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分析,采用动态、系统与历史的视角较为客观地对探索与利用的知识基础及其演进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探索与利用研究的知识基础可分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六大模块,包括组织双元性、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关系、组织变革、资源基础观和定量研究方法;其演进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91-2000年为初级探索阶段,知识基础较为零散,散落于组织学习、技术创新、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战略联盟等领域;2001-2010年为利用和优化前期成果的中间阶段,知识基础由发散到集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核心知识结构;2011-2015年为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拓展的成熟阶段,研究模型精致严谨、逻辑严密、研究方法系统规范,研究情境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探索性活动与利用性活动之间存在知识冲突与需求张力,如何从旨在长期获益的探索性活动和着眼于短期利益的利用性活动之间找寻平衡,是学术和管理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自1991年March提出探索与利用张力以来,相关研究迅速蔓延到组织的许多领域。本文以WOS中1991-2016年间"探索与利用"研究的施引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关键词共现、作品共被引、关键路径3个层次进行分析,挖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基础及关键路径,以期为学者提供文献分析的便利。基于上述分析发现,当今"双元性(Ambidexterity)"是该领域的热门研究主题,与"知识管理"、"动态能力"等研究紧密相连;本研究的样本文献从基础理论,"探索与利用"张力相关研究话题,研究方法论3个方面构建了该领域的知识基础;该领域研究存在着"探索与利用"张力的表现形式及解决办法两条关键发展路径,未发现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失败学习行为可分为基于搜寻开发新方法的探索式失败学习和基于改良原有方法的利用式失败学习。然而,企业选择应选择何种失败学习模式,过往研究却鲜有涉及。本研究利用412家创新型企业的数据,在充分考虑组织内外部情境因素的基础上,揭示了两种失败学习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探索式与利用式失败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冗余正向调节探索式、利用式失败学习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竞争程度负向调节探索式失败学习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却正向调节利用式失败学习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组织冗余与竞争强度对探索式和利用式失败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联合调节效应。研究揭示了不同失败学习行为的有效作用边界,并为企业管理者正确对待失败,选择失败学习策略,从而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启示与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4.
企业竞争力研究涉及产业组织、战略管理、知识管理、企业文化等经济学和管理学诸多领域。本文从起源、理论演进与比较、企业竞争力评价等角度对企业竞争力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企业竞争力研究中不同理论学派相互融合与借鉴的演进趋势,并提出了企业竞争力评价中应该关注的理论基础、指标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知识治理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已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知识治理对不同类别创新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同时,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失败学习是组织实现技术创新和提高绩效的途径。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现有创新分为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并与低成本竞争战略相结合,提出低成本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探索式创新,以失败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知识治理对低成本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探索式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以中东部地区213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治理对低成本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失败学习对低成本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失败学习在知识治理与低成本探索式创新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失败学习在知识治理与低成本利用式创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7.
廖列法  王刊良 《科学学研究》2008,26(5):1037-1045
 本文从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角度出发,运用计算机仿真模型,研究组织知识编码和个性化知识管理策略在不同内外环境下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组织内外环境稳定的情境下,组织知识编码策略能够快速提高组织知识水平,个性化策略则能提高组织长期知识水平;当组织有人员流动时,采用知识编码策略可以使组织知识水平与人员流动率的关系呈倒U型结构,而组织实施个性化知识管理策略时,组织知识水平负相关于人员流动率;在外部环境变动情况下,个性化策略比编码策略保持更好的组织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试既是基础知识生成与技术突破之间的桥梁,又将工业应用与商业化更好地连接,但现有对中试过程的研究缺少基本的理论支撑。以怡维怡橡胶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例,剖析中试运行的演进规律。研究表明:(1)中试演进遵循“实验室验证——工业规模试制——商业规模示范”的路径;(2)行动者网络管理为中试发展供给资源与能力、组织学习萃取与吸收网络知识,构成中试有效运行的内在机理;(3)中试不同阶段参与的行动者、网络管理策略以及组织学习方式存在差异。研究明确了中试演进路径,厘清了不同阶段行动者网络管理、组织学习对中试有效运行的影响机理,为核心企业开展原创技术突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中试路径,为处于不同中试阶段的企业开展行动者网络管理与组织学习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与"探索"这一对概念成为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领域研究的共同焦点。分别解释为利用式—探索式学习与渐进性—突破性创新。这其中出现了许多混淆与重叠,主要表现为两类学习与两类创新之间关系视角的混乱。通过对相关领域国内外主要文献全面、系统地归纳,最终厘清了"利用"与"探索"在这两个领域中的三种关系视角:对应、融合和过程—结果。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从产业技术范式演进理论和企业边界变动理论出发,对高技术产业范式演进下企业边界变动的探索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既有企业可根据不同产业技术范式演进阶段中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确定不同产业技术范式演进阶段下企业组织边界变动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情报学界对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Resource Management,IRM)和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研究的持续关注与倾力探索不断掀起研究热潮,从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作为独立的领域发展到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与情报学的相互渗透与交融,并由此产生了一批引人关注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质量管理过程知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过程看,质量管理已经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实现质量改进与创新.综述了前人对质量管理与知识管理关系的研究,认为目前质量管理领域尚未明确地、自觉地采用知识管理的理论视角研究质量管理.从知识管理角度和组织学习角度分别提出了质量知识价值链分析和基于组织融知-发酵模型的质量知识创新分析方法,为质量管理过程知识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E-learning环境下高校知识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霄羽  王润孝 《情报杂志》2007,26(11):125-127
E-learning环境下的高校知识管理是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与创新的新兴知识管理方法,它由宏观高校知识管理网络环境、校园门户网站、多层次教育学习平台等多种网络相互联结,是构建在人与资源两大要素基础之上,它通过构建数字化校园、建立学习型组织、推动隐性知识显性化、加强制度与组织建设、建立透明开放的知识创造激励机制等5种方式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4.
