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旨在比较核心动作经验教学与传统体育活动教学对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的差异,为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对促进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提供指导策略。方法通过教学实验法,将120名受试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动作教学干预,对照组进行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干预。结果 (1)动作教学干预后,实验组受试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总分、移动性技能得分、操作性技能得分较实验前测均显著提高(P<0.01),实验组各年龄段单项动作技能得分都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较均衡。(2)经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实验前测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测,实验组大肌肉动作发展总体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实验组比对照组操作性技能的提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以动作体系为依据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动作教学对促进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学;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TGMD-3)在研究中表现出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立定跳远教学进行干预,采用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试量表(以下简称TGMD-2量表)进行过程性测量,观察干预教学对儿童立定跳远动作发展的影响,寻求发展儿童下肢大肌肉群的有效途径。方法:1)干预前后使用TGMD-2量表对学生立定跳远动作进行评分,并测量远度,进行比较;2)对实验组立定跳远教学进行干预,对照组不做干预。结果:实验组立定跳远评分与远度测量显著提高;对照组评分显著下降,远度测量上升。结论:1)运动干预可以促进儿童立定跳远动作发展;2)儿童动作发展成熟之前可采用TGMD-2量表进行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索农村地区学前儿童基本动作发展情况,以Newell的约束模型(constraints model)为理论基础,为学前儿童设计发展适宜性的身体活动,并检验为期8周的体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影响。方法:以山东省潍坊市某农村幼儿园学前儿童(n=109)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随机分配到实验组(n=54)和对照组(n=55)。实验组儿童参与为期8周的动作技能发展课程,对照组儿童参与幼儿园正常的教学活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一周内,采用TGMD-2对受试儿童进行测试。结果:1)研究中农村儿童的移动技能和物体控制技能的基线均显著低于TGMD-2的常模。2)经8周基本动作教学,实验组的后测GM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GMQ在实验前后没有显著差异(P=0.087)。3)性别对教学干预无显著影响(P=0.703);实验组的后测移动技能和物体控制技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后测成绩(P<0.001)。结论:研究中农村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相对滞后,物体控制技能发展水平低下是主要来源;为期8周的基本动作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学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动作技能与动作概念是体育教学永恒的主题,学习者通过身体的活动来获得运动技能。为了厘清动作技能与动作概念两者在体育教学操作层面中的关系与价值,进而为对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出借鉴与思考,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法对美国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主题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得出:技术主题方法围绕技术主题和动作概念展开教学;技术主题方法强调的是将来快乐参与体育运动和身体活动相关的基础技能获得,且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层次性;技术主题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期案例互析以投掷为例,在对动作、运动、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这些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基础进行了讨论。这次讨论在分析动作技能发展和学习的5个层次的基础上,旨在引导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动作学习基础的分析,从而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关信息请查看本刊官方论坛"学生体育协会BBS论坛"案例互析专栏(http://bbs.sports.edu.cn/index.php)案例互析四。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受试幼儿进行为期3个月的情景游戏训练,研究发现:幼儿体适能促进活动在一定程度可以有效改善幼儿体适能水平;幼儿体适能促进策略应该以大肌肉群动作为主,精细动作为辅;幼儿时期正确的精细动作要适度练习。建议:现代幼儿园教学工作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建立幼儿体育游戏活动规范;现代幼儿体适能教学设计可以依托TGMD-2量表测试题项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游戏性、娱乐性、趣味性,同时要兼顾幼儿体能特点,多次、低负荷、科学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幼儿体适能教学中注意对高年龄段幼儿分性别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8,(6):518-523
