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及社会责任四方面来促进自己成长,这既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抓实教学环节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中存在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中过多地强调了教师是研究者的角色,同时对研究者的角色缺乏准确定位,容易导致错误的理解,使第一线的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放松或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知识和教师技能是教师专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业特征,因此,教师知识和技能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仍然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方面,也是关系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霍姆斯小组的报告《明天的教师》中提出,教师的专业教育至少应包括5个方面:把教学和学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研究;学科教育学的知识,即把"个人知识"转化为"人际知识"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专业独有的素质、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教师从一个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老教师的过程就是其专业发展的历程,如何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反映了教师在职业的角色认同程度、心理素质发展水平、职业能力成熟程度、工作作用发挥状况等方面的表现和职业生涯的演进.而对于高校教师在其发展过程中,重点要强调其专业发展的全面性和凸显能力.  相似文献   

4.
职业锚理论是美国著名的施恩教授在长期的跟踪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是指一个人作出职业选择时,最在意的选择因素,也就是一个人选择和发展一生职业时所围绕的重心。施恩认为职业锚的形成是自审的才能和能力、自审的动机和需求以及自审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因素整合的结果,职业锚以个人以前的工作经验为基础,是个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动机、需要、价值观和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人现实的选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有效培训要着眼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注与教师职业发展的态度、知识、技能,了解教师培训需求,以"教师的需要"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的解决"为落脚点,注重效率,强调实效,力争使每一个参训教师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6.
开展职业锚的认定构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职业锚是依据自省的才干和能力、动机和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现实地选择和准确的职业定位。它有五种类型:技术或功能型、管理能力型、创造型、自主与独立型和安全型。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锚的认定,有利于帮助各类锚型的学生构筑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走上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内在的专业化提升,他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它可以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意向等不同侧面。朱宁波等则认为:教师个人在历经职前  相似文献   

8.
<正>"师乃固校之本",这是我们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创始人在百年前对教师之于学校发展的作用所提出的鲜明观点。时至今日,与百年前相比,"固校"已成历史,但"师乃兴教之本""师乃强校之本"仍是不变的真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仍是永恒的主题。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理想追求、职业态度、知识技能、教学行为等,需要不断调整、修正、刷新,不断达成一种新的"教育和谐"。尽管教  相似文献   

9.
实践课教师是指在职业院校中从事包括实训、实习、专业技能课、毕业设计等方面职业实践课教学的教师.影响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因其职业性质和劳动特点而与其它类型的教师存在差异,主要涉及个体、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教师个人是本体因素,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动机和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以及反思能力;学校是主导因素,包括学校的组织文化与生态环境、学校人际关系和教师评价制度;社会是保障因素,涉及到教师的社会地位与角色以及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授,更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提倡教师也应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路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正确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教师利用微课程和网络的使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并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教学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管理概述 教师专业成长包括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专业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等不同的侧面。知识管理是其中核心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化学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要求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教师"园丁"角色、"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和"蜡烛"角色的寓意及行为表现进行了简要描述和分析,认为传统教师角色强调教师社会责任,忽视教师个体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教师权威性,忽视教师与学生合作关系;强调教师学科素养与教学技能,忽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强调教师知识传递性,忽视教与学过程中的知识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更要在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态度的转变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内涵和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5.
园本教研就是基于本园的实际情况,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存在和遇到的问题,以教师力所能及的策略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并从这样的过程中获取经验,提升成为属于教师自己的理论,使教师在态度、知识与技能上都有所进步。由此可见,园本教研最直接的目的是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借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师教育理念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理念是对教师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经历了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和专业发展化三个发展阶段。知识本位时期具有知识的年长者即可成为教师;技能本位阶段注重对教学技能的培养,以教师能力发展为目标,强调教师演示教学知识的能力;专业发展化阶段强调教师是具有专业性要求的职业,是不可以替代的,只有接受专业训练,才能成为更有效,更高水平的教师,强调教师的反思性、合作性。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师的专业发展动机是保证教师在这个平台中有效实施专业发展的心理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动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在对网络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动机结构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教师个体因素和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探讨动机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研究的结论包括:(1)网络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动机结构包括"个人专业发展兴趣""外部的期望与鼓励""社会接触的需要"和"充实/逃避现实生活的需要"四个维度;(2)教师的背景因素(年龄、性别和网络使用时间)与其在网络环境中的专业发展动机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3)教师在网络环境中所具有的自我效能感与其专业发展动机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优化自我效能的途径达到激发和维持高水平动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意义上,教师专业成长往往较多地关注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技能和学科教学技能的发展.但是,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并不能完全与教师专业成长水平等同.因为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之中,还有更为重要的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愿景等"非技能因素"这就犹如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一样.  相似文献   

19.
李波 《教育艺术》2008,(7):74-75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强调有效教学,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关注教学的设计与改进,促进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的专业性问题主要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情意等的发展问题。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重心正在实现由"技术熟练"范式向"实践反思"范式、从"公共教育知识"到"个体实践知识"的转移。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支持,教师教育的各项改革最终也要以课程改革为落脚点。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与理念应回归师范性;课程设置与实施应突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与建构;课程伦理建设应关注专业态度培养,注重专业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