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前言随竞技体操运动水平的提高,单杠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飞行”动作中空翻多度数转体抓杠类难新动作已成为专家们评估运动员单杠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单杠后空翻转体540°抓杠动作自82年出现后,一直受到体操行家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外体操比赛中仍难见到,本文就这一动作的基础“京格尔”空翻(后空翻转体180°抓杠)实施定量的影片分析,旨为单杠后空翻转体540°抓杠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并为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随着竞技体操运动水平的提高,单杠技术动作的创新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飞行”动作中空翻多度数转体抓杠或“飞行“接”飞“行”的难度空翻动作已成为专家们评估运动员单杠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单杠后空翻转体540°抓杠动作自82年出现后,一直受到体操行家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外体操比赛中仍难见到。本文在“京格尔”空翻力学诊断的基础上,对如何完成后空翻转  相似文献   

3.
单杠前空翻和腾越类动作振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体操技术的迅速发展,单杠向前类型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对振浪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振浪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掌握和技术质量,所以分析研究振浪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的动作有:团身前空翻二周转体180°,屈体前空翻二周转体180°,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猫跳”,反吊前空翻抓杠,燕式转体360°,团身前空翻二周越杠下。  相似文献   

4.
单杠飞行动作的历史发展及其演进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着重从历史角度对竞技体操单杠飞行动作体系的发展与演进规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系统地分析,旨在完善竞技体操动作的理论体系,提高我国单杠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结果表明,单杠上的飞行动作在历史发展中具有5条基本演进规律后摆类飞行动作优先发展、前摆类飞行动作赶超发展、越杠类飞行动作突出发展、空翻在先转体跟进发展、空翻转体越杠组合发展。认识这些规律,对在运动实践中进行单杠项目飞行动作的教学、训练以及技术创新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5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前八名运动员成套动作进行研究,探讨巴黎奥运周期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1)Ⅱ、Ⅲ组别动作将是成套动作编排的主体动作,难度动作选择集中在C、D、E三个组别,不同类型动作选用呈现非均衡状态;(2)第Ⅰ组别动作倾向于向后大回环类,第Ⅱ组别动作形成特卡切夫类、空翻越杠类“平分秋色”发展局面,第Ⅲ组别动作以阿德勒类动作为标配,屈体回环类动作逐渐增多;第Ⅳ组别动作呈现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度下呈垄断局势;(3)“特卡切夫类+特卡切夫类”稳步发展、“阿德勒类+飞行动作”日渐增多、“空翻越杠类+空翻越杠类”短暂减少,连接串将由“二连飞”向“三连飞”快速发展;(4)D分和E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后的比赛将是难度与质量的双重较量,建议要努力做到“提难度、保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队运动员山广于1984年5月将单臂后空翻转体540°抓杠用于比赛后,至今已过去两年多了,但在我国仍没有第二人将此动作用于比赛。从单杠的技术水平来看,尤其是在“飞行动作”上,我们与苏联队员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实践证明只要  相似文献   

7.
自1981年甘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以来,男子单杠技术是六项中发展最快的项目之一。首先表现在下法的难度、腾空高度、落地稳定性方面都有新提高;其次是脱手再握的高空翻、高腾越的数量更加普及,尤其是腾越接腾越及腾越接空翻的高难度连接已成了夺冠的重要武器之一;第三,用单臂完成的各种转体以及各种握法(反握、正握、扭握)的单臂接空翻抓杠已成为加难、出新、改变成套编排的极重要内容之一。因而,继续深入的总结和研  相似文献   

8.
在近年的比赛中,单杠脱手再握动作大量出现,已成为衡量单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无论在训练或比赛中,这种动作的失败率都较高,因而有探讨的必要。较典型的脱手再握的全过程包括:大摆下落、振浪、制动、撤手、腾空以及抓杠。各阶段密切联系,前阶段总是后阶段的初始条件。能否顺利抓杠,与此前的各阶段的力学参数都有一定关系。顺利抓杠的最后条件是几何性的:1、抓杠前人体重心与单杠间有适当的水平距离;2、躯干与水平面有适当的夹角。以上两种参数的形成,是从大摆下落开始的一系  相似文献   

9.
新国际男子体操规则对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新体操规则的变化及最近世界大赛单杠动作编排,探析新体操规则下单杠动作编排趋势和对策:增加单个飞行动作难度,重视与高难度飞行动作的直接连接,丰富飞行动作种类,适度增加飞行动作加分比例;加大杠上动作与飞行动作的连接组合仍是最为重要的单杠编排原则,合理运用杠上高难动作;力求落地站稳,挖掘C组难度动作的加分潜力。  相似文献   

10.
高低杠项目特点和动作的分类高低杠是女子体操比赛的项目之一,高杠离地面是2.30米,低杠是1.50米,两杠之间的距离,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练习动作的特点自由调整。在高低杠上可以做各种倒立、回环、转体、空翻、腾越……等动作,要求运动员具备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一套高低杠动作,当前几乎全部运用动力性的动作来组成,在组织编排上,要求新颖,独特。近年来运用大摆技术来练习蹦杠、弹杠,发展了不少高难度扣人心弦的空翻、转体和出其不意脱手再  相似文献   

11.
研制科学的辅助训练器材,是推动体操运动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据资料介绍,一些体操先进的国家单杠项目发展很快,尤其是单杠的转体动作具有独到之处,空翻类抓杠及杠上转体类动作日益增多,与采用先进的单杠辅助训练器材有直接关系.目  相似文献   

