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条件作业法是体育教学的手段之一。它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帮助学生体会动作、改进技术,对提高中学体育課体操教材的教学質量有着良好的作用。在本届教育实习中,我队实习生为了提高实习課的教学質量,大胆地运用了条件作业法进行体操教材的教学。从运用情况来看,对提高課的質量有一定的效果。現将运用的內容、方法、效果以及运用中应注意的問題,簡单的介紹于后,供大家教学时参考。有不切实际之处,并請指正。 (一)运用的条件作业的內容和方法一、技巧前滾翻 1.目的:改进前滾翻团身不紧和两膝分开的錯誤动作。 2.方法:①蹲撑在15公分高的磚上开始做向前滾翻的动作,如图一。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黄石市、黄岡专区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提高,都能做到有計划地进行教学,体育課的教学質量也有所提高,对增强学生体質和貫彻中学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体操教学中,学生技术水平、身体素質、动作领会与掌握的速度、学习态度等各有不同,针对着学生的这些个别差异,如何进行教学呢?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們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老师認为按照大綱教学一般对待就行了,用不着什么个别对待,有的認为抓学习差的学生,有的主張主要抓学习好的学生,有的則認为抓两头带中间。这些看法,我认为都是不够全面的。如果以这种思想指导教学,必然会顾此失彼,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貫彻因材施教的原則,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但在技术課教学中究竟应如何貫彻因材施敬的原则,提高教学質量呢?这是一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运动量安排的合里与否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发育和运动成績的提高,尤其对中学生身体发育及健康之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中学体育課中合理地安排运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合理安排运动量,至今沒有一个絕对客观的指标。目前也缺少有关中学体育課运动量之实驗材料。此問題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异常复杂的問題。为此,我們在黄石市一、二、三中对初高中体育課做了一定数量的测定,发現了一些問題。二、测定方法在测定过程中曾企图利用血压、脉搏、呼吸三項生理指标,用简化方法(只在課中几个主要阶段进行測定)和定时方法进行測定。結果我們发現,这两种測定方法均不适用于中学体育課运动量之測定,用此两种方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对学院培养目标沒有足够認的識,因此在教学中,对給学生学习什么东西?学到怎样的程度?怎样教学生等問題,都不十分明确,思想上总想多教些,讓学生多学些,但脫离实际,教学中抓不着重点和关鍵,反而影响了教学質量的不断提高。在排球五大类技术教学中,究竟应如何貫彻“少而精”的原则,以提高教学質量呢?我認为根据培养目标和排球技术的特点,正确地确定基本技术,提高基本技术的課堂教学質量,以及采用教学比賽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体育课运动量过小,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密度、时间和数量,是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技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对高校体育课运动量的安排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荷负量。由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相互联系和制约,改变任何一种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运动量的大小。【训练量】组成运动量的一个部分。指教练员在运动训练计划中要求运动员完成作业的量。是离开生理负荷量来预定的一种训练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十余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健美操教学第一线,通过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现将其做一小结,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一、动作掌握阶段的划分明确动作掌握阶段的划分,能够使每堂课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易于检验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我通常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下图):一、建立动作概念阶段:要求学生想象中完成动作且技术要点明确。教授难度动作时这一步骤很关键。二、初步掌握动作阶段:要求学生在教师口令下完成动作且动作较为熟练。三、基本掌握动作阶段:要求学生配合音乐完成动作且动作较为规范。四、熟练掌握动作阶段:要求学生配乐准确、动作熟练…  相似文献   

9.
从56年貫彻大纲以来学校体育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有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体现在: 在体育教学上按大纲的要求,重视基本技术教学不够,老师在制訂教学计划时,总是考虑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具体到一节課时則先考虑各方面的配合,上肢、下肢、力量等好象这样做就达到发展素质的目的,而实际效果是什么問題都解决得不好,如教前滾翻,一学期出現几次,从初一到初三通过各种形式的滾翻重复多次,到高三的同学有很多还不能正确地完成,学生們反映“上体育課不过瘾,什么都沒学会”。由于只注意了教,而没有完成质量的标高,因此影响老师对教材的钻研,許多老师衡量一节課的标准,往往从密度和运动量的大小,学生的紀律,干部的培养,組織教学的形式等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
依照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排球正面垫球技术教学过程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1)学习基本姿势和移动步伐阶段 ;(2)了解动作概念,掌握动作要领阶段;(3)垫固定球阶段;(4)垫抛球阶段;(5)两人对垫球阶段。在各阶段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所学动作的认识程度和体验程度不同,对教学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准确掌握各阶段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及易出现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重要作用。一、准备姿势和移动步伐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准备姿势和移动步伐的要领,懂得它们的作用,养成从基本站立姿势为基础完成动作的习惯,为掌握好其它技…  相似文献   