目的探讨32周不同模式体育教育活动对34岁幼儿大肌肉动作过程与动作绩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威廉姆斯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检查表与动作测量法,测量40名34岁幼儿大肌肉动作过程与动作绩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威廉姆斯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检查表与动作测量法,测量40名34岁幼儿走、跑、跳、投、接动作。结果与结论实验后,实验组幼儿的跑、跳、左右交换跳、单脚跳、投掷、接等动作过程问题人数比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30m直线走、20m跑、30″双脚跳、3m单脚跳、双脚交替上48级楼梯、单脚站立、双手抛球、单手投沙包成绩均高度显著优于实验前(p<0.01);实验组的各项成绩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男生30″双脚跳、单手投沙包的成绩显著优于女生(p>0.05)。以动作为主的体育教育活动有效降低了34岁幼儿走、跑、跳、投、接动作。结果与结论实验后,实验组幼儿的跑、跳、左右交换跳、单脚跳、投掷、接等动作过程问题人数比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30m直线走、20m跑、30″双脚跳、3m单脚跳、双脚交替上48级楼梯、单脚站立、双手抛球、单手投沙包成绩均高度显著优于实验前(p<0.01);实验组的各项成绩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男生30″双脚跳、单手投沙包的成绩显著优于女生(p>0.05)。以动作为主的体育教育活动有效降低了34岁幼儿大肌肉技能的问题出现率;有效提高了大肌肉动作能力。双脚跳与单手投掷能力提高的效果更大。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形成并发展多种基本动作技能的关键期.运用美国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二版(TGMD-2)对我国山东省济南市随机抽取的1 046名3~10岁的儿童(平均6.6±2.07岁)进行测试,将结果与美国常模进行对比,同时结合香港和巴西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济南市3~10岁儿童的移动和控制物体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且移动能力的发展要好于物体控制能力的发展;位移动作中,跑、立定跳远、侧滑步和跨跳的表现较好,而单脚跳表现相对较差;物体控制动作中,踢球动作表现较好,原地拍球和上手投球的表现较差;位移动作技能发展整体上要好于美国儿童,只是达到优秀水平的儿童较少;物体控制动作发展水平达到优秀的极少,大部分处于平均及以下的水平,发展出现迟缓的儿童达到了62.33%;整体上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优秀的太少(0.9%),处于平均水平的儿童相对较多(58.59%),而发展滞后(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的人数也相对较多(38.05%).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进步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儿童身体活动严重不足,致使其动作发育迟缓,这种现象日益增多。2021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在公共场所配备适合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公共体育设备设施,加强对儿童动作发育的人文重视与环境营造。本文以动作发育迟缓儿童为实验对象,设计集“KDL幼儿运动课程、亲子运动嘉年华、动作发展成长空间”于一体,且幼儿园、家长、社区三方联动实施的运动干预方案,围绕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符合儿童动作发育规律的运动游戏,以此探讨运动游戏对儿童动作发育迟缓的改善效果。方法:对1名动作发育迟缓的儿童进行为期两年的纵向跟踪,结合课堂行为表现、运动打卡日志和家长访谈反馈等多种方式,了解其动作发育迟缓的关键症结,以其验证运动游戏缓解儿童发育迟缓的有效性。结论:(1)针对儿童动作发育迟缓的关键症结设计的运动游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儿童动作发育迟缓,促进其粗大肌肉动作和精细肌肉动作协调发展,尤其是移动技能、操控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对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效果。(2)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联动实施的运动游戏干预,协同“学校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27-430
幼儿期发生的所有变化对人的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录像分析法等,以280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投掷动作发展特征。结果表明:3~6岁幼儿各年龄段投掷动作发展特征差异明显。针对3~6岁幼儿各年龄段的投掷动作发展特征,在训练手段和方法上建议采用情景设置游戏教学,运用讲解法、示范法、语言激励法促进幼儿投掷动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GENTILE的2阶段学习模型及GUADAGNOLI和LEE提出的挑战点假说的理论观点,探讨在体育教学情境中固定练习、渐进练习 和变化练习3种练习方式对儿童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背景干扰效应。方法:选取45名10~11岁儿童初学者作为试验对 象,以篮球双手胸前传球作为操作任务,选取绝对误差(AE)、绝对常数误差(ACE)和变异误差(VE)作为评价指标,对3组被试分别进行技能习得测 试、48 h保持测试和迁移测试。结论:儿童在动作技能学习初期,采取固定练习有利于儿童提高动作技能表现的一致性,是提高篮球传球动作技能 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最佳练习方式;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时(只改变相对速度、力量、时间等参数),在选取固定练习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练 习的变异性有利于儿童比赛中篮球传球动作技能表现水平的提高和保持,以及对未来操作情境的适应;渐进练习方式在篮球传球动作技能学习过 程中始终能为儿童匹配最佳功能性难度任务,不仅有利于儿童掌握篮球传球技术动作,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对不同篮球传球动作技能的记忆表征和 动作计划的重新构建,是儿童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练习方式;儿童在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时没有出现背景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2.
大肌肉群发展测试(TGMD-2)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阐述了人类动作发展 ,尤其是大肌肉群动作技能测试 (TGMD 2 )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作用。大肌肉群动作技能测试由位移运动和物体控制运动两部分组成 ,共包含 12个动作。其测试结果可以作为 :1)识别和确认那些在大肌肉群运动技巧发展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人的孩子 ;2 )用以为发展运动技能而制定可行性计划 ;3)用来评估个人在大肌肉群发展方面的进程 ;4 )用以评估大肌肉群运动计划的成功与否 ;5 )为涉及大肌肉群发展的研究提供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戴媛  罗昱华 《体育教学》2011,(10):69-70
案例背景: 原地投掷是小学里学生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之一,它由预备、转体、挥臂三个动作组合而成。学生学习时的重点是:投掷时动作正确(转身后肘关节向前)和最后的快速挥臂;难点是整个动作的连贯,全身协调用力将球投出(图1)。  相似文献   

14.
