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任务量重、压力大等问题是损害其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通过检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隐信念是否会预测幸福感,有助于优化教师幸福感的策略制定。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职教师进行调研,遵循结构方程模型的两步方法,对四川省1282名高职院校教师的调研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成长型教学心态显著正向预测了幸福感的所有维度,而固定型教学心态没有预测幸福感的任何维度。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高职院校应革新教师培训理念和构建“多元一体化”培训体系,高职院校教师要充分重视成长型教学心态的积极价值,青年教师应“逆向指导”年长教师等举措,从而提升高职教师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王国光 《成人教育》2013,(10):50-53
高职院校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动力不足、人际关系冷漠、教学缺乏创新等问题使得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缺失。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因素的分析,在分配体制、学校管理、人际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改善,以逐步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提升教师幸福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更要从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努力引导高职院校教师提高自己的幸福能力,从高职教育工作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4.
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对高职教师进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的研究,在我国高职教育高速发展和变革的重要阶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法对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龄、教龄、职务、职称上没有明显差异,工作上的成就和认同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可通过合理地提高福利待遇、优化办公环境、提供良好机会、增强健康心理理念来提升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低既影响教师自身健康、工作绩效,也极大地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探讨广西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课题组运用整群取样法,采用幸福感问卷对广西14所高职高专院校2549名专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为:广西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教师满意度得分由高到低为工作群体、工作本身、自我实现、管理维度、工作条件、经济收入。教师工作绩效的总体评价与职业幸福感显著正相关。教师职业幸福感与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不相关,与婚姻状况、教龄、学科呈负相关关系,与教师类别、住房状况、薪酬收入、领导职务、绩效考核结果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梁均红 《考试周刊》2012,(29):147-148
当前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日趋下降。本文分析了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淡化的原因,并探讨了高职教师应如何从自我内在层面去提升自己,从而增强其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工作场所学习是教师工作、职业发展、形成幸福感的主要路径,通过分析浙江某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场所学习存在的困境,尝试从高职院校组织生命周期管理、教师自我发展机制、组织工作场所学习体系等方面提出超越高职教师工作场所学习困境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调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入手,以团结、爱和意志为切入点,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强弱归根到底源于教师在其专业精神方面的诉求,具体可用团结、爱和意志来表述。高职院校在培养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有着先天的组织优势。高职院校可以帮助教师从专业的角度认清、理解并实现团结;要让教师更懂得爱,学会爱;要注重对教师意志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为高职院校教师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以学院为单位,运用整群取样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内4所高职院校25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为:①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指数均分(5.60±1.28)高于中值5分;②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院校、不同系部的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各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状况处于中上水平,总体幸福感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较低,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可以采用以下途径:完善学校管理,增强教师归属感;提供多种平台,促进教师更好发展;加强学生管理,优化师生关系等途径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从调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入手,以团结、爱和意志为切入点,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强弱归根到底源于教师在其专业精神方面的诉求,具体可用团结、爱和意志来表述。高职院校在培养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有着先天的组织优势。高职院校可以帮助教师从专业的角度认清、理解并实现团结;要让教师更懂得爱,学会爱:要注重对教师意志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俞蓉 《知识文库》2023,(24):95-98
<正>本研究旨在探讨提升高职教育教师幸福指数的策略,并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分析高职教育教师的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策略。研究发现,职业发展支持、工作环境优化、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与合作氛围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与关怀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师幸福指数的关键因素。实施这些策略可以增加教师的满意度、工作投入和职业成就感。本研究的结果对于高职教育机构提高教师幸福感、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不明显且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2)不同性别、不同教龄高职教师在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教师在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和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教师在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上差异极其显著。3)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幸福感的不断提升,有助于高职学生各项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是高职院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理想选择。为此,文章就针对《体育锻炼在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幸福感中发挥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希望广大教师、学者在工作实践中受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教师是依法治教的坚实力量和保障,开展依法治教有助于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通过对依法治教内涵的阐述,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建议。建立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和民主监管制度,为高职院校教师在经济收入增长机制、职称级别晋升等方面提供公正的平台,促进其专业发展,同时提高社会公民法律意识和教育执法队伍素质。在依法治教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压力大、职业成就感缺乏,这些因素都影响他们的幸福指数。为提升高职教师幸福感,首先政府应为高职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其次,学校应从管理方式、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等多方面为教师提供帮助与支持;最后,高职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魅力,并提高感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调查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并检验应对方式对二者关系的作用机制。采取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情感平衡量表(EBS)、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E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河南省208名高职教师进行施策。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而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降低职业倦怠对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徽省高职院校中随机选取了7所院校的581名教师为被试,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较高,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其主观幸福感总得分都显著高于常模分数。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部分年龄段方面差异显著;在是否担任辅导员、所从教学校的示范等级方面差异边缘显著;在不同性别、学历、职称、教龄、婚姻状况、收入状况上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按照苗元江所编制《综合幸福问卷》,调查405位广东民办高职教师幸福指数现状,得出总体单指标幸福感指数和分项幸福指数结果,并对幸福指数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发现身心健康、物质条件满意度、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及家庭生活满意度等5个因素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承担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通过自己辛勤的创造性劳动使得学生成才并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主观愉悦感。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教师个人因素、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学生以及教师待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