国传媒在内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