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新知     
好消息用树蛙对抗艾滋病美国研究人员日前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红眼树蛙的皮肤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 这种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破坏HIV病毒来阻断艾滋病的传播。红眼树蛙皮肤上的特殊腺体能够产生并存储这种化学物质——缩氨酸,这种物质能够杀死细菌和病毒来防止感染。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人体免疫细胞进行了相关试验后发现,这种化学物质能够杀死HIV病毒,但同时又不会破坏人体免疫细胞。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2.
刘昕 《中国档案》2015,(2):54-55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传播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由于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绝对数量很大,防治形势不容乐观。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 I V病毒)引起,人体在感染了HIV病毒后免疫功能丧失,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自1985年中国首例艾滋病患者在北京被发现,这种疾病就注定成为人人望而生畏甚至望而生厌的恶疾——不  相似文献   

3.
健康新知     
找到克艾滋基因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近日发现,人类一种基因能够阻断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细胞,从而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几率。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由美国、英国和阿根廷科学家共同确认的这一基因名为CCL3L1,负责控制免疫系统,指挥产生CCR5——作为受体蛋白质,CCR5 是艾滋病病毒进入并感染细胞的门户。研究人员解释说,所有的人都会从父母双方分别继承一个完整的基因副本。这样,人们实际上具有一个基因的多个副本,有的基因副本会发挥作用,有的则不会。 研究人员检查了4300人的血样,这些人中部分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4.
帮忙别添乱     
在2002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报道中,一则《国人更易感染艾滋病》的消息,让读者吃惊不小。 消息称,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在三种抗HIV(艾滋病病毒)主要因子中,基因CCR5是最重要的因素,它突变后能对HIV产生抵抗力,欧洲人CCR5突变率为10%,中国人的只有0.16%,由此得出中国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劳动保障厅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保障艾滋病患者公平就业机会,用人单位不得以感染或怀疑感染艾滋病病毒为由拒绝录用劳动者。  相似文献   

6.
第一现场     
艾滋病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危机。但尽管如此,艾滋病流行的实际情况仍远比人们预想的更严重。在迄今为止的23年内,已经有7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2800万人已经死亡。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青年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最近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的五大病毒:一、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较容易防治,二、脑膜炎,是脊髓液和大脑周围液体受到细菌感染而诱发的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痊愈;三、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路风 《新闻天地》2006,(3):38-41
近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联合国艾滋病总署专员朱托夫博士宣布,在我国深圳发现1例存在天然抵抗HIV(艾滋病病毒)的人体变异基因样本。这位携带者符合“长期暴露不感染者”条件的样本,即每周2次、连续4个月与艾滋病患者发生高危行为但不感染.具有高度相似的DC-SIGN、DC-SIGN(R)变异基因。据悉.这位携带者很可能是我国发现的首例天然携带抗艾滋病基因的黄种人。  相似文献   

9.
根据美国病毒基因公司(Viral Genetics,Inc.)的介绍,他们研发的这种被简称为VGV-1的抗艾滋病新药,作用机理是阻止HIV病毒进入人体免疫细胞,使之不能繁殖、破坏,从而使病毒数下降,起到治疗艾滋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健康·新知     
好消息 发现基因CEM15:有效阻击艾滋病毒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迈克尔·马利姆等人在《自然》杂志网站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一个名为“CEM15”的人体基因能够阻止艾滋病病毒对细胞的感染。但通常情况下,艾滋病病毒会产生一种被称为“病毒感染因子”的蛋白质,阻止这个基因发挥作用。因此,抑制“病毒感染因子”的功能才有可能使CEM15基因正常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随想     
王乾荣 《传媒》2003,(1):15-16
1.据联合国最新报告,全球目前已有4200万人成为艾滋病毒携带者,而预计到2002年年底,将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另有500万人将感染上艾滋病毒。我国已进入艾滋病病毒流行边缘,各种高危人群规模较大,流行形势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2.
爱滋病随想     
王乾荣 《传媒》2003,(1):15-16
1.据联合国最新报告,全球目前已有4200万人成为艾滋病毒携带者,而预计到2002年年底,将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另有500万人将感染上艾滋病毒.我国已进入艾滋病病毒流行边缘,各种高危人群规模较大,流行形势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病毒只能寄生于人的血液中,离开了人体很容易死亡,它在外界环境中适应性很差。对温度很敏感,56℃30分钟时间就能杀灭它,温度越高,生存时间越短;许多化学物质很容易杀灭它,20%的酒精、2.5%漂白粉液只要5分钟浸泡,就可以完全杀灭它;我们饮食中吃的油盐酱醋和胃中的胃液都能杀死艾滋病病毒;完整无破损的皮肤是防御艾滋病病毒入侵最好的屏障;除了黑猩猩能得艾滋病外,其他任何动物和昆虫都不会感  相似文献   

