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不喜欢这学校认识絮(化名),是从她的班主任方老师和我的一次谈话开始的:絮小的时候,父母在无锡打工,迫于生计只能把她的妹妹带到无锡,而把絮留在了家乡。转眼絮18岁了,父母把她接到无锡,但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她不得不重新从初一读起,让她无法面  相似文献   

2.
她不喜欢这学校 认识絮(化名),是从她的班主任方老师和我的一次谈话开始的:絮小的时候,父母在无锡打工,迫于生计只能把她的妹妹带到无锡,而把絮留在了家乡.转眼絮18岁了,父母把她接到无锡,但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她不得不重新从初一读起,让她无法面对的是,比她小四岁的妹妹和她同在一个年级,而且成绩比她好.于是,她恨父母,是他们让她18岁才上初一;她恨妹妹,因为没有妹妹,她很早就可以来无锡;她不喜欢这个学校,因为她总认为周围的同学在议论着她的年龄,嘲笑她不如妹妹聪明.  相似文献   

3.
2009年暑假,我随在无锡职教园工作的父母来到素有"太湖明珠"美誉的无锡,住到了藕塘社区。我也从我们老家的小学来到了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四年级读书。开学第一天,我拿到了一本学校自己印的新书,叫《我们的乐园——走进少年农学院》,看到封面上有几张同学们在农学院活动的照片,其中一张小桃园的照片勾起了我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消除偏见     
最近,班上来了一位外地孩子,叫婷婷,她的父母是来无锡打工的。一次,我组织大家做游戏,孩子们一个个拉起了小手,我发现晨晨小朋友就是不肯和婷婷拉手,经我劝说,两个人才勉强拉起了手。我想他们可能吵架了,所以没有太在意。可过了几天,在游戏时,我发现磊磊与玲玲也不和婷婷拉手。这是怎么了?见我注意到了,他们才拉起了  相似文献   

5.
丹妮 《当代学生》2014,(12):18-19
正火车是个勾起无限情怀的交通工具。我八岁和父母一同坐着一辆慢吞吞的绿皮火车去无锡,车上有穿着老式列车员制服的乘务员,他们推着推车来回走,轻轻吆喝,提供不大烫的泡面和咖啡。我父亲读高中时是个叛逆青年,他拿了我爷爷放在家里的两个月工资,并且孤身上了从上海开往别处的绿皮火车,一个人在外飘荡了两个多月,没人知道他去了  相似文献   

6.
先请看《雷雨》原文(省略号表示引录时省去的内容,不是剧本中原有的):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鲁侍萍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1)了。周朴园哦,三十年前①你在无锡?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2)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相似文献   

7.
<正>我和法根有缘。第一次见面是在无锡火车站,1986年的夏末,我作为无锡师范首届"三二"分段大专班的学生去接第二届新生,法根是我接  相似文献   

8.
我父母在农村,从小我天天看到的就是父母在干活,因此就学到了父母干活中的很多东西。比如父母勤劳,我肯定就不会懒惰,因为父母不容许我懒惰。小时候被父母打觉得不是耻辱的事情,好像越打越喜欢父母,因为父母跟你亲,他打完了还在你的身边。我现在就不敢打我的孩子,因为我一个月才能见他十天左右,我爱人带着孩子在国外,我每个月争取过去十天,打完了我就走了,孩子记住的就是我打他,没记住我对他的好。所以他就不希望我下一次再回去,因为一回去想到的就是爸爸打他。我总共打过儿子一次,有一次我回来问他想爸爸吗,他说  相似文献   

9.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当唱起这首歌,我便想起我的父母。父母爱我,我能从生活中的细节里感受到父母对我那份无以言喻的爱。我也爱父母,我愿意用我的一生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可在作文课上,当老师让我们回家向父母表达爱意时,我却感到一丝害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日子我在市中心买了一套新房子,而父母依然住在城郊的老宅子里。我每天都很忙,不但要做好公司的事情,还要经营自己的服装店。我没有时间娱乐,也没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有时打电话给父母,没说几句就挂电话。“没时间”成了我与父母日渐疏远的借口。住进新房后,我特意把父母接来小住了几天。父母很有成就感,说我为他们在老家的亲戚邻居面前“长了脸”。可父母一到城里,就总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这场盛会似乎离无锡、离我很遥远,但奥运健儿、奥运冠军却真真实实地来过无锡,我近在咫尺、真真切切地看过他们的拼搏,看过他们的汗水。去年,学校组织我们到新体育馆观看  相似文献   

12.
福娃迎奥运江苏无锡丁燕婷丽丽学运动山东潘辰月中国欢迎你江苏无锡臧倩怡我们的乐园江苏无锡徐子雯我运动我快乐江苏无锡沈庆华我们的校园江苏无锡何佳柠五鼠迎奥运甘肃兰州尹文泽儿羽毛球比赛广东英德王静福娃运动甘肃兰州朱倩倩2008年绘画PK大赛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13.
要我评价许昌良先生,应该说很荣幸,也很有话可讲。虽说接触不长,但我对他的了解却比较深。不仅因为他在来无锡之前已经是苏北和江苏有名的人物,来无锡之后,更是如鱼得水,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4.
张亚丽 《家长》2009,(5):6-7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孩子通常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孩子最常说的话是:“我想做的事家长不让我做。”“在决定有关我的事时,父母从不听我的意见,他们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在学习上已经努力了,可父母还是不满意。”“父母从不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父母经常训斥我,甚至还打我。”“与父母在一起,我感到心理压力很大。”“我感到在家中不自由。”  相似文献   

15.
说孝顺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疼我者,父母;爱我者,父母。父母之情,浓如酽茶;父母之恩,重如泰山。 子女长大了,父母的腰弯了,背驼了:子女出息了,父母的面容苍老了,皱纹加深了。父母对子女永远是伟大的奉献,无偿的给予!父母啊,我只能用子女的孝顺来偿还您们给我的一切。除此之外,我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照顾我,我却从未帮父母做过事,我好想为父母也来一次服务。机会终于来了。那天,我趁父母不在家,便暗暗下决心要为父母做  相似文献   

17.
还没有上学时,我相信父母。因为父母会做饭,会写字,会种庄稼,似乎没有什么是他们不会的。我认为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所以我很听父母的话。上学以后,我相信老师。因为老师会写更多的字,会做题,教给我许多的知识。他们似乎比父母更有文化,我又认为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所以我很听老师的话。可是在父母面前,我却越来越不听话了。  相似文献   

18.
刘细细 《班主任》2009,(6):46-46
小时候,我特别不喜欢班主任,原因是我父母都是班主任。打从我记事起,就有不少人在我家穿梭,那是我爸妈的学生。我很不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分享了我的父爱母爱,使得父母没有时间跟我交流,不能像别人的父母一样体贴关心我,使我不能享受家庭所特有的饭前饭后的温馨,所以,那时我特别希望自己的父母不是班主任。  相似文献   

19.
谷安芹 《教学随笔》2009,(11):43-43
小的时候,我的依靠是父母。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的是我的父母,给我解决问题的是父母;长大以后,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我的依靠还是父母,因为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父母。  相似文献   

20.
张娟 《中华家教》2012,(Z1):10-11
孩子心灵感悟心灵的洗礼这次的经历是我在心灵上的一份成长,很多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生活之中的点滴都能成为我思考的动力,我从心中感受到那份不一样的感动一这几天的课程让我收获良多:我学会了体谅父母。天下没有不疼爱孩子的父母。很多时候我都应该换位思考,如果我在父母的角度应该怎么处理问题。我很感谢父母所给予我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