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进秦川     
吴杰 《档案时空》2012,(9):45-47
七月流火。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领我们走进梦魂情牵的陕西。八百里秦川,华夏文明的摇篮,黄色文明与红色文化的交汇处。这里凝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发生过惨烈的战争与杀戮。走进秦川,贴近西安,诠释文化,祖国情、爱国心,民族自豪感,先烈英豪形象,自然而然地倾泻迸发。黄帝陵与黄帝柏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五千年前统一东方部落,建立九州大同政权,点燃文明火炬的人文始  相似文献   

2.
李清波 《传媒》2014,(6):73-74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本文探究了大众传媒的四项教育功能,即承载社会责任,传播精神文化;坚守科学精神,塑造传媒公信;雅化教育内容,发挥导向作用;"隐化"教育方法,提升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文化素养的教育的根本意义,整理了教育实践与理念的历史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文明里的探索,批判了应试教育与专业主义教育,根据新闻与传播工作对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出了一个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提高文化素养为根本的改革设想。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正在终结,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以培养文化素养为根本的终身学习正在取代传统教育,当社会正在向以人为本和建构和谐关系发展的时候,教育应当率先而行。  相似文献   

4.
张健 《新闻爱好者》2010,(10):181-18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性。当代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任何一种教育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然而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的环境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环境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西方文化利用影视、娱乐、消费、宗教、政治、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向中国入侵,在东西方文明的博弈中我们看到了西方文明的强势。人类文化的传播犹如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具有单向性。  相似文献   

5.
教材编辑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以促进文明的传承与人类的发展为己任,它们相融与相通。一方面教材编辑在编辑活动中通过教材传播文化与文明,渗透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指导教学与人才成长,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理论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验证其科学性与可行性,促进编辑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加工,以使教材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岳若惠 《大观周刊》2011,(18):56-56
本文从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和高校感恩文化和道德教育环境两方面论述了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积极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全面提升全民环境科学素质,对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拥有大量的环境教育资源,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天然场所。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为例,从展览陈列、专业讲解、科普活动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发挥自然博物馆的环境教育职能进行了简要探讨和论述,为自然博物馆如何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新媒体科技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屏幕文化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独特的特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有各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各自优势,争取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建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王淑玲 《大观周刊》2011,(51):210-210
关于今天的政治教学,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初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高中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教育,研究生进行文明宿舍教育……形容文化水平越高.思想品德、伦理道德、社会公德等水平越低的状况.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及政治课教学效果的讽刺。  相似文献   

10.
西北经济文化振兴与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迈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双重转型"的时代.而中国的广大西北地区又处在这一"双重转型"时代文明进步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和相对滞后阶段,要谋求西北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教育尤须先行.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因为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西部的经济文化落后的症结是全体国民素质的相对落后.[1]当然,着眼于西北经济文化的现状,我以为,这个尤须先行的教育也不应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正规教育和学历教育,还包括内涵和外延上都已产生重大变革的新型的、跨世纪的全民终身教育.这就为各类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笔者拟主要结合西北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和电大图书馆实际,就如何以新型社会教育为切入点为西部经济文化振兴做贡献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度强调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新型广电视听平台迎合了新时期我国家庭思政教育的特征和需求。本文立足新型广电视听平台的家庭思政教育价值,提出相应的家庭思政教育路径,包含以供给侧改革推动产品育人、以全媒体视角构建育人共同体、实现视听娱乐与媒介教育的功能合一。在新型广电视听平台的助力下,家庭思政教育必将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岩 《档案天地》2010,(7):12-13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及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档案意识的不断增强,为家庭档案的普及创造了必要条件。建立家庭档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档案工作走进千家万户,就一定会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黄雪雄 《图书馆论坛》2004,24(4):189-190,48
论述了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高校图书馆完全具备创新教育的功能。简述了在创新教育中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措施:改革管理体制,促进管理创新;做好读者咨询和阅读指导工作;创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文明氛围;开展图书信息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开展国学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还包括中国历史和现代通过原始性自主创新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切科学文化、技术和文明。普及国学可以提高个人民族文化素质,助益个人成长。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的特殊职能及其所拥有的资源、环境、人员及技术优势,决定了它在高校国学教育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可通过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文献资源、拓宽资源结构、提供参考咨询和主动服务等途径开展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李兴亮  付蓉 《新闻界》2007,(3):45-46,30
网络游戏是二十世纪核心文化技术“电子影像”的产物,是信息化文明的标志之一。和电视、电影一样,网络游戏本身作为一种独立的媒体文化形式而存在。鉴于网络游戏在文化、经济、教育等领域所产生的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对其研究、管理和开发亟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创新的文化需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斐章  刘荣 《图书馆论坛》2006,26(6):11-15,144
提出了图书馆作为文明的一种存在形式与社会、经济、教育等应保持的良性状态,图书馆学创新文化缺失的表现以度确立主流文化的观点,论述了构建创新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东 《新闻采编》2006,(5):20-21
语言文明是语言文化中积极、健康、进步的成份,在语言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加强语言文明建设对提高国民素质,抵御腐朽思想、抵御不良文化侵蚀的能力和思想分析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语言文字以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对语言文明建设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西方人文运动怀腹中诞生的神话学,于十九世纪末在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即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中外文明大交汇)中传入中国。二十世纪初,在西方人类学、神话学的激活与启示下,中国的神话意识开始苏醒,先驱们在本土进行了神话初探并建立了中国神话学。中国神话学的诞生历程,是近代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中曲折走向新生的一个缩影。一个多世纪以来,神话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二十世纪20年代初,茅盾为该主题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发生了新变,"中西"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文化/文明关系。随着这一世界文化格局的新变,"中希神话比较研究"随之成为中国神话学的"显学",从而使该主题的研究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法制宣传教育联席席会议办公室和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历史的回声——‘档案里的故事'档案法制宣传与档案文化传播全市社区巡讲"系列活动顺利落下帷幕。沪上知名艺术家用沪语方言讲述档案里的故事——新奇有趣的宣传方式让档案法制文化在掌声中得以延伸;活动历时3个多月、走进了全市15个社区中心、参与者多达7000余人次——连串的数字背后凸显了普通百姓对档案法制与文化的热情和期待。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一方水土上繁衍生息的人们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也孕育着一方风俗。暂不论风景旖旋的江南吴哝软语的南腔,山舞银蛇的北国粗犷豪放的北调。单单从日常生活上说起,各种各样的风俗真是千奇百怪,各有各的情趣。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陕西,那广袤的八百里秦川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三秦儿女,同时也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诧的奇迹。除此之外,陕西独特的风俗民情,更让人对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