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整定的模糊PID控制器,并将其应用到光源伺服跟踪系统中.针对光源跟踪伺服系统,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实现PID参数的在线调整.由于PID参数初值对于系统的控制效果影响较大,传统的齐格勒-尼科尔法初值整定效果不佳,因而利用遗传算法来整定模糊PID控制器的初值.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初值整定的模糊免疫PID控制器具有超调量小,响应速度快和鲁棒性强等优点,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为复杂的强耦合、时变、非线性系统,传统PID控制难以实现伺服系统高精度控制性能要求.在传统PID控制基础上,对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引入模糊神经网络控制,设计一种基于鸡群算法优化的模糊神经网络PID速度控制器.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模糊神经网络PID速度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系统,转速响应快、超调小、控制精度高、抑制扰动能力强、鲁棒性好,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传统PID控制器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容易导致过大的超调甚至引起震荡,从而使得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变差.针对此问题,设计了结合PID控制和模糊控制优点的模糊PID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该方法改善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4.
交流伺服系统是一个非缌陛、多变量、强耦合的系统,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和普通模糊控制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通过设计一种模糊PID控制器,应用模糊算法在线自动整定PID参数的方法,将其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位置调节器。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抗负载扰动能力,动态响应速度、稳定性等均优于常规PID控制和普通模糊控制,从而满足了交流伺服系统较高的控制要求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汽车疲劳试验机平台对转向机液压伺服系统进行研究,针对试验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控制精度不高、系统不稳定问题,设计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首先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推导相应的传递函数。接着利用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稳定分析,利用典型的PID参数整定策略对系统进行优化处理。最后采用神经元网络自学习算法,在simulink中设计单神经元PID自学习系统,对位置伺服系统进行参数优化整定。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神经PID整定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超调量比典型PID整定策略减少了90%以上,整定时间也缩短了一半以上。系统稳定性更强、精度更高,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韦彬贵  杨达飞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6):132-134,138
结合液压传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设计一种电液伺服系统中的PID控制器。首先,给出电液伺服系统的总体设计原理与框架,对电液伺服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简要阐述;然后详细分析液压传动控制系统中受力情况和主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给出一个基于数字增量式的PID控制算法流程,算法精确度高,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液压油缸控制伺服系统模型的复杂可变性、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时变性等,设计一种基于Simcenter Amesim-Matlab联合仿真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仿真模拟实验。以常规液压缸为实验设计对象,利用Matlab与Simcenter AMESim软件对电液伺服系统的模型辨识方法进行设计;基于相关传递函数,进行滑膜变结构控制器设计;将其应用到特定的变载荷条件下的恒速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实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有效性。该模拟实验仿真的开展可加深学生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具体介绍了这种PID控制器的控制特点及参数设计规则,实现PID控制器的在线自整定和自调整。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实例仿真表明,这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比常规PID控制器具有超调量小,调节时间短,提高控制系统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业调节阀中广泛存在的时滞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原理的带有Smith预估器的智能阀门定位器控制方法。分析智能阀门定位器的结构和原理,通过设计Smith预估器补偿滞后时间,实现超前响应,克服时滞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结合,设计调整模糊规则,实现控制器参数的自整定。两者结合构成模糊Smith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模糊内模控制器对克服时滞、提高系统性能有良好的效果,将模糊Smith器与模糊内模控制器及PID控制器进行仿真研究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模糊Smith控制方法比模糊内模控制方法和传统PID方法更能有效地提高调节阀的快速性,克服时滞,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液体静压导轨油膜厚度的控制系统,据此进行了普通 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制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控制精度比普通PID控制器更好,更能满足机床开式液体静压导轨油膜厚度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典型电液伺服控制系统非线性、参数时变的特点,常规PID控制无法满足控制性能要求.文中提出将小脑模型(CMAC)神经网络和PID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经过CMAC神经网络对常规PID控制器的输出不断在线学习,系统能够有效抑制扰动,并具有实时性好,输出误差小,鲁棒性强等优点.在系统参数变化,外界扰动的影响下,其控制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干冰清洗车的工作特点,引入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来控制马达卷扬升降装置,进而控制清洗喷射装置的运行速度.然后对比例控制系统建模,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模型进行动态特性仿真与分析,并对马达卷扬系统进行传统PID控制器与模糊控制器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得出模糊控制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好、控制精度更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模糊自整定PID参数控制器,该控制器首先采用基于继电特性的方法求得PID控制器参数的初值,进而利用模糊控制器对运动控制系统的PID参数进行在线整定、计算和调整,并将取得的对应系统最佳性能的PID参数作为输出结果。目前该方法已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自整定方法能使运动控制系统快速获得满意的PID参数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与经典的PID控制器不同,模糊控制不需要获取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根据系统的要求,设计模糊控制器,以给定参考电压与实际电压之间的偏差及其微分作为输入,通过合理的推理规则,得到占空比输出,去控制开关管的开关时间.论述了模糊控制器的详细设计过程,以及在MATLAB中建立仿真模型的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某钢铁公司热轧带钢板坯连铸机结晶器为研究对象,根据最佳负载匹配原则进行了基于PID控制的液压伺服非正弦振动系统设计。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基于PID控制的带弹性负载的电液伺服系统数学仿真模型,确定了最佳PID控制参数,可为类似带弹性负载的液压伺服非正弦振动选型和PID控制性能仿真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模糊自校正PID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容水箱液位控制问题,探讨了模糊控制理论在液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模糊自校正PID的串级液位控制方案,设计了一种模糊自校正PID控制器,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双容水箱液位在3种不同控制方案,即单回路PID控制、串级控制以及基于模糊自校正PID的串级控制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Simulink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单回路PID以及常规串级控制,基于模糊自校正PID的串级控制系统在超调量、调节时间、抗干扰等方面有更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7.
Study on the Fuzzy COntrol Strategy of Automobile with CV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utomobile with a CVT system, a bond graph analysis model of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s established.On the base of the simulation state space equations that are established with bond graph theory,a fuzzy control strategy with an expert system of starting process has been introduced.Considering uncertain system parameters and exterior resistance disturbing,the effect of the profile of membership function and the defuzzification algorthm on the capacity of the fuzzy controller has been studied.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fuzzy controller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Such controller has been employed in the actual control and has proved practicable.The study lays a foundation for design of the fuzzy controller for automobile with a CVT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