<正>一、投掷动作整体发展的特征投掷是体育活动中常用的基本动作技能之一,如果从"技能"的角度解读,投掷的远度、初速度及准确性就成了教学中需要研讨的话题。体育教学应该向数学这门学科借鉴,数学具有层层递进的教学逻辑思路。如,在小学数学中通  相似文献   

15.
《体育师友》2019,(2):1-2
人类动作发展对体育学科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支撑理论,因为体育学科本身以身体练习为主,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其基础就是动作。只有我们对人类动作发展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哪些体育知识、哪些运动技术适合哪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施教者才能有效选择体育的教学内容。因此,探索和理解少年儿童动作发展规律对于甄选体育教学内容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体育教学中,常出现已有的知识、技能及方法与后续学习内容相互影响的情况,这种因事物之间存在同类因素而相互影响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迁移效应。间接迁移是迁移效应的一种,是指A动作的掌握通过一些方法对B动作的学习产生正迁移效应。如投掷垒球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投掷纸飞机的经验,使学生把投掷纸飞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研究学龄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测试工具AST在国内使用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通过测试技术操作和数据分析实证该测量工具的可信度、有效性与经济性。方法通过实验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验证AST和KTK测量工具的信效度,通过转换后的大肌肉动作协调能力商数(KTKMQ)校标基本动作技能AST测试的同时效度和区别效度。结果受试儿童年龄为7~12岁,平均在(44±11) s的时间完成了AST-1全程测试,在(45±12) s的时间完成了AST-2全程测试;AST-1测试成绩与KTKMQ的相关系数r=0.474(P<0.01),而AST-2测试成绩与KTKMQ呈现中度相关系数r=0.502(P<0.01);除7岁年龄组的AST-2测试与KTKMQ相关性较低外,其他年龄组的相关性均较高(r=0.469和r=0.767)。结论小学学段的体育教学环境中AST测试工具可以快速、便捷、有效的评估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运动技能轨道AST测量工具在本次研究中表现出较强的测试适宜性,具有重测信度;各年龄组测量结果的区分度和测试项目的鉴别力验证了测量工具的同时效度和区别效度。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体育科技》2020,(5):434-439
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检验儿童粗大动作发展运动干预效果,以提出更佳的运动方案。方法对纳入的1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及方法学检验。结果 1)运动干预对儿童移动动作(MD=3.57,p<0.001)与物体控制动作(MD=4.13,p<0.001)影响的效应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运动干预促进移动动作发展的整体效应结果(I2=69%,p<0.0001)相比,儿童年龄、干预内容、干预时间、干预频率、干预周期以及文献质量亚组的异质性明显降低。3)与运动干预促进物体控制动作的整体效应结果(I2=97%,p<0.0001)相比,儿童年龄、干预内容、干预时间、干预频率以及干预周期亚组的异质性降低。结论 1)早期的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2)功能性动作训练对移动动作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身体活动干预对物体控制动作的促进效果更佳。3)30~60min、12~24周的方案对儿童粗大动作发展促进效果最显著;干预频率3~5次/周对儿童物体控制动作发展的促进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19.
李博  刘阳 《体育科学》2022,(4):31-42
目的:儿童基本动作技能(fundamental motor skill,FMS)测量是体育素养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诊断、监控个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指标。依据经典测量理论和动作发展理论,结合我国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研发基于体育素养评价的我国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测试体系,该体系具有简洁高效、操作性强等特点,适用于测量我国儿童的群体情况。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建构3~5岁和6~9岁2套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测试体系;应用测试法对651名中国上海儿童进行测量体系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结果:3~5岁阶段分测试项包括:10 m往返跑、双脚连续跳、踢球过障碍物、单手塞硬币、走平衡木、单脚站立;6~9岁阶段分测试项包括:侧向滑步跑、单脚连续跳、踢球过障碍物、原地换手拍球、走平衡木、倒退走直线。可行性验证中各年龄儿童的测试成绩随年龄增加而提升(P<0.05)。重测信度系数分布为0.66~0.94;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66和0.62。结构效度中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2个年龄段的模型均适配良好;同时效度显示不同年龄的分测试项有95.24%的指标与美国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GMD-3)存在显著相关关...  相似文献   

20.
动作在个体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动作教育的研究是人类生活、发展与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动作教育的历史沿革、基本理论和基本课题,并与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动作教育可以为个体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