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06年11月10日,记者从在浙江宁波举行的中国现存藏书楼联谊活动中获悉。我国现存藏书楼拟以浙江的天一阁、文澜阁、玉海楼、嘉业堂4座藏书楼为核心,。捆绑”其他地区的藏书楼联合申遗。  相似文献   

2.
1951年4月间,时任北京图书馆副馆长的王重民先生给嘉兴图书馆副馆长汪大铁写了两封信,讨论近代著名藏书楼浙江湖州南浔嘉业堂藏书的接管与整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数百年来,随着藏书的增减变化,其藏书目录达十余种之多,在历代藏书家中是罕见的。清嘉庆年间阮元编定的《天一阁书目》,则是其中有较大参考价值的一种。清嘉庆八、九年(公元1803—1804年)间,浙江巡抚阮元登临天一阁,他看到以往的书目庞杂无次序,因而订定体例,着重强调要节录原书的序跋,著录藏书家题识印  相似文献   

4.
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地处浙江南浔镇的嘉业堂藏书楼,不仅以丰富的藏书著称于世,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外。我国历代私人藏书楼刻书,古代以江苏常熟毛晋的“汲古阁”为最多,近代则以嘉业堂刻本最为有名。毛晋系明代晚期著名的藏书家兼刻书家。毛氏家族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曾刻有世称“汲古阁”本六百种。嘉业堂的楼主为刘承干(字翰怡,1882年生,1963年卒),他从1910年开始,在广泛搜罗古籍的同时,还注意觅集各种书版,加上自己雇工雕刻,据统计,嘉业堂藏有书版三万至四万块,先后印有线装书近三百部,约三千卷。查现有嘉业堂刻本,知刘氏印书大概开始于聚书后的第三年——1913年,最后刊刻时间可能是1930年。以后,刘氏家道逐渐走向衰落,这个不图营利的私人刻书业便告自然终止。现仅就嘉业堂藏书楼刻书的一些特色,分析论述如下: 一 丛书是资料性很强的参考文献。刘承干认识到:辑印丛书,能起到保存古籍、便利应用的作用。因此,刊刻大部头丛书是嘉业堂印书的重要方面。刘承干将购得仁和塘栖朱氏结一庐的丛书版,再加上自己所刻,汇印成《嘉业堂丛书》。刘氏说过,“购得朱氏结一庐丛书版,益以所自刻者,汇为《嘉业堂丛书》,此为校刊丛书之始。”曾协助刘选购图书的学者叶昌炽,在其遗著《缘督庐日记》中述及  相似文献   

5.
专副刊的"差异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首先,地方党报的专副刊在版面、栏目等设置上有必要作"扬弃性"的创新,不能一味"克隆"上级党报的版面和栏目,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把版面做足、出彩。在这方面,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打好"乡土牌"。瑞安日报的副刊《玉海楼》就是依靠浓烈的乡土气息,获得了读者的认同和自己的版面优势。名列浙江四大藏书楼的玉海楼是瑞安市文化史上的骄傲,取名《玉海楼》,即意在凸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这个版面创办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挖掘重要、珍贵的人文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民情。几年下来,创办了《玉海名家》、《罗阳话桑》(瑞安古名罗阳)、《乡村裨史》、《文物春秋》等一批受读者欢迎的栏目。它所刊发的稿件已足以编纂成一本丰厚的瑞安风土人情档案,由此激发了众多读者的爱乡热情,获得了日益壮大的读者、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6.
《天一阁文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辉 《图书馆杂志》2005,24(5):93-94
黄宗羲登临天一阁观书后,在其《天一阁藏书记》中感慨道:“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这句话既感慨藏书之难,也称赞了天一阁在遭受兵、贼、虫等厄劫之余藏书保持之久。可藏书虽难,却没有力量阻止任何藏书者的爱书藏书之心。中国历史上有难以计数的藏书楼,这些楼或者还保存完好、或者已经难觅踪迹,但是它们所承载的中国藏书文化却源远流长,为历代学人所重视。不仅仅是因为藏书楼曾经保存了众多珍本古籍,更重要的是藏书楼所体现的藏书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一代代的爱书藏书之人。  相似文献   

7.
历代私家藏书楼中,地处浙江南浔的嘉业堂藏书楼,是规模至巨、藏书最多的一个。藏书楼的全盛时期,只有1925年至1932年不到十年时间。这段时间的藏书,号称60万卷20万册(实际数为57万多卷18万余册)。其数量之大,不仅远超南浔所在湖州地区的藏书家:蒋氏密韵楼、张氏适园、王氏诒庄楼,而且亦为清末四大藏书家:聊城杨氏海源阁、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所不及。再过一年,就是嘉业堂建成七十周年。岁月悠悠,时间无情。嘉业堂往日盛  相似文献   

8.
浙江历史文献研究家顾志兴先生所著的《浙江藏书史》(杭州出版社2006年10月版),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之一。本书是作者在其《浙江藏书家藏书楼》(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基础上,经过多年积累和修订、充实成书的。由著名学者傅璇琮作序。  相似文献   

