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龙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对中华民族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龙文化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龙形象的形成与龙文化的内涵两个方面.龙复合形象的形成是氏族族徽、氏族之间以及氏族文化之间的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融合过程,是中国人综合运用综合思维对多种生物兼容并蓄的成果,也是中国人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粗具的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最悠久、最重要的传统伦理观念,而且影响最为深远。孝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和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孝道是儒家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孝之人文意义,孝之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孝之对社会和谐与安定团结的价值,依然对现代社会弘扬人文精神、建设现代文化和精神文明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熊秉明先生,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之修养于一身,无论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还是对艺术创作的实践,都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颇具中国人文精神。他非常喜欢小诗,李白的《静夜思》他称之为"不能再小的小诗"。什么是小诗呢?顾名思义,应该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朴素的诗。简明的语言,简单的语法,也能生发出奇异  相似文献   

4.
稍有一点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拥存五千多年的文明,是四大历史古国之一.她的成果浩如烟海,她的成就举世瞩目.无论在亚洲还是全世界,她都是首届一指、成色十足的"大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门冬梅、王一龙在其论文《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龙"的英译》中指出,英语中的dragon与中国的"龙"无论从外形、本领还是象征意义看,都完全不同。因此,无论将"龙"译为dragon,还是将dragon译为"龙",都掩盖了中西文化差异,扭曲了中华"龙"文化本来的面目。在此种翻译之外,曾出现过其他多种翻译。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平面设计民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现代平面设计这一课题,无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前景,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精神信仰和思想来源,现代平面设计又可以很好的传播、继承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从而更好的宣传中国文化.本文分别介绍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平面设计民族化的意义,讲述了两者如何在相互融合中带来中国新时代的文化辉煌,同时也阐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价值观内在相联,任何文化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是一定价值观的体现。从核心价值观的层面理解文化,无论对文化时代差别和民族差别的把握,还是对文化现象的总体概括和本质透视,都要深刻地进行文化反思以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根本就是核心价值观自信。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发挥着更基础、更深层、更广泛的作用。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人类情怀和人类解放的高度理解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处理好"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确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博览会蕴涵有人文精神的主题,人文精神赋予博览会新的灵魂,提升博览会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确立"人文博览"战略思想,是时代的呼唤,人文博览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人文精神是推动博览会的原动力,博览会又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为弘扬人文精神做出新的贡献.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互动发展,打造"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新格局,制定科学长远而切实可行的"中国-东盟"文化合作发展规划,以文化产业拓展和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使人文精神发扬光大,永驻博览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崭新的阶段,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教育、安全诸方面都将受到更加严峻的影响和挑战.毫无疑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严峻的历史性考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文精神的争议除了其伦理人文,就是中国政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最高表现——民本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人文精神的文明古国,其人文精神经历了远古的自然人文精神到伦理人文精神的发展,其发展的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人,在这种发展追求中,中国的人文精神在政治文化中最终升华为民本精神。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精华,由于各种传统,使得中国的这种人文精神在运行中往往走向反面。文章就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民本精神作辨证分析,在分析中弘扬民本精神的精华,争取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中国政治文明中的"执政为民"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当今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要在吸收借鉴现代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重视这种精神的养成教育,重视深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必须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华注入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之中,创造出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又具有现代特色的人文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应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大学现代人文精神培养的契合点,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将其融入现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中,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传承与提升传统文化的原则,提出了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的要求,肯定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承担着引领整个社会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的培养只能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之下完成,民族文化是构成人文精神的历史基础.古代文学课程所具有的哲学思想、历史思维和文学审美特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源,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善于挖掘本学科中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塑造与培养的知识和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宝贵财富,而其中关注个人发展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和强调社会担当的"责任和忧患意识"应成为构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文学经典阅读、在践行中体悟传统文化精髓、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的独特优势、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构成、体育的人文内涵以及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阐述,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和谐精神可以为修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观提供新的价值取向,为完善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为整合奥林匹克运动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提供新的方法。奥林匹克运动需要注入中国传统体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课程具有“能以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尤其是本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自由的发展”的特点和作用。语文课程要凸现其人文性特点,在培养目标上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教学原则上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教学评价上要确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观。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长期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塑造民族精神、振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然而在大学人文精神日趋衰微的今天,历史教育应该重新确立其价值理性或者说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目前的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开设的《世界文化史》课程,为建构大学人文精神,培养强烈人文气质,提供了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为切入点反思当代法治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借鉴蓝本,透视当代中国法治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以人文精神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探寻法治缺失人文精神的表征,并以此为法治改革的视域,以期弘扬21世纪法治人文精神的本有属性。  相似文献   

19.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城市营销中只有充分运用这份宝贵文化财富,并汲取其营养和精髓,才能构建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与和谐精神的城市文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城市营销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城市营销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