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小实验两则     
一盆水、一个玻璃杯、一块手帕麟盆翔黝杯子里的手帕设有被打湿主要与空气有关。其实,阵了手帕外,杯子里还充满了我们看不兄的空气。当杯子垂直插入水中时,空气压力会阻止水面往杯中上升,所以手帕就不会被水打湿了。一盐水、两个玻唱杯、一张硬纸片(大丁一杯口薛盆翔黝纸片  相似文献   

2.
案例:建立体积概念 师(把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一个苹果,然后把左边杯里的水往右边杯里倒):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实验,思考结果会怎么样? 生1:左边杯里会剩一些水. 师:为什么左边的杯子里会剩下一些水呢? 生2:因为右边的杯子中有一部分空间被苹果占去了. 师:说得好.那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3:说明苹果占有空间. 师:苹果是一种物体,它占有空间.(师举起玻璃杯和橘子)它们占有空间吗?  相似文献   

3.
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条件极差,物理实验仪器很少,这里介绍我自制的一种水对流现象仪器及演实验示方时法用,两供只一相线教同师参考。的小烧杯,各装上冷水,再如图1所示插入长、短两根虹吸管,虹吸管由普通化学实验用玻璃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弯成。一根插到杯子底部,一根只插入水的表面,再在右杯中滴入几滴墨水并搅拌均匀。现在开始用酒精灯加热左边的烧杯,一会儿,你就可以明显地看到染了颜色的水从右杯源源不断地流入左杯,左杯的水源源不断流入右杯。最后两杯水都变成墨水颜色了。与此同时用手摸右边的杯子,右杯的水也同时热了起来,这是冷、热水…  相似文献   

4.
郭倩 《下一代》2014,(11):45-46
实验材料:水盆一个,玻璃杯两个。实验步骤:1,把一只玻璃杯A放在水盆里,灌满水。然后把玻璃杯口朝下向上提。注意杯口不要露出水面。这时杯子里仍然满装着水。这是因为水面上有每平方厘米1公斤压力的缘故。这一压力把杯子里的水压上去,实际上它可以支撑1个10米高的水柱。2.再把第二只玻璃杯B,杯口朝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因为B杯中空气的压力比外面空气的压力还大。  相似文献   

5.
移杯问题     
父亲带着儿子去动物园玩,过一冷饮摊位饮摊七一排有,儿子要喝冷饮.10只玻璃杯,左边 父亲给儿子出了一个题目:你能移动4只杯子使满杯和空杯相互交错吗?路冷只内有汽水,右边5只空着.儿子思考了一下说:“行通只要把第2只和第7只;第4只和第9只交换一下位置就成了.”父亲高兴地表扬了儿子. 父亲又问:“能不能只移动2只杯子,使得满杯和空杯相互交错?”这下难住了儿子,让我们一起来给他想想办法吧J(答案请在本期找)移杯问题答案:只要将第2只杯中的汽水倒人第7只杯;将第4只杯中的汽水倒人第9只杯,就能使满杯和空杯相互交错,且只移动了2只杯子.移杯…  相似文献   

6.
1 关于覆杯实验的讨论 覆杯实验是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用以验证大气压存在的一个重要的传统实验,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取一个玻璃杯,往杯中灌满水,再取一张比杯口略大些的不渗水的硬纸片(或塑料片)盖于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将玻璃杯缓慢倒置后,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水将不会落下来.对于该实验现象的成因,书中简单地解释为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最近一些老师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楚楚 《科学启蒙》2010,(12):34-34
你见过抽水机吗?你知道抽水机是怎么工作的吗?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 你要准备的东西 玻璃杯、蜡烛、一张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纸片、塑料管、少许凡士林、柴、水  相似文献   

8.
许多年来,初中物理中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老师们都演示了复杯实验:取一个盛满水的杯子,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开手以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但是实验时发现,用大半杯水、甚至水再少一些也能做成功:在一只杯口很平滑的玻璃杯中放上半杯水,盖上软硬适中的硬纸片后倒置过来,杯内的水和纸片仍能保持平衡,并不落地.出现的这一现象似乎跟上述的复杯实验的道理一样,当属一个细节罢了,但若深入地分析一下之后就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正实验材料:两个一样型号的玻璃杯、面巾纸、水、蜡烛、打火机。实验步骤:1.把蜡烛放到一个空玻璃杯里并点燃。2.浸湿面巾纸,覆盖在点燃蜡烛的杯子上。把另一个杯子扣在上面,口对口扣严。3.等蜡烛熄灭以后,拿起上面的杯子。结果发现两个杯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原理:面巾纸沾水,可以密闭瓶口。因为面巾纸透气,蜡烛熄灭前已经把两个杯内的氧气耗尽,杯内气压比杯外气压低很多,所以两个  相似文献   

