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象主义是 1 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 ,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 ,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 ,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 ,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 ,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 ,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莫奈是19世纪是最典型的印象派画家(印象主义画家集团的核心人物),而且是印象派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人称印象派之父。其代表作品《日出·印象》、《睡莲》以其微妙、徇烂的色彩表现谱写了光与色的诗篇,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通过研究莫奈及其作品,能够启发、提高我们观察自然、感受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梵高是西方19世纪后期后印象主义画家,是一位用生命和激情燃烧艺术的画家,他那充满感性的笔触和绚烂的色彩,以及充满东方装饰风格的线条给人强烈的印象。梵高的一生都在穷困中挣扎,这种贫困的折磨和对宗教的信仰使他对生命和艺术有着独特的感受。梵高抛弃了传统绘画那种纯粹技巧的抒情,创造出了一个全新而充满激情的绘画风格,从而成为西方现代美术较早的奠基人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以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表现为主线,从印象派绘画的基本概况出发,通过物理学对光与色的分析,引申出光对人的视觉感知的重大影响.以印象派代表画家的绘画风格为例,分析了光与色的发展历程,并系统总结了印象派画家创造性的色彩表现样式,重新解读了印象派绘画的色彩魅力.  相似文献   

5.
新印象主义在绘画上采取科学实验的态度,试图用光学科学的实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是把科学自觉地运用于色彩的探索。新印象主义代表人物修拉,更是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恪守这一严谨的乎科学研究的态度,在西方画史上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6.
宋元两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最重要时期,特别是元代山水画之变不仅是绘画史上的艺术变革,也是我国美学史上的一次思想深化;这次变革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在画坛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唐卫萍 《美育学刊》2013,(1):97-107
"墨竹"创作的传统由来已久,直到北宋时经过文同之手,"墨竹"才作为一种经典绘画样式确立下来,成为后世画家模仿的典范。文同在对画竹技法进行探索的同时,将"君子"人格注入到墨竹的创作之中,"画"出了士大夫眼中理想的竹子。"墨竹"由此成为士大夫绘画创作的经典题材。文同墨竹创作逐渐成熟并扩大影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墨竹"绘画样式在北宋画坛经典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野兽派绘画是二十世纪艺术的首次变革。它为一系列的艺术变革开创了先例,而它的代表人物马蒂斯则成为现代画派的桥梁,他一生创造了大量杰出作品,其中包括油画、壁画、雕塑、插图、剪纸等。他集印象派、后期印象派优点于一身,融汇贯通梵高、高更、塞尚的精髓,在形体上吸收了印象派反对再现的绘画理论;在色彩上突破了写实主义的灰暗画面,获得了自印象派以来全新的明快色彩光辉。基于客观与内心的需要,他发展了东方绘画的平面观念及装饰因素,放弃了焦点透视,追求艺术"表现"的感受。他的绘画,不但表现了客观事物的本质与生命,同时也表现了画家本人的认识、心灵和个性。马蒂斯为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的影响是深远的、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9.
印象主义是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他综合了印象主义画家和印象主义诗人的创作特征,探索出朦胧印象的创作特点,形成了独具特征的音乐语汇,创立了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本文旨在研究德彪西在声乐、钢琴以及管弦乐创作方面的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0.
明代中叶的苏州画坛以模仿文徵明为时兴,特别是文氏后期的深秀繁密的风格受到当时画家们的争相模仿,但这种模仿往往大多只得其表,吴门画派最后一位大家陆治却得其神韵。文章通过对陆治绘画风格转变以及对《仿倪瓒溪山仙馆》(1567年作)作品的分析,探讨了吴门画家陆治晚期画风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人物画是最早成熟的画科,它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状态。但是人物画的发展并没能持久,北宋后期,随着文人画对画坛的占领,人物画开始渐趋衰落,元以后的人物画便跌入低谷。造成人物画衰落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宋元文人画兴起后文人画家的出世态度和创作主张。文人画家消极逐世、脱离生活和轻视造型、“游戏三昧”的创作态度,直接影响了人物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的色彩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象派绘画是由法国画家克洛德·莫奈等开创的,印象派音乐则受其影响而形成,他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却有着许多共同的艺术表现特征,其中对色彩的应用与表现则是它们最突出的共同特征。绘画大胆使用高纯度的颜色,追求外界景物在光线作用下所引起的色彩变化;音乐则通过和声、配器以及调式调性等手段,造成音响色彩的不断变化。它们在色彩应用与表现方面强调色彩在作品中的应用与表现,是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所以形成独立艺术流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绘画构图是重要的绘画语言要素之一,它有着与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三个角度谈不同的绘画构图体现着画家不同的审美意向、追求、个性及给观者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4.
李唐是贯穿两宋画坛的重要人物,对比分析李唐南渡前后的作品,以李唐自身绘画风格的演变作为北宋画风向南宋画风转变的典型性,进而探讨李唐在这一变革时期所起到的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的深刻变革 ,给艺术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激变 ,从内心封闭走向精神解放 ,从单向思维走向多角度审视 ,从单一性生活模式走向复杂化不定格人生……这一切无疑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艺术活动。就造型艺术而言 ,色彩、线条等绘画手段的应用更多是趋向于与内心世界谐合一致 ,画面的合谐更多依赖于与人的心灵相应发生的和谐振动。因此 ,观照当代绘画作品的目光也不能不发生转换 :从对空间状态的亲近转向对时间状态的感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艺术直觉 ,在玉溪画家吴绍义的作品中 ,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传达出的特有味道 :红土高原上的蓝色…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绘画表现物象,传统的美学法则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采用的方法是:"目识心记,以形写神".绘画思想的核心是: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感情移入.用线造型,是我国绘画技法的重要表现手段,不论描写任何物象,画家创造出明快、犀利多变的线描,以适应不同的物象与质感.构图上,采用运动透视的构图法.中国画家运用色彩,从来不是"自然主义"的,他们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配备增强感染力的色调.他们敢于突破"自然物"固有的色彩,代之以感情中酝酿的色彩.近些年来,中国画"变形"之风较盛,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17.
色彩作为生活与生命本真状态的显象,在绘画艺术中得到了高度的表达与张扬。赋予情感表达的色彩,不仅升华绘画主题。而且超越色彩的本质内涵。通过凡·高的油画色彩表现,透视其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生活态度,并对生命存在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8.
印象派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画家梵高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他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人们往往只看到其激情的一面,在其激情的背后,梵高对绘画语言的探索及掌握,却是充满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杨舟 《职大学报》2007,(4):89-90
由于唐代诗人大多能画,而画家又把诗文序跋视为修养的第一位。故又大多能诗善写。诗歌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使得唐代诗歌中有大量的关于色彩学的材料,表明唐代诗人对色彩的性质、作用、配合规律有很深刻的认识。本篇将唐代诗歌中的色彩描写作一简要分析和初步研究,试图从审美方面揭示唐诗的色彩美及应用色彩学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元代画家黄公望在其著作《写山水诀》中提出绘画四忌“邪、甜、俗、赖”。明清画家在尝试为这四个字作解释的同时,又提出一些新的评画标准,其中的很多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绘画创作及品评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以黄公望提出的绘画四忌为出发点,重点梳理明清画家、评论家对这一绘画思想的认识,探讨“邪”“甜”“俗”“赖”之间的关系,试图更加深入地理解黄公望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