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位朋友说过这么一则益智故事:夏天,大人带孩子到乡间的一条小河中去摸鱼,奇怪的是大人叫孩子“儿子”,孩子却不叫大人“爸爸”.也许是孩子管大人“爹”,亦或叫“父亲”?可能刚认领的儿子还叫不惯“爸爸”?难道孩子不会说话…‘··说来也简单:大人是孩子的妈妈.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面对一个问题,总是以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来对待和解决.这种心理准备状态或是受先前活动的影响所致,或是受已有的经验的影响所致.人总是按照比较固定的、习惯的思路来思考,这就是“定势效应”.走势效应即思维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却…  相似文献   

2.
有的学生怕做数学作业.这是一种常见的个别现象.是一些教师不能原谅的事。教师一般会认为学生懒惰.或是不负责任的家长造成的.所以总是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不是把他们臭骂一通,就是打电话告知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教”.要么搞一些恐吓政策.“明天再不做就不要来上学”“放学前不补好作业不许回家”等等.迫使学生不敢不把作业做完。  相似文献   

3.
在作品中回忆往事,这是文艺创作的一大“惯例”。借助回忆,作者或是感怀自己非同寻常的身世、刻骨铭心的经历,念念不忘,不吐不快,遂“编述一集,以告天下”,如《红楼梦》等;或是反思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状况,揭示某些“病症”,“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如《故乡》《祝福》等;或是借古讽今、知往鉴来,在历史故事中寄寓着作者的批评与理想。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杂志的编辑,近年来遇到的“关系”稿越来越多。所谓的“关系”稿,是指那些稿子不够发表的质量要求,却有人情压力的稿件。老朋友,老熟人;或是某位领导的旨意;或是什么名人的推荐。编发吧,稿子质量不行,发了影响本刊质量;不发吧,人情如山,得罪不起。真是左右为难,令人忧虑。这类稿件的发表目的,或是为了评奖出名,或是为了职称评定之需。据说,评定职称特别是评定高级职称,必须有研究论文这一硬件,而且是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试想如果一个人年限到了,资历有了,只因这个“硬件”不硬,得到的就是否决票。于是乎,许多…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阶段,“距离”的概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学生对“距离”这个概念的认识的不深入,从而对很多题目无从下手,或是由于认识的不清而出现错误,这也是造成他们在考试中失分较多的重要原因.那么,在初三复习阶段将“距离”作为一个专题,来理清学生的思维是很有必要的.本将就“距离”这个内容,围绕初三的复习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或是评分式,或是评级式.或是评语式……在目前的作批改中,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  相似文献   

7.
文尹 《广东教育》2006,(1):67-67
做了十几年老师,什么名利都没沾到.却落得个“问题教师”的名声。这名既不是学生取的,也不是同事诬称的.而是一些煞有介事的领导“赏封”的。知我者.有时还会揶揄地说.做这样的“问题教师”真不易.需要勇气.难能可贵!不知我者会误以为,我为师品不端.行不正.或是身心残障.不健全。  相似文献   

8.
王淦生 《师道》2008,(7):42-43
看看考场上那些“原生态”作品,或是歌功颂德的“礼赞”式文字,或是高谈阔论的“社论式”宏论,或是无病呻吟的小感触,或是东拼西凑的“百衲衣”…… 古人云:文为心声。可我们去读读那些考场作文,这“心”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目前已有的几种“整合”模式分类方法,或是以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使用形式为分类标准,或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阶段为分类依据。我们认为.首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总体定位.将“整合”模式分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学习工具“两大类别;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理念为主要分类依据.辅之以信息技术使用形式的判别标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整合”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0.
这里说的“难看的孩子”.并非“残疾人”,而足指那些长得不够漂亮.似有轻微生理缺陷.被人称为“长相不行”的孩子。他们或是五官有缺陷,个头矮小,身长腿短.过胖或过瘦;或是语言、动作有缺陷,口吃、聋哑、举手投足不协调,样子有些“怪怪的”等等。在学校,这类学生为数不多,却往往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没有“漂亮”孩子广受羡慕的“优越感”,没有“一般化”孩子不被关注的“平常心”,也没有“残疾”孩子倍受关爱的“感激情”。他们常常被人有意无意地当“话茬”作“谈资”,受到伤害,却有口难辩,也少有人过问。  相似文献   