9.
天一阁藏书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天一阁”名称的由来、格局特色,介绍了其藏书来源及其藏书特点,分析了天一阁成为我最古老的藏书楼而巍然屹立浙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天一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藏书楼,本文以天一阁所藏文献在历史上的多次被使用事件为论据,证明文献信息的输出是确立天一阁在中国藏书文化史上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乾嘉学派的学者阮元曾说过:"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天一阁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家族藏书楼,无论在文化意义上还是在藏书历史上,其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作为我国明清藏书的代表,范钦的天一阁中除了丰富的藏书,还蕴藏着深厚的学术思想,其中不乏档案学思想。无论是典籍收集、保管,还是对藏书的利用,都对档案学有着一定的甚至是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古籍研究者企盼已久的《嘉业堂抄校本目录》和《天一阁藏书经见录》,由92岁高龄的华东师大古籍所周子美教授编纂整理后,该校出版社已于近日出版问世。 1920年,幼承家学、酷爱读书、买书和藏书的湖州南浔镇巨富刘承干,在他自己家园破土动工,兴建一座规模巨大的堪与宁波  相似文献   

13.
再见,天一阁     
深秋时节,江、浙、沪一行半月,我游了绍兴历史文化古城,去过蒋介石的溪口老家,但总 不及宁波天一阁给我的印象深刻。这固然同我的职业有关,但也因为天一阁位居亚洲第一、 世界第三的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藏书楼独具的特色。读书人无缘一访天一阁,真人生憾事 也!作为书中人,置身宁波月湖西面的绿树深处,徜徉天一阁中,大有来到麦加圣地朝拜之 感。清代学者阮元在《定香亭笔谈》中说到:“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书家,惟此岿然独存。”正因其“岿然独存”,才吸引了无数中外友人前来观赏。我从盐城图书馆不远千里来…  相似文献   

14.
何萍 《兰台世界》2013,(13):124-125
<正>浙江宁波天一阁,是国内外知名的一幢建于古代的藏书楼。该藏书阁的人名曰范钦,明朝嘉靖时期进士,最高官职是兵部右侍郎(等同于当前国防部副部长职务)。天一阁建造于嘉靖四十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四百多年了。因为范钦比较喜欢图书,遂将其集中起来的七万册图书全部收藏在该藏书阁里。天一阁有大量藏书,特别是明朝时期的刻抄本比较多。里面收藏的明朝地方志有271种之  相似文献   

15.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古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巍然屹立在宁波城月湖之滨,是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近年来,为了加强与国内学术界和藏书文化界的联系,提升天一阁的学汉地位和知名度,为中国藏书文化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一阁"得以巍然独存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以来,私家藏书楼曾经兴盛一时,其中著名的就有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和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等.但明清动荡不安,兵燹不断,私人的力量很难保护住珍贵的文化财富.有的毁于兵火,有的遭劫流散.如聊城杨氏"海源阁",晚清曾经盛极一时,但大量珍秘文物毕竟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永久保存的,藏书屡遭劫难,终究逃不脱毁散的命运,而至民国后期却已片纸不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私人藏书、刻书事业在清代发展至鼎盛①,乾嘉时期,江南地区的藏书楼、私人刻坊更是占据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57%)②,其中江苏和浙江两省藏书家数量最多③,可谓"清一代藏书几为江浙所独占"④.除了传统的士人藏书家,商贾也开始斥资进行藏书、刻书活动,他们纷纷利用搜集到的大量珍稀藏书从事刻书活动,成为具有藏书(刻书)家与商贾双重身份的著名士绅. 寓居杭州经商的鲍廷博正是这众多商贾藏书家中的一员.他以"知不足斋"丰富精良的藏书交结江南文人,以献书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嘉奖,以刻印《知不足斋丛书》获得了嘉庆皇帝的青睐和江南士绅的赞许,晚年被赐予了举人名衔.历来学者对鲍廷博和《知不足斋丛书》的研究⑤,多将重点放置在"有功于艺林为甚巨,今夫经之有传注训诂,史之有辩证援据,学问之大者尽于此矣"⑥之上.就算考虑到鲍廷博的商贾身份,大抵不过虽出身徽商,然自学成才,成为著名的学者、文献家,体现了古人"贾而好儒"的特点⑦.  相似文献   

18.
1板片组成现存嘉业藏书楼的印书板片主要为两部分,一为刘承幹先生自己刊刻的板片,我们把它称作嘉业堂板片;二为清末浙江官书局刊刻的板片;三为浙江图书馆接受捐赠的板片。我们把二、三称作浙江图书馆板片。2嘉业堂板片及其特色嘉业堂刻书开始于1913年,至1937年抗战爆  相似文献   

19.
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藏书楼>(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中编"中国藏书楼发展史"中介绍了民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藏书楼--刘承干的嘉业堂.书中对嘉业堂所典藏的珍贵古籍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且对部分珍籍的最后归属也作了交待,但唯独没有谈到所藏44册明抄本<永乐大典>的下落,这引起了笔者的好奇.因为嘉业堂所存永乐大典,与大连图书馆前身,原满铁大连图书馆有着很大关系,于是对本馆的历史资料进行了调查,对这批珍贵藏书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吴环伟 《兰台世界》2012,(36):52-53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天一阁为何可以存在400多年?其藏书理念和藏书管理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些都是本文将要分析和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