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现代汉语介词的内涵外延一直纷繁杂乱,主要症结在于动词与介词的纠葛。本文试图另辟蹊径,以解决介词的语法分析实践中历来存在的困惑:具备实词动词的词汇意义及语法特性的.应划归动词;而另一部分介词词性特点明晰、纯净,可确定为虚词介词。  相似文献   

2.
汉语动词后的介词连用现象可分为两个介词连用和三个介词同现的情况。动词后两个介词连用的情况主要是受介词介引功能的损耗与强化,以及韵律的影响而产生的。动词后三个介词同现则是动词前的介词连用组合与动词后的介词连用组合相混合的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短语动词是由“动词+名词+介词”、“动词+介词”、“动词+副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和“动词+副词+介词”构成的。纵观各省市近几年的中考英语试卷,笔者从中发现,考查短语动词的试题占了一定的比例。本文拟结合2008年的部分试题,将中考英语对短语动词的考查作一归纳和分析,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现行古汉语辞书多将古文献中表“率领”义的“以”字释为介词,但据古字形所示词义、与动词相同的用法和分布、动词异文、训诂学家以动词相释及与动词同义连文的语言事实,则充分说明了它应归属动词而非介词。  相似文献   

5.
与格动词属于结果动词和转移动词.与格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这一形式转变成与格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形式时,如果与格动词是隐含向外方向的转移动词,介词用to;如果与格动词不隐含方向或隐含向内的方向的转移动词,用介词for;如果与格动词是结果动词,介词用for.间接宾语加直接宾语与双宾语有区别,文章提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使用与格动词和直接宾语加间接宾语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习惯使用与格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介词的宾语及叙述句中与谓语动词没有施受关系的名词词语(或代词)叫做关系语,古代治语中充当动词关系语的名词带不带介词具有灵活性,由介词的宾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来确定和归纳介词的语法作用,介词使名动语义关系格式化显性化,抓住名动语义关系,分析介词的宾语与动词的内在联系,对学生古代汉语,掌握介词的语法意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与格动词属于结果动词和转移动词。与格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这一形式转变成与格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形式时,如果与格动词是隐含向外方向的转移动词,介词用to;如果与格动词不隐含方向或隐含向内的方向的转移动词,用介词for;如果与格动词是结果动词,介词用for。间接宾语加直接宾语与双宾语有区别,文章提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使用与格动词和直接宾语加间接宾语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习惯使用与格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学习中,介词的惯用法历来就是难点之一。动词后的介词搭配更是纷繁复杂,常常使英语学习捉摸不定。事实上,只要把常见的一些介词在动词后的搭配原则加以归纳、总结,从而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要掌握动词后介词的搭配形式还是不难的。本拟就最常用的十一个英语介词在动词后搭配的原则分别进行辨析,期望摸索一些相关的规律,以便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邵伟国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5):29-31,35
英语介词被动句经历了从"直接被动"到介词被动、复杂介词被动和短语介词被动等主要发展阶段.能够使用介词宾语进行被动转换的有介词动词、不及物动词 介词、复杂介词动词和短语介词动词等四种动词形式,它们之间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有许多动词,可以直接带宾语,也可以后跟介词再带宾语。这些动词后有无介词,在意义上是大不一样的,而且不同的介词表达不同的意义。学习中我们应当注意动词与介词的习惯搭配。现就英语中较常见的动词和动词词组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英汉缩略词语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英汉缩略词语进行分类总结,以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构词法为基本出发点,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了英汉缩略词语的异同,并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理解英汉缩略词语及其语言、思维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美国梦、中国梦,这两个表面上很相似的文化术语,孕育于美中两国截然不同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或者作为各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文化的代表,也存在着一些相似点。笔者试图通过跨文化的视角,分析两者的不同点和共同点。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两者在诞生时期、发展趋势、概念内涵、文化背景、倡导的根本价值观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历史作用、实现途径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共同点。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和中国先秦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家在神的观念上有相同之处 ,也有差异。造成两国哲学中神的观念异同的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宗教的、文化的因素 ,也有政治经济和地理方面的因素。这种神的观念的异同 ,深刻地影响了两国甚至包括东方和西方的哲学和文化的面貌 ,促使它们形成各国的特点 ,并使两者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two Christians, who are Reverend Master Dimmesdale in Nathaniel Hawthorne's The Scarlet Letter and Vicar General Claude Frollo in Victor Hugo's Notre Dame de Paris. These two men hav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is essay posits their personalities and life experiences to discus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5.
日语和汉语语言中的感叹词是各自语言体系中较为独特的一个词类,是语言情感范畴中最典型的组成部分。文章从各自概念入手,分析二种语言感叹词在结构、分类和实际用途方面的不同,从而掌握其间的区别和联系。这种比较有助于我们了解两种语言中感叹词的异同,有助于深化对这两种语言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X以来"和"X以降"是现代汉语中的近义格式,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拟从语义特征、介词搭配、"X"的时间性质、以及"X"构成成分等四个方面来考察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英汉照应语反身代词的约束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18(2):149-151,160
本文拟从句法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反身代词 ,探讨它们用法上的异同。首先讨论汉英反身代词的语法性质 ,其次讨论两种分析反身代词的语法理论。最后对它的用法上的异同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8.
康妮和曹七巧分别是《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与《金锁记》中的两个特点鲜明的女性形象。两部书的作者劳伦斯与张爱玲都是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同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的安排上存在异同之处,本文探析了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主语对语类的选择、主语与谓语动词的关系和主语脱落现象这三方面分析了英汉主语的异同。证明了在这三个方面他们的不同只是表面上的,而共性则是本质的。从而有力的支持了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师教育资助项目与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作为21世纪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师教育改革措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具有鲜明的区别.通过分析比较二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此加深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