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我想这就是赏识——欣赏肯定。而赏识一旦被教师、家长所运用,它的魅力是无穷的。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赏识教育无疑是教育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2.
幼儿往往争强好胜,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特别是老师的夸奖。在游戏当中,他爱争当权威人物,在比赛中,他爱争“第一名”。为了博得老师的一声亲切表扬,他们竭尽全力,乐此不疲。有的家长竟发出这样的感叹:老师的话比“圣旨”还厉害。的确,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充当的不仅仅是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应该是个示范者,老师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因为孩子常常视老师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为了激发每个孩子的上进心,我每天轮流让小朋友当“小老师”,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现的机会。这样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多萝西·洛·洛尔特的教育诗中这样写道: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挑剔的环境中长大,他学会了吹毛求疵谴责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长大,他学会了争斗和反抗;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中长大,他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被接受爱的环境中长大,他学会了爱惜这个世界。那么,一个孩子在充满真诚与关爱的环境中长大,他又会学会什么呢?2002年秋,我新接手了一个一年级,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新学期开始不久,班上就接二连三发生怪事,今天“他”的铅笔丢失,明天“她”的文具盒不翼而飞,后天“你”的新本子又不见…  相似文献   

4.
喝彩     
简简单单的“喝彩”两字,在我心里却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是表扬,是赞美,是鼓励……那天———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魏老师微笑着向我走来:“孟琦,你的作文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了!”霎时间,我完全被快乐“覆盖”了,接过那张令我“神魂颠倒”的报纸,在讲台上满怀信心地朗读起来。刚读完的那一刻,一阵热烈的掌声使我心潮澎湃。虽然仅仅是一瞬间,但我却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看到了一双双充满羡慕的眼睛,感受到了一颗颗真诚的心……“喝彩”具有的神奇力量会因为你为别人喝彩而使自己也得到进步。我有一个要好的同桌,叫金肖。因为胆小再加…  相似文献   

5.
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源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品质,没有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真诚热爱,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中华民族的教育史上,每一位有成就的教育家,无不是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和热情倾注于教育事业和培养学生上去.从古代的孔子到现代的鲁迅等教育大家,他们忠实于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品德,无不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而他自己则甘愿作培植花朵的泥土.为了培养人才,象牛一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用它养育青年.鲁迅热爱青年的赤诚之心,献身教育事业的泥土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有一位张敏老师说过:“每当我走上讲台,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眼前的这些孩子,不久将成为祖国的未来.”她给孩子们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就是“爱”与“美”.有的孩子衣服破烂,她用自己的钱买衣服送给他们;有的孩子没有妈妈,张老师象“慈母”一样为他们钉扣子,洗补衣服,教育他们学会生活自理.真挚的爱,开启了孩子们求知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通过教育,张老师班上的许多差生,找自己的差距,积极要求上进,逐步转化成班上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例子,几名专家拿着一本班级同学的花名册,指出其中的一些名字,说那些孩子都是神童。果不其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大家越看这些孩子的表现越像神童。这些孩子不久后也都获得了成功。大家不禁佩服那些专家的眼力。专家却笑答那些名字不过是他随便点的。同样,想使一个孩子变坏也很简单。只要他的父母、老师、同学天天都对他喊:“你真讨厌,又笨又懒,什么也不会,只会干坏事惹人生气……”那么,这个孩子很快就会成为大家描述中的那位“坏孩子”了。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者,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切记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  相似文献   

7.
小学低年级儿童上体育课时,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特点,总想在各种场合(如排队、做操、练习、比赛、游戏等)表现自己,并期待得到教师的表扬。其实,有些表扬对青年、成年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可能还会产生反感,但对于孩子们就不大一样了。哪怕是小到一个孩子跌倒了没有哭,另一个孩过去把他扶起来,尽管这样平常的事情,但一经老师表扬,不仅在受表扬孩子的心灵中,而且在全班学生中都会引起强烈的反  相似文献   

8.
《纲要》在“总则”中特别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总有那些“弱势群体”常常被教师忽视,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尊重,使孩子间的能力差异越来越大。如何尊重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让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呢?本人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一、把真爱洒向每个孩子爱的需要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教师与幼儿间的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维系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会潜移默化感染孩子,使孩子产生安全感、信任感,进而变得自信。宋菁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孩子,无论老师开展的探究活动多么有  相似文献   

9.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主题探究活动的尝试,于孩子于我收获都非常大,从中也获得了许多启示。启示一:从“学”到“做”,让孩子体验学习我记得一位教育家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才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在我们大四班进行的“神奇的火”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孩子从实验的操作中知道了燃烧的秘密,还通过与父母共同制作“火箭”大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努力使每一个活动都能成为有效的教育活动,因为这才是帮助孩子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启示二:从“教师”到“家长”,挖掘家长的潜在资源在探究活动的进行中,我发现一些对  相似文献   