10.
1"覆杯实验"的改进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162页图11-3介绍了"覆杯实验":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硬纸片倒置,纸片不会掉,水不会洒.演示实验时,教师必须注意杯中的水要装满,纸片要硬,操作要缓慢等,尽管如此,实验的成功率往往不高.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装罟讲行了改讲.  相似文献   

11.
覆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气压强作用的假设 历来的教材中,覆杯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都被用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取一个玻璃杯,往杯子里面灌满水,再取一张比杯口略大些的不渗水的硬纸片(或塑料片、玻璃片)盖于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将玻璃杯缓慢倒置后,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水竟然不落下来。是什么力量把硬纸片和水托住了呢?仅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吗?如果仅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那么硬纸片上最多可以挂多重的物体呢?  相似文献   

12.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子,1支蜡烛头、一张吸水纸、火柴步骤:(1)先在一个空玻璃杯中点燃蜡烛头,将吸水纸浸湿后盖在点蜡烛的杯子上。再把另一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覆盖在上面几秒钟之后,点燃的蜡烛熄灭了,两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  相似文献   

13.
许多年来,初中物理中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老师们都演示了复杯实验:取一个盛满水的杯子,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开手以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但是实验时发现,用大半杯水、甚至水再少一些也能做成功:在一只杯口很平滑的玻璃杯中放上半杯水,  相似文献   

14.
覆杯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经典实验,操作方法为:取一个杯子,将杯中装满水,再用一张不渗水的纸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纸片将杯子缓缓倒置后,松开按住纸片的手,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薄薄的纸片将托起整杯的水。很多文献[1-9]专门对覆杯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文献  相似文献   

15.
大气压强是大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 .对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许多学生往往不易理解 ,通过小实验巧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 .这些小实验有些可在课堂上完成 ,有些可在课外完成 ,器材简单 ,操作方便 ,效果较好 .图 1实验一 如图 1所示 ,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 ,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 ,放开手后 ,硬纸片立即下落 .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 ,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 ,放开手后 ,纸片不下落 ,水也不流出 ,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纸片不下落 .实验二 如图 2所示 ,取一注射器 ,把针筒倒夹…  相似文献   

16.
覆杯实验是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用以验证大气压存在的一个重要的传统实验,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取一个玻璃杯,往杯中灌满水,再取一张比杯口略大些的不渗水的硬纸片(或塑料片)盖于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将玻璃杯缓慢倒置后,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水将不会落下来。对于该实验现象的成因,书中简单地解释为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最近一些老师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会消失的画     
材料:透明玻璃杯,水,橡皮筋,图画纸,蜡笔。做法:拿一张图画纸,剪成刚好能围住玻璃杯一圈大小,用蜡笔画上自己喜欢的画(图1)。将画好的图画纸卷在玻璃杯上(画面朝里),用一根橡皮筋固定。此时往杯子里看,图画依然存在(图2)。轻轻地往杯子里倒冷水,当水注满杯子时,再往杯里看,纸上的图画消失了(图3)。再试一次。将图画纸浸湿再卷到杯子上,往杯里倒水,这次纸上的画却依然存在(图4)。  相似文献   

18.
科学小实验     
一、氧气与燃烧准备工作:蜡烛头两个,大玻璃杯两只,小玻璃杯一只,能盖住玻璃杯口的玻璃片三片,一盆水,水中滴几滴红墨水。实验过程:1.点燃两个蜡烛头,把这两个蜡烛头分别固定在两片玻璃片中心,然后同时将一大一小两只玻璃杯反扣在玻璃片上,观察两支蜡烛先后熄灭。2.将倒立的大玻璃杯连同下面的玻璃  相似文献   

19.
材料:空玻璃杯,食盐,清水,鸡蛋。小魔术师先盛半杯清水撒入多量食盐,搅匀(图1)。然后在同一个杯中慢慢加清水,到杯子快满为止(图2),要尽量避免与杯子底的盐水混合。这时,小魔术师放进一只鸡蛋,你会看到,鸡蛋下沉到清水和盐水交界处便悬着不动了(图3)。想想这是什么道理? 一体/设计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说过。师:谁来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师:乌鸦在瓶子里填石子后,水面真的会上升吗?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每个组都有一个盛有红色水的玻璃杯,还有一块石头,请每组选一个同学把石头放入玻璃杯中,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水面,看水面会起什么变化。学生做实验后回答:石头放入水中,水面果真就上升了。师:想一想,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生:石头把水“挤”上去了。再:再做一个实验:用一只杯子装满细沙,再把沙倒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中,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