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学科普活动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有效途径,培养适合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因此,无论学校大小都要重视科普教育,都应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具有实用性,便于操作的科普活动。针对小学校师资薄弱,家长认识不足,经费紧张等不利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科普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汇》2014,(8):F0002-F0002
合肥市翠庭园小学创办10年来,以“求真知,做真人”为校训,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学校将科普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环境建设之中,每年一度的科技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3.
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校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始终把"科普校园"作为学校特色之一,把科普教育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工作。一、加强领导与管理,营造科普文化氛围加强领导。开展科普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普活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科学教师及  相似文献   

4.
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升科技教育质量,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近年来中宁四中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认真探索科普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重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关注小学科技教育的德育功能,尝试把德育渗透于科技教育的全过程,使“德行资于学问,进而圣智”,期望通过对这一德育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施,为培养高科技素质的贤德公民,建设和谐社会打好基础。一、科普活动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活动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型课程。我校开设了科普活动课程,辅导老师不仅讲授科学常识,还讲科学家的故事,讲当今科学发明的名人名事,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异彩…  相似文献   

6.
杨木 《教育》2008,(1):6-6
北京东城区利用社区科普活动,坚持将课堂教育、学校教学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做人素质。图为学生们在参观社区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7.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将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增强广大师生科技信息素养,提高广大师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科普活动以及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应用,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我校以科技信息节为载体,践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北京市西城区教委把科技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出发,开展了大量的科普活动。学生通过科技普及活动体验科学魅力,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重要的阵地之一。新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置了综合课程科学课,强调要培养残疾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要贯彻课改精神,就要从科学教育的作用、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适合残疾学生的科学教育方式三方面入手,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科学教育,培养残疾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科普活动对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影响,而科研实验室开展科普活动更是将科技进步惠及广大公众的行为,不但有利于激励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公众创新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全国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实践证明,这些科普活动提高了公众科学素质且受公众欢迎,还增强了公众防灾减灾实效。本文着重分析了科研实验室有效开展科普活动的实施情况,并对其形成的方式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总结。希望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科研实验室面向公众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相关制度和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普及科学知识的主要阵地,科技馆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用独特。学校科学课教学活动存在一些现实难题,科技课是科技馆开发的新颖的科普活动形式,科技馆要有针对性地开发科技课并教学,使之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82):173-174
<正>1.引言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学校科技教育明确了目标任务,也给农村中学的我校争创科技特色教育的品牌提供了机遇。2.农村中学科技教育的现状扫描农村中学科技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教育是以学校全体学生为主体的、通过学科科学知识教学、科技创新活动等为教育形式的,旨在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科学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科学训练的成才教育。“科学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育乃立世之基,人文教育为立人之本,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本文在阐述人文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就中职学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积极探寻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特点的人文教育措施和途径,使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发展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弄清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学校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即除了科学知识外,还要强调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互相渗透和集合等,这就是当前愈来愈强调的科学素质教育。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科学素质是当代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夏令营作为科普活动的一种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6,(18):38-40
开发和利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不仅是学校对未成年人实施科学素养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和相关品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依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目标,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中所开展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树立全新的科学教育资源理念,拓展学校科学教育资源的范围,优化这类资源,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激发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夯实我国科技及经济发展后备人才的培养基础,进一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植物园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以及多种生态景观,是进行生命科学与环境教育以及培养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我们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依托植物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基础,开展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自然教育和科学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植物,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其环保意识。一、自然体验式科普活动思想家爱默生曾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  相似文献   

19.
认识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有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森林科普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提高实践技能。因此。森林科普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王云建 《教育》2006,(5):24-25
“中国引进西学百年,迄今在技术上还是有相当的成就,在科学上却没有太大的独创。即使在最应当具有科学精神的科研与教育领域中,所谓教者不教,学者不学的现象也随处可见。……长期以来,提倡科学精神仅仅限于‘爱国、无私、献身’等片面的几点,以为科普教育就可替代科学精神的培育。”这是上海师范大学柳延延教授几年前在《科学精神在中国》一文中的观点。这个观点现在来看仍未过时。这么多年来,轰轰烈烈的科普活动时有所见,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作用有限。科普活动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忽视了对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