10.
每个做教师的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都经常使用表扬的方法,有时也用批评的方法.然而要做到每次表扬和批评时所作出的判断都合适、妥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怎样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呢?(一)发自内心的表扬,充满爱心的批评.学生们总希望能从老师这里获得发自内心的称赞,对显而易见的奉承话,学生是不会满意的.那么,也必将失去表扬的效应.因此教师应实事求是、发自内心的表扬.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在班集体活动中,当某个学生的发言有可取之处时,我就采纳,并对学生给予表扬.这时的表扬是该学生与同学进行有目的活动时,为大家而做出贡献所获得的,不是牵强附会的表扬,必将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这就是教师发自内心表扬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丁丁又饶有兴致地读起了课外书。不知不觉,夜已渐深,忽然书中出现了一块石头,还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丁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石头居然说话了:“丁丁,别害怕,我是魔法石,很喜欢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和我交朋友,我可以解决你在学习中的任何问题。”丁丁一听来劲了,他兴奋地说:“在读书时我确实有烦恼,你看,现在的书多得浩如烟海,书里的信息无穷无尽,我该怎样读书才能收获更多,效率更高呢?”魔法石轻轻笑了笑,说:“我今天就教你一种读书的方法,叫‘厚薄法’。”“‘厚薄法’?好奇怪的名字!”魔法石接着说:“这是著名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2.
多年从事党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真正懂得了“爱”的价值。爱,全身心地去爱,必然在事业的园地里开出艳丽的花朵。爱事业,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品质。要想在教育教学中做出些成绩,就必须有爱心,真心实意地去爱我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爱的本质是给予”。教师热爱学生是天职,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性质与特点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决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离开了“热爱”,教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教师的爱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古今中外,所有的阶级在教育上的代表人物都重视“爱”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父母爱的逐级延伸,是更高层次的,对学生是个动力,也是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一个重要源泉,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相似文献   

14.
“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斐语,只要你一个眼神肯定,我的爱就有意义,我们都需要勇气……”一段优美的旋律道出了爱情需要勇气。的确,爱需要勇气,爱也常常能够给我们勇气;但,爱并不因此就失掉了羞涩,也不因此失掉了尊严。爱虽宽容,宽容中却有苛求,它从来就不是无条件的。至少,它要求你跟你所爱的人,在精神上必须保持同等的高度。惟其如此,爱才能使你与你所爱的人彼此和谐,使你们确信彼此找到的是自己的另一半。路彬教授在《阅读爱情》一书中说得很正确,我很赞同他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资料:“我们幼儿园来了个外国小朋友”,每次听到这样的话,王宇歌小朋友父母的眉毛就拧在一起。王宇歌是我园新来的一名小朋友,她患有少见的先天性的白化病,她全身皮肤都是白色,头发是金黄色,眼睛是蓝色。眼球轻微抖动,怕光,视力极差,只有近距离才能看得见。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是多么吃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王宇歌小朋友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儿童。我们接受了这个特  相似文献   

16.
一、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一)充满爱心和信任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伸出充满热爱的双手,这就是英才教育。”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则可能泯灭学生的天才。我们要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对后进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作家冰心说过,  相似文献   

17.
换一扇窗户     
黄刚 《阅读》2005,(12)
一个美国小男孩天生就有一个奇丑无比的大鼻子,因为这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觉得不愉快,不自在,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窗外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孩子,你…  相似文献   

18.
曹玉婷 《阅读》2012,(12):25-26
我很爱养狗,家里那只“小飞”是我最爱的狗。小飞全身几乎都是棕黑色,只有胸脯夹杂着一小块白色。一对水汪汪的眼睛像两颗黑葡萄似的,三角形的耳朵耷拉在头的两侧。四条粗壮的腿显得特别有力。它常常坐在高处等我放学回家,从远处看显得特别威风。  相似文献   

19.
宸宸画像     
石岳川 《阅读》2010,(4):28-28
宸宸是我的弟弟,他的眼睛大大的,却戴着一副小黑框眼镜。他胖胖的,很喜欢吃肥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们都不让他吃肥肉。他说:“大家都不吃肥肉,那不是很浪费吗?”他非常想吃.但家里人总是让他少吃肥肉。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不是纯粹的政治课,也不是单纯的德育课,如果不能驾驭教材内容,或是教学方法运用不当,这门课是不大受学生欢迎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好该科教材内容,运用情感教育,讲究教学中高尚情操的感染美,是教好这门课的关键。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和高尚情操去感染学生,是引起教育对象情感变化,使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我在讲授“爱国主义”这一概念时,首先有感情地讲述了一段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南方海边的一户贫苦人家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但却无法养活他。按照传统的习惯,父亲抓了一把家乡的黄土,装在红布袋里,系在孩子的脖子上,母亲让孩子尽情地吸了最后一次乳汁,然后把孩子放进木盆里,让他在大海中随波漂走……几十年过去了,孩子已成为老人,他按照红布袋上写明的地址,从异国他乡回到自己的故土,这时父母亲早已不在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