11.
比较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困境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是在学科建设中,我们往往采用“比附”而不是“比较”的方法;二是我们缺乏真正的“他者”眼光,或是以自己的误读研判“他者”,或是贬低“他者”,或是贬抑自己的立场与思想;三是在研究中我们往往缺少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意识。为了摆脱这些困境,比较教育学必须立足现象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立场.重新思考与定位学科建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K迷.最近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奇怪的声响,或是看到过什么怪异的物体?什么,一切正常?不过,我们的科学家早在1998年.通过一种叫做“地震检波器”的科学仪表首次发现来自地球的神秘嗡嗡声.当时他们称这是地球的“嗡嗡之音”。这种声音完全不被人耳所察觉,而且地球上某些地区的嗡鸣声比其他地区大。  相似文献   

13.
解排列组合中的分配问题时,同学们普遍感到困难,不知如何下手,或是因“有序、无序”不清或是乱用“原理”等原因而致错,为突破这一难点,下面谈谈解决此类问题的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14.
黄圣福 《江西教育》2009,(12):12-12
教研员行走课堂要做到行之有效、令人信服并且对教师成长和教育发展确实有利,得有“亮剑”的精神和勇气,服务思想贯穿始终,躬身实践,善思勤研,要防止“官化”。然而,部分教研员在实际行走中的现状却实在叫人不敢苟同:或是只听课不上课的“只研不教”的研究;或是听课后“优点一点,问题一堆,理论一套”的口头式指导;或是坐到办公室里翻看教师的备课本(教案、反思)、听课本和学生的练习本,尔后“指点江山式”地评头论足一番、以检查代替服务。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在进行队列操练时,按立正、稍息、卧倒等口令,做出统一规定的动作姿势。“月”偏旁在合体字中,也会做出“立正”、“稍息”、“卧倒”的姿势,你信不? “月”偏旁,因在字中的具体位置不同,形状发生变化,或是立正姿势——“(?)”,第一笔为竖;或是稍息姿势——“月”,第一笔是撇;或是卧倒姿势——“(?)”。我们把不同位置,不同形体,分别列举如下: 作字底,呈“立正”姿势,从“(?)”,两腿直直地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品《不差钱》中“不差钱”一词的语用分析,引申出多种含义:1.不缺钱;2.不缺这点钱;3.钱不是问题;4.不在乎钱;5.不能在乎钱;6.在乎钱;7.优惠、省钱。“不差钱”的语用功能体现在以下三点:“不差钱”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不差钱”作为标题的一部分能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新闻的传播速度;口语中的“不差钱儿”带有幽默调侃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作业”这个词就与学生常相伴随了。围绕作业,学生带给我们的苦恼是如此的多啊:或是不交作业,或是在本子上胡写乱画一通,或是丢几道题不做,或是拿别人的作业偷偷抄袭,或是让别人代写,更有甚者,把别人的本子写上自己的名字交给老师。扣分也罢,叫家长也罢,罚写也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看一下早读前的教室里,忙个不休的学生在抄作业,这情景,真是屡见不鲜。抄作业本是不起眼的小错误,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病不去,贻害无穷。  相似文献   

18.
读书两题     
一 培养读书好习惯 运用好“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拓展到课外去求发展。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根据阅读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要求。可以摘抄一些词句.做一些仿写;或是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进而提高到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做美?“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诸君若不相信,只要走出诸君的书室,仰看那檐头金黄色的秋叶在光波中颤动;或是来到池边柳树下俯看那白云青天在水波中荡漾,包管你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这种感觉就叫做“美”。  相似文献   

20.
安国钗 《数学教学研究》2011,30(7):45-49,52
波利亚指出:“拿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象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教材例题、习题一般都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迁移性,它们或是渗透了某些数学方法,或是体现了某些数学思想,或是提供了某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