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巫向伟 《考试周刊》2009,(16):214-214
随着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寄宿制学校为农村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寝室的建设无疑对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寝室文化建设这个角度去思考如何培养并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2.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适应寄宿制学校的文化生活是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处理好寄宿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是提高学生的校园文化适应性、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方面。从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适应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学生校园文化适应的具体类型,并从文化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寄宿生校园文化适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学生的住宿生活条件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物质文化建设除了校园环境的改造、美化外,还包括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办学条件的改善,而且应该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工程。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许多农村学校都在朝寄宿制学校发展,要办好寄宿制学校,要使学生乐意和安心在学校食宿,就必须具备较为方便舒适的住宿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大学寝室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场所。在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中,寝室文化逐渐被教育者所重视。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缩影,积极地建设寝室文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问题是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新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界同仁通过实践经验与理论分析,就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更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问题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河北省丰宁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发现,由于贫困地区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补贴费用处于低标准的水平,农村教师编制紧张,不能设置专门的生活教师,公用经费没有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做出专门的安排,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很贫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需要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学生课余活动资源建设;设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编制,保障对学生课余活动的管理;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待遇,增强教师组织学生课余活动的积极性;建立面向学生课后管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学生课余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育布局调整的日渐深入,规模办学模式已基本形成,规模初中同时成为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24小时全部在学校度过,于是如何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住宿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便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广泛的研究和深入探讨.在全国上下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今天,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并早日成才是广大农民心底最迫切的愿望,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也是我们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怎么办才能深深吸引农村孩子的心?泸溪县兴隆场中心完小给出了有力答案。他们以寝室文化建设为着陆点,紧紧吸引住了家长与孩子的眼球,寄宿生从去年初的200多人剧增到现今500多人,短短一年时间,翻了一倍还多,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何来如此魅力?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9.
寄宿制学校较为广泛的覆盖范围和相对集中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着资金不足、缺少生活教师、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堪忧、学生心理健康亟待关注等问题。只有立足于甘肃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切实处理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的问题,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这一办学方式更好的为农村教育这一大课题服务。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三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表明,当前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低龄学生消极适应突出;学习任务重、生活单调;自我适应能力不强;学校归属感缺失等。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在政府增拨教育经费的基础上,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进家校合作,从而使学生快乐健康地发展,更好地适应寄宿学校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