11.
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这是体育教学中泛指的概念。通常人们把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数量(次数、距离、重量)、时间、动作质最、运动密度和强度的外部数值,作为衡量课的运动量的因素,但却忽视了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对所承受的运动量而引起的机能反应不同的内在因素。因此,我们应当把人体对运动量所引起的生理机能反应的内在的客观数值,作为评定运动量大小的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小黑板作为教具,有如下作用: 1.将本课教材内容、目的任务和要求,预先写上,使学生心中有数,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2.讲解动作要领时,写上简练的口诀,指出动作重、难点,使学生尽快领会动作,注意重点难点,有助于掌握动作。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体育院、系的体操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中,只规定了一定数量的体操动作,按照动作的难易程度进行安排,而没把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计划地列入教学大纲和进度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注意教动作,而忽视专项身体素质的现象。在学生初学体操时,因为动作比较简单,原有的身体素质尚能适应教学要求。绝大部分同学也基本能够完成任务。但当教学进行到一定阶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学会教师所救的技术动作,用来经常锻炼身体,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要切实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使学生比较顺利地学会技术动作,除认真搞好课堂教学中的示范、讲解、科学的教法与教学手段外,科学的体育教学分组有着重要意义。就目前体育教学中,有按健康分组和按学生机能分组等多种形式,究竟那种分组法效果好,意见不尽统一。下面谈谈个人看法。就健康分组而言,可根据学生不同体质区别对待,合理安排运动量,提出不同要求,可避免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现  相似文献   

15.
冬季时,学生着装笨拙,行功迟缓,反应速度降低,四肢不灵活,这些现象,特别是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尤其突出,如课中的运动量过大或过小,对预防伤风感冒与运动损伤、掌握动作均有不利。几年来,笔者根据冬季气候特点出发,采取相应措施,克服学生的生理惰性,提高学习效果,使之完成低气温环境下的教学任务。下面就本人的做法,略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正> 所谓心理定向,是指动作开始以前和完成动作过程中心理的准备状态和注意的倾向性。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定向,是掌握技术动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一、心理准备的定向 (一)坚决完成任务的心理定向 在女子耐力跑教学中,以学生入学时测试的800米跑成绩为基础,每次课教师都应提出合理的、具体的时间指标,并要求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实现既定的目标。这样做学生在练习中具有完成任务的决心,能克服疲劳和痛苦等困难,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反,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进行各种倒立学习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方位感,由于没有方位感,就不知道应该怎样用力,向什么方向用力,无法完成倒立动作。教师在指导和帮助时,除了用双手抓住练习者的双踝,用力向上拉(感觉学生的身体有千斤重),同时还不停地用语言提示向上用力“顶(顶肩)、并(腿)、紧(腰)、展(髋)、绷(直脚尖)”,指导和帮助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感觉倒立教学难度特别大。教学难度的是没有建立身体姿态感觉而造成的,其实倒立教学也是有技巧的,要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尽快完成倒立动作的学习任务,就必须建立身体姿态感觉。一、建立身体姿态感觉的方法和步骤;1…  相似文献   

18.
一、目标控制 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自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教师必须明确每个教材内容、每个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目标。在重视德育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时,突出目标的科学性、层次性、规范性,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注意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目标,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愿望,从而主动去完成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 二、负荷控制 量是身体运动的基础,强度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授课中要控制好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关…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中学(包括一般大、专学校)体育课的任务”这一问题,正在展开着广泛的爭論。有些人认为中学体育課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动作技巧;有些人則认为主要是訓练身体素貭:而另一些人认为既要学习动作技巧,又要訓练身体素貭,二者不可偏废。我认为第二种意見是較为正确的,但是必须全面认识动作技巧与身体亲属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认为,把掌握动作技巧与发展身体素质二者割裂开来的看法便是錯誤的。各种体育动作技巧,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規格,都要求一定的身体素貭条件,例如一般地来說,田径远动要求具有較好的力量和速度,体操运动除了力量外,还要求有更好的灵巧素质;而球类运动則要求有較好的速度和准确性,各种运动項目,都要求具备一定的速度、力量、耐力和灵巧,某些专門动作,还要求有某些专項素貭,随着动作难度的增加,对素质的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国内部分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在积极推行大强度、高密度的体育课,要求体育课运动密度要达到75%以上。全国各地再一次掀起新一轮鼓励大运动量的体育课课堂教学模式。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呢?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正确理解运动量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是指体育运动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量(见《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P1689)。运动负荷主要由运动时的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及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