12.
一、高低杠的特点和动作分类: 一套高低杠动作,当前几乎全运用动力性动作组成。组织编排要求新颖、独特。近年来运用大摆技术练习崩杠、(弓旦)杠,发展了不少高难的空翻、转体和脱手再握的越动作,动作之间换握、连接紧凑多变,有百花争艳之势,再加上燕子旋飞似的惊险下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13.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的力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是发展单杠高难动作的基础,本文将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按接做不同动作的需要,分成大回环型、下法型、空翻再握型和空翻越杠再握型4种。对各种振浪动作、人体受力情况、能量贮备与转换、振浪速度、用力方向、脱手时间部位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人体力学模型的单杠大摆动振浪动作的计算机模拟对比,指出当前很多运动员采用的大屈体振浪动作与直体大摆振浪动作相比较,能量浪费多,动作不流畅,还易造成运动员肩、腰部损伤,振浪的效果几乎相同。建议在做下法时以不采用大屈体振浪动作为宜。  相似文献   

14.
对南昌城运会与新加坡青奥会体操比赛成套动作难度、连接加分、结束动作、结构组分布与编排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成套动作价值主要是以D组难度编排成套的比例高于国外运动员,尤其是鞍马、单杠和吊环优势较为突出,但自由操、跳马难度价值优势不明显;自由操获得“一连接”或“两连接”加分人数具有优势,但缺乏空翻2周和其他空翻连接,单杠连接加分采用“杠上动作接飞行动作”的方式,优势较为突出,反映了我国运动员掌握单杠“近杠动作”能力较强特点;结束动作的优势体现在D组难度上,但双杠缺乏E组结束动作;跳马平均D分有一定优势,但运动员掌握高难动作优势不明显.探讨了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主干动作和优势动作,发现主干动作总体上具有74.3%的一致性,说明主干动作呈现出集群性特点;我国运动员完成优势动作数量和完成人次较多,但自由操的前屈2周、鞍马的吴国年、Flops-组合动作、吊环慢翻上水平十字、跳马前手翻前空翻2周、双杠后上一杠倒立和前团2周下等,有待成为今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发展难度的优势动作;青少年运动员成套动作均采用“优势弥补式”的编排模式,我国运动员各单项不同程度存在着个别结构组优势难度数量与完成人次偏少、成套编排偏雷同等问题.根据我国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编排的优势与不足,对现行国际体操男子评分规则对比赛的导向作用、存在不足进行了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纵观体操发展史,在单杠项目中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每一次发展、变化和突破都是与新的较为先进的大回环技术分不开的。如果说老式的挺腹大回环只能完成直体空翻下,而较为先进的“鞭打振浪”大回环技术却产生了众所周知的“特卡切夫”“京格尔”等飞行动作的话,那么在今天应用崭新的“盖浪鞭打”大回环技术,将会使单杠的飞行动作带来一个令人瞩目的飞跃。对于“盖浪”技术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单杠向后大回环连接的下法采用了“盖浪”与“鞭打振浪”相结合的技术(下称“盖浪鞭打”技术),然而同样连接的脱手再握动作在结构和技术上与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了进一步发展脱手再握动作,不妨对二者进行简略分析。一、二者发展之相互关系在采用向后大回环的技术与动作的发展过程中,二者都经过了前三十多年的演变。下法采用的向后大回环技术经过挺腹式——鞭打振浪式——盖浪鞭打式的发展过程。其动作则从简单空翻下——复杂空翻下——高难空翻下。脱手再握动作在前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体操的生命。我国的竞技体操运动素有创新的传统,但是,信息交流较慢,影响了“创新”的发展。这里介绍六篇“创新”动作的文章。其中,单杠单臂后翻空转体540°成悬垂、双杠横杠后空翻两周下已用于比赛,单杠后空翻转体900°抓杠经过试验,鞍马立式回环、单杠前空翻成倒立和双杠正吊前摆上等动作正在试做。希望我国体操动作在“创新”上有更大的发展,并应用到大型国际比赛中去。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单杠团身后空翻转体180°越杠再握动作,是我国运动员创新动作,它使单杠的飞行动作向空翻、转体、腾越三结合更高的水平发展,是当今世界较难的动作之一。我们通过对王崇升成功与失败动作的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完成阶段的研究,总结归纳出该动作的技术特征,并揭示失败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促进该动作的普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整个七十年代,男子体操各项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使体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自由体操的“旋”,鞍马的“托马斯全旋”,吊环的直臂大回环,跳马的“塚原跳”,双杠的大回环,单杠的空翻再抓杠的“飞行动作”等等。这些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新技术、新动作,如今都已经实现了,并且又派生出大量的新连接、新编排,把体操技术推向奇妙的境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既难又新。在体操技术整个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难和新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进入八十年代,教练员的训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特征与趋向。采用“D组以上难度”的“单飞”或二个C组以上的飞行动作直接的“E+D以上”难度的“多连飞”,再分别结合“大回环转体”和“掏类转体”等类动作构成的高难“单动作”(或“二连接”)、或“单动作”和“二连接”(或“三连接”),并使用E组的空翻为下法,是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E组或SE的“单飞”、发展“E+D”以上不同类型的高难动作“直接”,及运用SE的空翻为下法等,也将是新奥运周期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