蔡灵莎 《软科学》2020,34(2):59-65
基于外来者劣势视角,分析组织双元学习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影响,再引入知识整合能力作为调节变量,探讨组织学习影响投资绩效的能力差异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统计软件Stata14.0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在克服外来者劣势、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上具有互补效应;知识整合能力是跨国公司实现双元学习互补效应的必要性保障;利用、探索式学习的协同效应并未得到支持。据此,跨国公司应关注组织双元学习的互补效应,均衡发展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来克服外来者劣势,并注重员工知识管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来提高公司的知识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组织间关系的视角,研讨工业共生组织管理的演进脉络与发展创新,认为工业共生组织的研究对象从组织内部逐渐外溢于组织之间,并使组织间的关系愈发带有科层环境色彩。同时,工业共生组织的演进模式呈现出了点-点、点-链、点-网以及多网络相互交织的超网络特征。组织间关系的管理手段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导向,以科层法规为保证,以组织间共生识别、共生构建、共生维护、共生优化为协调的集成管理模式,并且组织间关系嵌入方式更趋知识性。在梳理工业共生组织管理的演进与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工业共生组织间管理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各要素进行必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姚海琳  张翠虹 《资源科学》2018,40(3):567-579
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有效缓解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为促进产业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并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不断修正和调整政策重点,政策处于持续发展和演进过程中。深入研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演进特征,对于准确把握其阶段性重点和发展趋势、探究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促进政策体系的优化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1978—2016年中国中央政府颁发的172份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根据高频词聚类结果,从政策主题、利用对象、产业链环节、政策措施四个维度刻画不同阶段的政策特征,探寻政策演进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从政策发展历程分析,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政策体系经历了探索起步、初步形成、快速发展和战略深化四个阶段。②从政策演进规律分析,政策主题由宏观向具体转变、利用对象由工业废弃物向生产和生活废弃物转变、产业链环节由回收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政策措施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③从政策演进动因分析,外部宏观环境和产业自身特点共同作用影响着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政策的演进历程。论文最后提出完善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企业跨边界学习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竞  吴泗宗  张波 《科学学研究》2008,26(3):578-583
 本案例研究对比了两家高技术企业在跨边界学习和组织特性上的异同,发现大企业可以不断发展新技术,通过探索和利用之间的平衡实现长久的生存;小型企业通过利用专一的技术和市场业务的逐步演进实现较快的成长。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注重跨知识边界的学习,以客户导向的企业注重跨组织边界的学习,跨知识边界和跨组织边界的学习存在交织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探索式行为与利用式行为平衡困境为出发点,界定探索式行为和利用式行为的概念,二者关系以及协调方式;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和组织间层面分析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以及不同领域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两种行为的前因因素、后续结果和调节变量;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有着自身的诸多复杂性,这些复杂性表示这类系统通过自组织与不断的适应,历经不同的、复杂的变化阶段,向优化的、高级的秩序演进的过程。文章阐述了复杂性科学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中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供应链复杂系统及管理的复杂性的四种基本方法,从而为认识与解决供应链管理中复杂性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时企业知识创新研究的历程进行了分析,涉及知识及其创新过程、知识创新的技术工具、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指出企业知识创新是一个系统和集成的过程,信息技术工具和组织管理的有效结合时企业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具有关键作用。企业开展知识创新时,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知识创新过程各个阶段的特点,制定知识战略远景,进行组织结构优化、企业文化创新,尤其要强化信息技术工具与组织管理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