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章产权理论、中介理论、管理模式1 重点掌握(1)产权的含义。所谓产权,系指所有者对其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占有权即所有权,它是指所有者对其资产的控制权和回收权。所有者占有资产是为了实现和扩大其自身的经济利益,为此,所有者不仅对资产拥有独占权,而且还必须拥有实际使用、收益和处置资产的权利,即所谓的经营权。所有权决定和制约着经营权。但是,经营权对所有权具有很大的反作用。经营权的扩大或缩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所有权的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产权理论、中介理论、管理模式1 产权的定义所谓产权,系指所有者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占有权即所有权,它是指所有者对其资产的控制权和回收权。所有者占有资产是为了实现和扩大其自身的经济利益,为此,所有者不仅对资产拥有独占权,而且还必须拥有实际使用、收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产权理论、中介理论、管理模式 1 应掌握的名词解释 (1)产权——系指所有者对其财产的占用、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 (2)财产所有权——即财产占有权,指所有者对其财产的控制权和回收权。 (3)财产经营权——指财产所有者拥有的实际使用、收益和处置资产的权利,它是所有权的派生形式,有什么样的所有权,就会有什么样的经营权,经营权不能脱离所有权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产权理论、中介理论、管理模式1 应掌握的名词解释(1)产权——系指所有者对其财产的占用、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2)财产所有权——即财产占有权,指所有者对其财产的控制权和回收权。(3)财产经营权——指财产所有者拥有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有关法人财产权的含义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 ,例如 :经营权说、所有权说。该文认为法人财产权是一种新型物权 ,即公司对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独立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国有企业普遍效率低下活力不足?为什么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困难,迈向市场步履缓慢?困惑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症结何在?笔者认为,归根到底是由于国有企业现行产权制度构建不合理使然,因此,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从根本上改革并重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已成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的关键。一、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产权是与财产相关联的各种权利的总和。产权制度应包括产权客体支配(占有、使用和处置)、产权收益享有、产权主体结构(是单一所有权主体还是多元化所有权主体)三个层次的内容。产权主体结构是产权制度中最深层次的问题.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首先在于这种改革可以利用产权所具有的激励和制约的双重功能,促进国有企业行为的合理化。企业(产权主体构成者)被赋予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享有对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从而激励它更加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推动其以市场为取向的经营机制转换,以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国家作为最终产权的所有者,可以运用经界定的产权权能来制约企业的各种行为,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保证国家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一、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在一般意义上讲就是财产权利,从产权的历史发展角度考察,原始意义的产权就是财产所有权。在股份公司出现后,产权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产权,包括法律所有权,经济所有权和经营权;狭义的产权,指经济所有权,即作为经济主体的所有者对资产的终极所有权。  相似文献   

8.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在确定产权及产权关系时指出。从法律上确定产权的概念应该是: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前者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后者指所有权部分权能与所有人分离情况下,非完全所有人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一定程度上依法享有收益或处分的权利。这主要包括:经  相似文献   

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要内容之一是确立法人财产权,理顺产权关系,实行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出资者所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出资者拥有股权。即以股东的身份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选择管理者、参与重大决策以及转让股权等权力。法人财产权表现为企业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以独立的财产对自己的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0.
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合约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财产所有权则是指经济主体对人力与非人力财产的使用、收益、处置等权利,国有资本由于缺乏相关的人力财产。它更适合充当索取固定收入的债权人,而不是充当索取剩余权利的企业所有者,国有经济的退出战略主要应该是指退出企业所有权,而非资本所有权。  相似文献   

11.
何谓产权? 迄今为止,尚无一公认的权威定义。但从人们日常使用这个概念的字里行间,大致可以理出两层意思。 其一,产权,就是财产所有者受到法律保护和限制的对财产的所有、 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购买住房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搞清所购房的产权是否明晰.所谓产权,指的是拥有对某所住宅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在我国的法律中明确规定:住宅的产权在行使时,不需要他人的协助对应;产权人对于住宅的支配权,任何人不得干预,也就是说产权人对自己的住房怎样处置变卖都可以.  相似文献   