14.
健康新知     
好消息红参有助治疗艾滋病韩国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发现,艾滋病患者长期服用红参能够减轻病情延长寿命。蔚山医科大学教授赵泳杰自1991年起对艾滋病患者服用红参的疗效进行研究。赵泳杰对生存10年以上的31名艾滋病患者对比分析,这些患者在治疗期间未服用其它治疗药物、仅服用红参,结果显示,长期服用红参对缓解病情具有明显作用。艾滋病患者体内的nef基因具有促使艾滋病病毒迅速繁殖的作用。赵泳杰对服用红参7年以上、病情有所好转的16名艾滋病患者的nef基因进行分析,发现他们中14人体内的nef基因被破坏。这表明,红参能通过破坏nef基因来遏制艾滋病毒的繁殖。这一成果发表在美国《临床及诊断实验室免疫学》今年第四期上。  相似文献   

15.
11月10日,AIDS与SARS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这次大会上最出风头的人是谁?美国前总统、国际防治艾滋病基金会主席克林顿?艾滋病鸡尾酒疗法发明人何大一?或是出席会议的诸位中国政府官员、学?不。最吸引眼球的人物,应是宋鹏飞,目前中国内地惟一一名公开自己真实姓名的艾滋病病毒携带,一个21岁的男孩。  相似文献   

16.
一年前,人类对艾滋病发起的第一次总攻宣告失败:美国瓦克斯根生物公司研制的艾滋病疫苗第一次在大数量人群中测试,结果宣告疫苗无效。那是2003年2月23日。 一年后的今天,科学家卷土重来。2004年2月27日,《自然》杂志发表美国科学家的文章,宣称他们破解了猴子抵抗艾滋病毒感染的秘密:猴子体内有一种名为TRIM5-alpha的蛋白成分,可以阻止艾滋病毒进入健康细胞后脱落自身保护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5,(27):71-71
日本近畿大学研究小组7月宣布,他们发现那些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发生性行为却不易被感染的人,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特定区域存在与常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记者于鸿)今年是中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20周年。目前艾滋病在中国每年的传播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两位数,2004年底,全国共有80余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云南更是中国艾滋病的重灾区,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居全国之首。比艾滋病本身更可怕的,是社会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以及对艾滋病受害者的恐惧、疏远和缺乏关怀。为此,云南出版集团公司11月20日在京发起了“以爱的名义”出版文化公益活动,呼吁社会行动起来,关心救助艾滋病。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出席并讲话。这一活动得到了中国广大作家、…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前夕,一个关于“贵州艾滋女小琴(其实只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婚”的报道,被国内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对这些报道,该事件主人公小明即小琴的男朋友说:“媒体太可怕了。”小明所指的可怕主要有:小琴家的亲戚之前并不知道小琴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看了报纸上的照片后,都拿着报纸  相似文献   

20.
以检测和诊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技术为例,对专利分析的技术预见能力进行检验。本研究检验了利用专利预见产品的基本假设,专利申请在前,新产品上市在后。研究结论是专利分析可以进行中、短期的技术预见、产品预见和预见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