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五期间",长春市南关区承担了吉林省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一课"课题应用研究工作。其目的是运用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以下简称两级实验校)的科研成果及优质的教育资源,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我区在实验研究工作中,探索出了"双教一课"应用研究的基本模式,可以说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编制城乡统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教育统筹是城乡统筹的重中之重,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统筹是城乡教育统筹的必然要求.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城乡倒挂"现象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亟待统筹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必须确定科学合理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对中小学教师编制进行动态管理、设置中小学教师流动编制、充分发挥国家"特岗计划"的调控作用从而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是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对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应然诉求。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城乡结构性失衡,并非表现为教师储备数量差异,而表现为教师质量差异,城区教师质量明显优于乡村。统筹城乡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需要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确保配置取向合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劳动力价格,引导城市教师合理"倒流";落实中小学教师"契约人"身份,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4.
《山西教育(综合版)》2006,(6):F0002-F0002
为了实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晋中市榆次区在全区范围内实行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服务期制度,每年有2%的城市教师通过全(兼)职支教,结对帮扶,送教下乡,挂职学习等多种方式支援农村教育。由城市中小学的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能手组成的“骨干教师讲学团”定期巡回下乡送教,为农村学校教师讲课,评课。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电教馆依据“面向农村,科研先导,应用为主,加强培训,整合资源”的电教工作方针,拟定了“十一五”科研课题:“城乡中小学教师同教一课”,“城乡中小学生网上模拟创业”,“城乡中小学视频综合教育”。并且要求三题共作,体现了“服务农村,专题细作,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教育,缩小城乡之间教育事业"二元结构"的差距主要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对整个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基础教育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新模式,就无法产生教育统筹发展的新动力,没有教育统筹发展的新动力,就找不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建构以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依托教育行政部门、中心城市重点中小学、农村中小学,传递和盘活中心城市优质师资资源,放大优质师资资源的辐射效应,实现师范院校、重点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有机衔接,创建以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双赢合作模式为目标的教师教育改革与服务示范实验区,在更加开放、广阔的时空中培养和培训教师,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切实解决现实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中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短板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乡教育二元分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日本进行了近100年的探索,推行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即通过教师定期的城乡流动,使城市与乡村教师资源得到均衡化配置,有效地阻止了因城乡师资的巨大差异而引起的城乡教育的不平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8所城乡学校2292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抽样调查:51.2%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2.2%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2.5%的教师出现"心理疾病"(2007年第34期《成才导报》)。平时教学任务的繁重对教  相似文献   

9.
邓有为  冯志辉 《教师》2014,(1):21-22
正"送教下乡"是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大限度发挥"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培训手段。但在实际培训中,实践者往往依照自己的想法,派一两位专家教师搞个讲座或上两堂示范课,和参训着者的需求并不适合,与参训者的培训要求相去甚远,这样导致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明确指出"培训效果评价要以帮助教师解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提升我县贫困边远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山区教育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推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送教下乡"活动已成为我们开展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如此看来,  相似文献   

11.
自笔者2006年首倡观课议课以来,观课议课已经引起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和实践热情,本文重点介绍观课的重点和议课的话语,希望对一线教师的实践有所帮助。一、观课的重点(一)以学生学习活动为观察对象一般来说,教学的路线是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观课议课致力于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向"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2.
<正>实现信息化与扶贫深度融合要解决当前存在的农村教育瓶颈问题可以用"互联网+"的思维,推动城乡教育的组织变革,提升乡村学校的创新能力,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解决乡村教师"派不出、留不住、教不好"的困境,实现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的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也即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具体操作上,可以选取农村偏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总体上看,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短缺、结构不合理,一些地区教师待遇低、培训机会不足,职业吸引力不够,"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仍很突出。因此,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城乡教育真正实现一体化发展,让广大适龄儿童都能公平接受教育,仍然是我国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市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努力发挥这项工作的独特作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中小学辐射,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慕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作用于教育系统的一个典型代表,它的发展已经触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成为助推传统课堂教学转型的强势力量。中小学教师应对"慕课"挑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教学方式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学习范式从"依赖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教师角色从"知识的垄断者和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艺术教育。因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我们承担着开展区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任务。多年来,我们实施了"区域推进"的策略,在区域内实施"所有中小学艺术教育共同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策略一:科学理论指导只有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中小学艺术教育,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正确方向,才能明确思路目标,落实  相似文献   

17.
钱灿 《今日教育》2012,(10):11-13
9月2日,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为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校长、家长上了"开学第一课"。周旭的报告引发了教育人思考校长如何办好学、教师如何教好书、家长如何更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它传达的是重庆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教育民生问题的切实关注。它更真实地反映出一位教育行政官员用心、用情、用智推动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共同促进教育发展的朴素教育情怀。  相似文献   

18.
黄芳 《四川教育》2021,(12):8-9
党史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当前,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出现了思政课、历史课唱"独角戏"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其他学科"不挖不教""挖得不够""挖而不教"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科教师课程思政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教材支撑不够、能力不足和推进机制不健全等.对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要避免唱"独角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一定区域内实施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与良性互动以促进我国中小学学校城乡教师力量的相对均衡,日益成为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状出发,以推动城市教师向乡村学校良性流动为目标,全面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学城市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的主要制度障碍和相应的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历了"校校通""班班通"的发展路径,对于解决优质信息和资源在课堂上的合理有效应用,改变教师教学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助推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我国十年的教育信息化无论设备设施的配备,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更多关注的是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做文章,很少关注为学生的"学"创设信息化环境和条件。"组组通"项目的实施,就是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向关注学生如何"学",探索教育信息化助推新课程改革的新路径。通过项目实验,探索"组组通"网络环境技术解决方案、平台开发、资源配置以及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寻求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结合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