13.
组织中设计的激励契约是否科学合理,是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研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状态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和代理收益。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人力资本产权的私有性、人力资本产权残缺的自贬性、人力资本产权的依附性以及人力资本产权的不可抵押性。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为组织内激励契约的设计提供了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的思想,本文针对西方市场经济运作中“三种”成功的做法进行剖析,以期从中学些有益的东西。 一、产权界定明晰化 任何一种市场经济的运作,其前提是产权界定明晰化。所谓“产权”,其内容是指行动体对资源的使用权与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用权。它的实质是指权利给予不同的行动对象。西方国家的企业,都是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例如,美国大资本家杰·普·摩根早在1892年买下了拥有资产400亿美元、职工35万人的通用电器公司,当时就实行了“两权分离”,采用了四级管理办法。又如,战后的日本,完全改变了战前那种凭持股份多寡来瓜分企业领导权的现象,实行“所有者与  相似文献   

15.
产权,对我们来说,已不再是什么新概念了,可是如何对国有企业的产权作了正确合理的界定,却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随着股份合作制的不断推行,这种把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结合在一起的企业制度,其产权问题日益突显了出来.股份合作制产权如何界定,不仅关系着企业的产权结构、出资者和出劳者的产权份额及其权益的确定,而且关系着这种企业制度的效率.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为此,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出分析.一、产权安排:企业制度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产权,一般认为,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使用的权利.它包括权力和权益两个层面,作为权力,指产权主体对资产的占有、支配和使用;作为权益,指产权主体对资产收益的享有和处置.被视为一种或一组权利的产权,实际上就规定了产权主体如何受损或受益,由此也就决定了经济主体的行为.国有小企股份合作制把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藕合在一起,旨在营造一种新的企业制度,以医治长期以来传统体制由于产权不清而导致的企业低效率运转的痼疾,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股份合作制中,劳动者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应当能调动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可是这仅仅是从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最初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产物,其核心是不同于个人对财产的权利的企业法人产权。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制度潜力表现在权利主体分离化、权利内容股权化、权利客体证券化、所有权约束机制化、资本增殖社会化和制度化、公司经营透明化、资源配置市场化、资本占有社会化等方面,较好地体现了产权明晰化和社会化、经营权明晰化和社会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17,(5):55-59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本质是将土地经营权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权利,然后将其投入市场促进土地流转,进而带动农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土地产权模式已经被大部分学者所接受,且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目前仍然没有以法律规范的形式赋予其权利的正当性,其权利归属也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从所有权的弹力性角度出发,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为理论基础,认为土地经营权的权利根源是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权利属性为用益物权。在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立法缺失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内容,提出了我国关于土地经营权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财产所有权是财产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财产所有权在民法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是一种很重要的民事权利,可以说它是民法的核心。它是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人对其所有的财产享有占有、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所有权的具体权能。以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曾在两种意义上使用“所有权”:一是作为经济形态的所有权。一是作为法律形态的所有权。既然财产所有权是民法学上规定的一种民事权利,这里讲的所有权,当然是法律形态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经营权是一种以对物的使用、收益为主要内容的权利,是以国家财产为客体的一种新型的他物权。国有企业经营权与传统民法中的用益物权,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经营权日渐凸现。本文仅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视角,对国有企业经营权及相关法律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国有企业经营权的经济根源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国有企业对国家财产所有权享有的经营权的经济根源就在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或分离”。私有制的产生,货币的出现,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分离现象更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民所有制所采取的经济形式是国家所有制形式,即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占有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国家为代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必然要通过众多单个国有企业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全民制经济内部所有权同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分离首先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客观要求,同时还决定于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产权本质上是技术创新主体拥有的排他性占有关系和权利。产权制度可以保证技术创新资产拥有者一定的独占权,排除仿制者对技术创新产权所有者利益的侵犯,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持续、有效的激励动力。因此,要保持创新活动的持久和效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通过技术创新产权激励机制的设计,实现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从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