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壮族歌咏文化传承是情感德育在地方社会日常生活的实践。壮族歌咏文化传承具有鲜明的情感德育价值,其传承内容、形态与情感德育的内涵具有一致性,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传承的情感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进行探究,可为岭南优秀民俗文化的长久传承和情感德育的地方实践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壮族嘹歌是壮族民间以双声部为主的多声部民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形式之一,通过对嘹歌传承模式和现状深入调查,发现在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壮族嘹歌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舞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是壮族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从体育文化的角度看,蚂拐舞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和艺术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经济水平、推动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等多种社会功能。在揭示蚂拐舞体育文化社会功能的同时,对蚂拐舞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壮族武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壮族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文化体系,具有共同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并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传承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靖西市位于广西西南部,是中越边境的一座小城镇。每年端午节,靖西市都会举办壮族端午药市活动,药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药王祭拜仪式、中草药交易、壮医药知识交流、民俗文化表演等,这些活动蕴藏着靖西人民饮水思源、传承壮医药文化、传播壮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壮族民间信仰有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和谐共处的生态维度,其内容包括安魂、续魂等民间巫术,风水信仰、鸡骨占卜等民间术数,节日庆典、女性忌讳等民间禁忌,形成了具有壮族特色的民间信仰文化.立足新文化建设战略高度,传承壮族民间信仰中的生态思想,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益于建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红水河流域壮族抛绣球的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红水河流域壮族抛绣球的产生与发展,对抛绣球的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和探究。研究表明,红水河流域壮族抛绣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健身娱乐性、竞技性、大众参与性等文化特征。具有增强人民健身意识,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的融合,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宗教信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等体育文化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的艺术文化,其中,广西壮族的民间戏剧历史悠久,发展至今,依旧散发着璀璨的文化光辉。在倡导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形势背景下,认识壮族民间戏剧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传承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壮族歌圩是壮族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历经数百年不衰。从最初的“倚歌择偶”到今天集各种文艺和商业活动于一身,歌圩这一社会活动越来越显出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我们应以科学的眼光审视歌圩文化,以现代的视角开发歌圩文化资源,以歌圩特色打造文化精品,我们应对壮族歌圩文化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主流文化群体对壮族文化形成了新的认识,广西民歌在近十年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为了让广西民歌在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能充分体现我国大众现代生活面貌与精神文化追求,使其在不同文化认知语境下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民歌翻译便成了重要途径和主要形式。本文将以文化翻译观的角度对广西民歌翻译进行剖析,总结出广西民歌翻译的策略,以便有效的加快广西民歌走向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壮族板鞋运动的健身价值与文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地体验、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调研方法,对壮族板鞋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回顾分析,对其健身价值和文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旨在发掘、整理壮族传统体育资源,使壮族板鞋运动的价值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原始宗教祭祀舞蹈是红水河流域壮民族舞蹈及信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原始舞蹈文化的遗存,是舞蹈的历史积淀。阐述了红水河流域壮族具有特色的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在祭祀仪式中,巫师有形的身体动作与无形的神灵世界相沟通。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具有民俗性、健身娱乐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稳定性与传承性等特征。这些舞蹈与传统体育结合发展,在壮族传统舞蹈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丰富灿烂,是广西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沃土,"蚂拐"文化作为壮族的符号性文化标签之一入选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其他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一样,在"后非遗"时代也面临着传承与开发等亟须面对的问题。在美术视域探讨当代消费主义影响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形成及视觉转化,通过新媒体、美术创作等多种路径,探寻理性开发思路,从而促进以"蚂拐"文化等为代表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增强传播力,增强红水河流域文化总体影响力,促进有效传承、开发及品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播的基础,翻译人才的本土化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百色高校译介活动为例,从百色学院民族文化翻译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西民族语言文化与译介研究基地、百色学院壮英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三个民族典籍翻译中心的现状出发,探讨壮族文化翻译人才培养本土化的重要性,为广西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壮族板鞋舞的体育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红水河流域壮族板鞋舞的起源和发展,研究了红水河流域壮族板鞋舞的体育文化社会功能,认为红水河流域壮族板鞋舞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教育和健身娱乐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将其纳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内容形式,实施课程规范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6.
壮族女性是众多民族中形象特别突出的一个群体,她们是族群的创造者、家国的护卫者、爱情的主动者、风情的演绎者。在长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壮族女性扮演着“女强人”角色。壮族女性凭着她们对族群、社会与家庭的特殊贡献而赢得壮家人的认同与崇敬。壮族社会中一代代传承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民俗风情等艺术形式呈现出一幅幅别具特色的壮家女子风情画,展示了壮族女性丰满而独具魅力的复合形象。  相似文献   

17.
壮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民族,壮族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塑造出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通过归纳总结,将壮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分为神仙和凡人两大类,从“文学想象与虚构问题的人类学解析”这个角度,分析这些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及其相关情节,从而挖掘出其背后所隐含的母性崇拜、图腾崇拜、生死观念、性别文化等人类学内蕴。  相似文献   

18.
饮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饮茶习俗在饮食文化中又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我国"茶的祖国"之称便可发现,茶文化史在我国的传承极为久远,是茶文化的起源地。然而现行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多集中在汉族茶文化方面,忽视茶文化形成中少数民族做出的贡献。对此,本文将从壮族与傣族两个少数民族出发,对其饮茶习俗进行探析,并将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整体特征做出总结,提出少数民族茶文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靖西县的道公信仰是在壮族原始宗教和民间巫师的基础上,吸收道教、佛教和儒学的部分内容并与靖西当地文化不断交流、整合而形成的,它具有民间宗教的形态。本文针对道教传入靖西壮族地区的情况与其同源互感后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其支派进行论述,分析其支派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2017年、 2018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分别在泰国、越南举行。该系列活动是"壮族三月三"传统节庆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尝试,实现了本土传统节日与国际的有效对接。文章分析在这两次活动的创新点、探索其成功因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发展的思考,为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